马雪松 作品数:19 被引量:87 H指数:6 供职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全身麻醉用于危重孕妇剖宫产的体会 2008年 边防 张丽颖 佟华铭 马雪松关键词:全身麻醉 剖宫产 孕妇 危重 不同剂量芬太尼对Narcotrend的影响 目的:研究探讨芬太尼对Narcotrend的影响,分析Narcotrend对芬太尼镇静效应的预测性。方法:40名择期全麻患者,年龄18-60岁,体重指数在18-30kg/m,随机分为4组(每组10例)。A组芬太尼1μg/... 贺振秋 马雪松 戚思华关键词:芬太尼 麻醉深度 NARCOTREND 文献传递 注药式气管导管在术后ICU病人机械通气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采用注药式气管导管对术后机械通气的ICU病人行气道表面麻醉,观察机械通气过程中病人对气管导管的耐受情况。方法选择34例胸腹部手术、术后行机械通气12 h以上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7例。对照组(C组):经注药式气管导管气管内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T组):经注药式气管导管气管内注射2%利多卡因。观察病人在机械通气12 h内气管导管的耐受情况和镇静药物咪唑安定、芬太尼的给药次数及使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病人在机械通气12 h内呛咳反应、高血压和心动过速的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病人在机械通气12 h内咪唑安定和芬太尼给药次数和使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注药式气管导管进行气道表面麻醉可以显著减轻气管导管引起的不适反应,减少ICU病人的镇静药物用量。 马雪松 李军 韩宝庆 张冰 戚思华关键词:表面麻醉 机械通气 持续性面罩通气与喉罩通气应用于全麻患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持续性面罩通气对全麻患者的影响,为麻醉气道管理机器人辅助下面罩全麻通气技术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1年8月至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60例全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面罩组和喉罩组分别在持续手法面罩气道管理和喉罩气道管理下全麻通气。观察全麻通气过程中患者气道通畅性、密闭性,血氧饱和度(SPO_(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_(2))等通气参数变化,胃胀气、反流误吸、超声胃窦截面积(CSA)变化和术后不良事件情况,评价两种气道管理方法对全麻患者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均安全度过了麻醉期,平均SPO_(2)、EtCO_(2)均在正常范围,无气道压过高或胃胀气发生,未启用气道管理补救措施;面罩组麻醉前、诱导后及清醒后平均超声胃窦截面积分别为CSA1=(261.1±28.9)mm^(2)、CSA2=(278.3±34.0)mm^(2)、CSA3=(291.4±35.5)mm^(2),平均截面积差值分别为△CSA2-1=(16.4±26.0)mm^(2)、△CSA3-2=(13.2±33.8)mm^(2)、△CSA3-1=(29.6±31.8)mm^(2),与喉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醒后CSA均高于麻醉前(P<0.05);面罩组平均EtCO_(2)高于喉罩组[mm Hg:(34.1±1.7)vs.(33.0±2.3);P<0.05],平均气道峰压(PIP)低于喉罩组[cm H 2O:(13.6±2.0)vs.(15.9±2.5);P<0.001],气道漏气调整次数高于喉罩组[次:(2.3±1.7)vs.(0.5±1.0);P<0.001],术后咽喉痛发生率低于喉罩组(0 vs.25.9%;P<0.01);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口干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手法面罩正压通气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容易面罩通气且手术时间较短的仰卧位全麻患者,与喉罩通气技术比较气道伤害事件发生率低。气道管理器械辅助下持续性面罩通气技术,预期可作为部分全麻患者更合理的通气方法。 马雪松 刘新萌 陈俊亭 李燕 贺振秋 白若男 付宜利关键词:全身麻醉 机械通气 面罩 气道管理 围术期体温监测及保温的现状分析 被引量:14 2019年 体温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其过低或过高都会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不利影响,在临床中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是围术期低体温。围术期长时间的体温过低会引起麻醉苏醒延迟、心律失常、影响切口愈合等多种并发症,增加死亡率,延迟出院时间。体温监测及相应的保温措施对于防治低体温至关重要,围术期及时有效地体温监测能反映病人术中病情的变化,但目前临床中对于体温的监控却普遍重视不足。本文对近年来临床常用的体温监测方法及保温手段做一综述。 王杰 马雪松 樊桂波 张丽娜 戚思华关键词:围术期 监测方法 保温 库存血水浴复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017年 库存血在2~6℃的环境下储存,直接输注可引起患者体温下降,严重者可发生低体温。围术期低体温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如增加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围术期出血量等。对库存血进行复温后输注,可有效防治低体温的发生。目前国内外市场上有多种血液加温设备,其中,水浴复温是一种操作简便且应用广泛的库存血加温方法,但水浴复温的安全性尚未得到统一认证,在严格控制及掌握水浴复温的温度及方法的条件下,水浴复温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库存血复温方法。 马弘扬 马雪松 丛玉双 戚思华关键词:库存血 肌酸激酶指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肌酸激酶(CK)指数与其他危险因素对其复发的影响。