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导管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血透
  • 1篇血压
  • 1篇血压节律
  • 1篇血液
  • 1篇血液透析
  • 1篇血液透析滤过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肾功能
  • 1篇肾衰
  • 1篇肾衰竭
  • 1篇肾脏
  • 1篇肾脏病
  • 1篇衰竭
  • 1篇透析导管
  • 1篇透析患者
  • 1篇透析滤过

机构

  • 4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4篇杜梅仙
  • 4篇张必嘏
  • 4篇马晓燕
  • 1篇郭黎莉
  • 1篇舒方
  • 1篇李振勇
  • 1篇陈敬涵

传媒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阿魏酸哌嗪在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索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的尿毒症患者使用阿魏酸哌嗪对残余肾功能(RRF)的影响。方法43例CAPD治疗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22例,对照21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成药阿魏酸哌嗪,每次150mg,每天3次,疗程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压(BP)、体重(BW)、血色素(Hb)、血尿素氮(BUN)、肌酐(Scr)、血白蛋白(Alb)等指标;分别检测二组治疗6、12、18个月的RRF及尿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的治疗组RRF下降速度减慢(P〈0.05),尿量减少明显减缓(P〈0.01),BP控制对照组满意(P〈0.05),Hb、BW、Alb好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阿魏酸哌嗪对CAPD尿毒症患者的RRF有保护作用,延缓尿量的减少,改善患者营养,提高CAPD患者的生活质量。
张必嘏杜梅仙马晓燕舒方
关键词:持续性腹膜透析阿魏酸哌嗪残余肾功能CAPD治疗尿量减少CAPD患者
低钠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滤过对终末期肾脏病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钙磷代谢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探讨低钠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联合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对终末期肾脏病合并顽固性高血压的透析患者血压节律、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2例终末期肾脏病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HD治疗,每周3次,每次4 h,治疗组低钠联合HDF治疗,每周1次,3个月后进行效果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昼夜节律、钙磷代谢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24 h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24h SBP)、24 h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24h DBP)、日间收缩压(day systolic blood pressure,dSBP)、日间舒张压(day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SBP)、夜间收缩压(night systolic blood pressure,nSBP)、夜间舒张压(night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nSB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除nSBP外,其余血压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C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P、PT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1%、12.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钠HD联合HDF治疗终末期肾脏病合并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可有效改善钙磷代谢并促进血压节律恢复。
马晓燕马晓燕杜梅仙郭黎莉
关键词:血液透析滤过顽固性高血压血压节律钙磷代谢
高剂量连续静脉血液透析对脓毒血症所致急性肾衰竭患者炎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高剂量连续静脉血液透析对脓毒血症所致急性肾衰竭患者炎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为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接诊的85例脓毒血症所致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接受连续静脉血液透析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剂量进行透析,观察组使用高剂量进行透析。比较两组肾功能、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的变化及肾功能恢复时间、ICU停留时间和28 d死亡率。结果透析24 h后,观察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IL-10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4+/CD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肾功能恢复时间、I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剂量相比,高剂量连续静脉血液透析在脓毒血症所致急性肾衰竭患者中效果更加显著,可有效调节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帮助肾功能的短期恢复,临床应用价值高。
张必嘏杜梅仙马晓燕
关键词:高剂量脓毒血症急性肾衰竭炎症因子免疫功能
透析患者静脉留置导管血栓形成的研究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透析患者透析导管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等。方法抽选我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120例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统计血栓发生情况后探讨相关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 120例患者中临时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内发生血栓有77例,发生率64.17%,动静脉端管内均有血栓发生率为25.00%,其中静脉端管发生率为16.67%,动脉管有血栓27例发生率为22.50%,动静脉管无血栓发生率35.83%。结论血栓形成的原因较复杂,血管壁的改变、血流速度的改变、血小板的改变、促凝物质的影响、血液流速的改变等因素均可导致血栓的形成,因此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使用导管透析时血栓发生与是否使用抗凝药物封管、使用何种抗凝药物封管、是否口服抗凝药物、封管时间、患者自理情况、透析导管置管情况、血透导管品牌、年龄、糖尿病等均有一定关系,其中使用口服抗凝药物是最有效的预防血栓的方法之一。
张必嘏杜梅仙李振勇马晓燕陈敬涵
关键词:血透透析导管血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