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晓燕

作品数:7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3篇政治法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正义
  • 3篇社会正义
  • 3篇主义
  • 2篇哲学
  • 2篇政治哲学
  • 2篇女性
  • 2篇女性主义
  • 1篇哲学家
  • 1篇哲学视域
  • 1篇哲学研究
  • 1篇正义伦理
  • 1篇政治
  • 1篇政治哲学家
  • 1篇政治正义
  • 1篇社会和谐
  • 1篇社会主义
  • 1篇审议
  • 1篇审议民主
  • 1篇资本主义
  • 1篇资本主义社会

机构

  • 7篇清华大学

作者

  • 7篇马晓燕

传媒

  • 1篇哲学动态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学术月刊
  • 1篇思想战线
  • 1篇贵州社会科学
  • 1篇现代哲学

年份

  • 3篇2009
  • 4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社会正义研究的新视角:交往民主对审议民主的反思与批判被引量:4
2009年
伴随着对现代多元社会所潜藏的深刻而持久的社会和道德冲突的回应,审议民主理念在对传统民主范式的反思和矫正中逐步崛起。然而,这一民主理论的新转向却面临诸多困境。差异民主论的重要代表艾里斯.玛瑞恩.杨秉持民主实践是促进社会正义之有效方式的理念,从弱势群体的视角对之进行了反思,并宣称审议民主无论是其所强调的话语表达方式还是对共识的青睐都有可能造成对某些人、某些群体的不正义,因而主张以"交往民主"的观念来表达于多元差异的境遇中化解冲突的方式以及对塑造公正而富有活力的公共生活所具有的包容性、开放性和正义性。关注与评析西方民主理念的最新进展,有助于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推进与完善提供有益思考。
马晓燕
关键词:社会正义审议民主
改革开放三十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反省与展望
2009年
以改革开放为起点,反思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旨在展开全球化背景下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化想象。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必须首先对其现代性的知识前提"全球化"有种清醒而理性的认识,在仔细甄别客观趋势的全球化以及西方普遍主义的"全球化"策略的基础上,寻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问题和视域转换,并于多重对话中促进民族文化的生成,于多种策略的链接与整合中,凸显一种以全球发展为旨归的地方文化视角,从而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发展而有所助益。
马晓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
“后社会主义时代”的正义——Nancy Fraser社会正义概念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在政治伦理论域中,多元文化主义和女性主义已成为自由主义正义论在当前的强劲对手。以社会批判理论著称的南希.弗雷泽就是以这样一种双重身份介入了这场论辩,提出了有关"后社会主义时代"的正义构想。弗雷泽提出"地位模式的承认"将承认的合法性框限在仅和社会平等地位相关的范围内,用以强调对承认正义的诉求绝不可遮蔽对再分配正义的反省与批判,并据此构建了一种以"平等参与"为支点的"双焦点的正义概念"和""视角上的二元论方法"来表达对当前社会不正义的关注。
马晓燕
关键词:正义
群体差异的公民资格与政治正义的实现——I.M.杨的社会正义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马晓燕
关键词:社会正义政治正义公民资格资本主义社会多元文化主义政治哲学家
政治哲学视域中女性主义正义研究之反思被引量:3
2009年
在政治哲学视域中,理解与诠释社会正义问题的一个独特视角——女性主义视角尚未得到足够的彰显与重视。因女性主义的社会正义研究始于对各派正义论辩的广泛介入,故而凸显女性主义的正义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当代西方正义论辩各自之偏颇,而且有助于于论辩中透视并阐明理想的正义伦理理念应超越当代西方正义论辩的偏狭视野,而应当以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完善为旨归来促进正义之多元价值的综合平衡,以期对当代中国正义制度建设及和谐社会发展给以哲学思考。
马晓燕
关键词:政治哲学正义女性主义马克思主义
女性主义·正义伦理·社会和谐
2008年
在政治哲学和政治伦理的视域中,女性主义以其独特的视角介入了当代正义论辩。透过对西方正义论辩的考察,揭示其对当代中国社会正义研究以及和谐社会的发展所可能具有的借鉴意义,以阐明符合转型期当代中国现实需要的社会正义诉求,应是在确保性别平等公正、差异和谐的前提下,追求正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领域的协调发展以及多重正义伦理内涵的辩证统一。
马晓燕
关键词:正义伦理女性主义社会和谐
罗尔斯与马克思平等观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平等作为当代各种政治伦理更深层的价值基础,一直是我们理解与把握各派论争的一个主要框架。罗尔斯的平等观完整地开展于他所设计的两个正义原则中。在他看来,一个正义的社会制度理应表达对个人无法选择和决定的自然偶得与社会偶得所造成的不平等的关注,并以领域划分和优先规则来缓和自由与平等之间的冲突。然而,以两个正义原则所规范的社会基本结构在表达对弱势群体关怀面向的同时,却终因缺乏对社会制度客观基础的探寻,而致使自身无力承载实质平等的真实意蕴。与之相反,马克思则从"现实的人"与历史的实践出发,突破资本主义制度和政治解放的狭隘视域,深入到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中寻找影响实质平等内涵表达的根本原因,将社会制度正义与否的判定标准奠定在物质实践以及历史发展视阈的双重根基上,从而展示了一个真正正义和谐的社会是自由与平等内在一致的社会,是每个人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的社会。对平等的不同思考角度与论证途径做一明晰考察与反思,意在关照当下现实。
马晓燕
关键词:罗尔斯正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