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栓
  • 3篇细胞
  • 2篇弹力
  • 2篇血栓弹力图
  • 2篇血小板
  • 2篇同型半胱氨酸
  • 2篇尿毒
  • 2篇尿毒症
  • 2篇尿毒症患者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急性
  • 2篇急性脑梗死
  • 2篇梗死
  • 2篇儿童
  • 2篇氨酸
  • 2篇白细胞
  • 2篇半胱氨酸
  • 2篇VCS参数
  • 1篇单核

机构

  • 9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9篇顾青
  • 9篇邱丽君
  • 8篇沈立松
  • 3篇周少春
  • 2篇汪维乐
  • 1篇邓琳
  • 1篇赵霞
  • 1篇周琪
  • 1篇袁向亮
  • 1篇王根发
  • 1篇孟俊

传媒

  • 3篇检验医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血栓与止血学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应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VCS参数结合CD64联合应用于急性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急性细菌感染诊断最常用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和血液及分泌物的培养,但这些检查存在着特异性不高、阳性率低和时间长等缺陷。正确、及时诊断细菌性感染,特别是败血症的病人是相当重要的。本文应用全自动血液...
邱丽君袁向亮顾青赵霞张鹏冷秀琴毕全根沈立松
文献传递
尿毒症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内皮细胞功能变化的意义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对尿毒症患者的意义及尿毒症患者Hcy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9例尿毒症患者Hcy、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血栓调节蛋白(TM),应用化学比色法检测一氧化氮(NO),并比较各指标在尿毒症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同时评价尿毒症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肌酐(Cr)与Hcy之间的相关性;评价GFR、Cr、Hcy与反映内皮细胞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尿毒症患者组GFR为(5.19±1.88)mL/min,Cr为(1146.81±304.57)μmol/L。血浆Hcy、NO、ET-1、vWF、T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尿毒症患者NO/ET-1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尿毒症组中,Hcy与GFR呈负相关(r=-0.369,P=0.04),和Cr呈正相关(r=0.274,P=0.039);GFR与TM呈负相关(r=-0.278,P=0.035)。结论Hcy与尿毒症有密切的关系,高Hcy血症是尿毒症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TM是尿毒症患者反映内皮细胞功能损伤最佳的指标,并与肾脏损伤的严重程度相关。
邱丽君顾青汪维乐沈立松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内皮素血栓调节蛋白尿毒症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细胞VCS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白细胞VCS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CoulterLH750血液分析仪对40倒儿童IM患者(EBV-IgM阳性)和40侧健康对照组进行分析,获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的VCS(mean channels of cell volume,conductivity and scatter)参数。结果儿童IM组的中性粒细胞体积的平均检测值(MNV)和单核细胞体积的平均检测值(MMV)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57.42±9.24/142.54±3.86;190.91±10.10/168.54±3.32),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而单核细胞光散射的平均检测值(MMS)和淋巴细胞光散射的平均检测值(MLS)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81.19±5.06/90.42±2.25;50.05±4.57/71.13±2.28),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Roc)分析,儿童IM组的诊断中,当MLS的cutoff=63.25时,它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结论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中,白细胞VCS参数的MLS是一种快速诊断的最佳指标,能使临床医师对患者及时地予以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邱丽君顾青周少春沈立松
关键词: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VCS参数
深静脉血栓形成与止血调节临床检验试验的关系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与止血调节临床检验试验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72例DVT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的内皮素-1(ET-1)、血栓调节蛋白(TM)、P-选择素(P-selectin)、凝血酶原片段1+2(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血栓前体蛋白(TpP)和D-二聚体(D-D)。计算各试验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期值、阳性预期值和准确性;通过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ROC)比较各检验指标的诊断效率。结果除ET-1外,其余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selectin、F1+2、TpP和D-D的AUCROC显著高于ET-1、TM和TAT(P<0.05),TpP具有最高的AUCROC,但与P-selectin、F1+2和D-D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所有评价的指标中,TpP敏感性、阴性预期值和准确性最高,D-D特异性和阳性预期值最高。结论止血调节指标D-D和TpP水平的增加分别提示纤溶和凝血,二者联合检测为排除和诊断DVT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室依据。