方法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外科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03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基线资料,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CK称为CK指数。根据CK指数是否> 15%分为两组,CK指数≤15%组581例,CK指数> 15%组457例。根据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不同危险因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的差异,通过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及危险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K指数> 15%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率为36.5%,明显高于CK指数≤15%组(20.3%),两组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Cox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K指数、性别、吸烟、饮酒及糖尿病均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影响因素。结论 CK指数升高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CK指数升高、性别、吸烟、饮酒及糖尿病都会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 谢宇颖 马雪松 刘星彤 戚思华关键词:复发 右美托咪啶联合芬太尼对七氟醚麻醉诱导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Dex)联合芬太尼对七氟醚麻醉诱导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4—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麻醉科择期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手术患者80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患者知情同意,数字表随机双盲分成Dex联合芬太尼组(DF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40例。DF组于麻醉诱导前10min静脉泵入0.5μg/kg的Dex,F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潮气量法麻醉诱导,两组都给予2μg/kg芬太尼和0.1mg/kg维库溴铵气管插管。观察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1(T3)、3(T4)、5rain(T5)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及不良反应。结果DF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短于F组(P〈0.05),不良反应少于F组(P〈0.05),追加阿托品例数高于F组(P〈0.05)。DF组诱导后各时刻的MAP都低于T0时刻(P〈0.05);F组诱导后T1、T3、T4、T5,时刻MAP低于T0时刻(P〈0.05),且T1时刻MAP低于T2、T3和DF组(P〈0.05)。DF组诱导后各时刻的HR低于T0时刻和F组(P〈0.05),且T1时刻心率低于T2、T4(P〈0.05);F组T1时刻心率低于T2、T3时刻(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联合芬太尼可以更好地抑制七氟醚诱导插管的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 冯翠 戚思华 邹玉梅 马雪松 高大鹏 韩宝庆关键词:右美托咪啶 麻醉药 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及气管内局部用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2019年 气管插管(endotracheal intubation,ETI)技术是临床急救、全身麻醉和急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主要的气道管理方法。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属于有创气道管理技术,插管操作和留置气管导管(endotracheal tube,ETT)均会对患者气道造成伤害,从而增加医疗风险,并给患者带来更多痛苦。长时间依靠气管导管实施机械通气,会引起肺感染、气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且威胁患者生命。因此,采取相应措施积极预防插管技术的危险因素,是降低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气道内局部用药在防治气管插管相关并发症方面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林应川 马雪松 于瀛 李阳 李军关键词:并发症 局部用药 机械通气 利多卡因联合阿托品经尿道注射防治全麻后导尿管源性膀胱不适 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尿道注入利多卡因联合阿托品对全麻男性患者导尿管源性膀胱不适(cath-eter-related bladder discomfort,CRBD)的影响。方法择期手术男性患者72例,随机均分为四组。A组:阿托品1mg稀释至20ml;L组:2%利多卡因20ml;M组:2%利多卡因20ml联合阿托品1mg;N组:生理盐水20ml。各组患者于麻醉苏醒前30min通过导尿管注入上述溶液,注入完毕后用导尿管夹夹闭导尿管。于苏醒后患者Ramsay镇静评分为2分时(苏醒后0h)开放导尿管夹。于苏醒后0、1、2、6和12h时访视患者行CRBD评分。结果与M组比较,苏醒后0、1hA、L、N组CRBD评分显著升高(P<0.05),有CRBD症状患者例数明显增多(P<0.05);与N组比较,苏醒后0h时A、L组CRBD评分明显降低,有CRBD症状患者例数明显减少(P<0.05)。与N组比较,苏醒后0h时A、M组对CRBD评分为2分的预防效果较好,苏醒后1hM组CRBD评分为2分的患者例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麻醉苏醒前经尿道注入阿托品联合利多卡因能减少全麻苏醒时和苏醒后1h时CRBD症状的发生,并减轻其严重程度。 鲁丹 于巍 李军 马雪松 戚思华关键词:阿托品 利多卡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