邱丽君周琪顾青沈立松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
尿毒症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探讨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尿毒症患者止血功能的调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测定59例尿毒症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同型半胱氨酸(Hcy)、P-选择素(P-selectin)、血栓前体蛋白(TpP)、纤维蛋白肽A(FPA)、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蛋白C(PC)、蛋白S(PS)、D二聚体(D-D)的水平,并比较各指标在尿毒症组与正常组(n=30)间的差异;同时评价尿毒症患者各止血功能指标与血清肌酐(Cr)、肾小球滤过率(GFR)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尿毒症患者的血浆vWF、Hcy、TpP、FPA、TAT、PS、D-D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P-selectin和PC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尿毒症组Hcy与GFR(r=-0.369,P=0.04)和Cr(r=0.274,P=0.039)呈显著相关性,尿毒症患者所有检测的止血调节指标中,Hcy、vWF、FPA、TpP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论尿毒症患者止血功能变化以凝血亢进为主,其出血倾向主要是由于血小板活化功能受损,Hcy、FPA和TpP能为临床提供较好尿毒症患者的止血功能调节的实验室诊断依据。
顾青邱丽君周少春沈立松
关键词:尿毒症血栓前状态
脑血管疾病血栓弹力图和纤维蛋白原相关性探讨被引量:28
2012年
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栓弹力图(TEG)参数和纤维蛋白原(Fg)的关系。方法选取47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腔隙梗死组70例、脑梗死组400例(单纯脑梗死组73例、合并高血压组200例、合并糖尿病组27例、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100例)]和5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应用TEG-5000血栓弹力仪测定所有对象的TEG各项参数[K值、angle(A)角、MA值];同时应用ACL-TOP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Fg水平,应用LH 7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数量(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结果 Fg与K值呈负相关(r=-0.134、P=0.000);与A角、MA值、PLT呈正相关(r=0.210、P=0.000;r=0.251、P=0.000;r=0.122、P=0.000);与MPV无相关性(r=-0.007、P=0.957)。腔隙梗死组、脑梗死组A角、MA值及PLT、Fg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0.01)。脑梗死组MPV高于对照组(P<0.05),而腔隙梗死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值在腔隙梗死组、脑梗死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MA值明显高于单纯脑梗死组和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P<0.05);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和脑梗死合并糖尿病及高血压组Fg水平高于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组(P<0.05);其余参数各组间均无差异。结论在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存在着PLT数量、质量、形态和Fg水平的改变。Fg与TEG参数存在明显的相关性。TEG检测可以作为对脑血管疾病具有实用价值的筛选试验之一。
邱丽君顾青孟俊沈立松
关键词:血栓弹力图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数量血小板平均体积脑血管疾病
急性脑梗死患者用药前后血浆生物分子的变化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 I)患者血浆生物分子的变化及服用蚓激酶与阿司匹林(ASA)对其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0例AC I患者按用药分为蚓激酶组、ASA组、蚓激酶与ASA联合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P-选择素、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PAP)、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凝血酶可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比较治疗前后各检测指标的变化;通过ROC曲线比较各检验指标对AC I的诊断价值。结果AC I患者治疗前各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D-D与t-PA、PAI-1、P-选择素、TAT、PAP呈正相关。治疗后ASA组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变化(P>0.05);蚓激酶组PAP有显著变化(P<0.05);蚓激酶与ASA联合组PAP和PAI-1有显著变化(P<0.05)。D-D、TAFI活性(TAFI:a)和抗原(TAFI:Ag)比其他血浆生物分子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结论t-PA、PAI-1、P-选择素、TAT、PAP、D-D、Hcy、TAFI:a、TAFI:Ag均可以作为AC I的诊断指标,D-D、TAFI:a、TAFI:Ag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于其他项,在判断AC I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在临床用药方面,ASA与蚓激酶同时给药对血浆生物分子的影响比单用其中一种药物更显著。
邱丽君顾青汪维乐沈立松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降纤酶抗血小板药同型半胱氨酸
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4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血栓弹力图测定花生四烯酸(AA)诱导途径的血小板抑制率。血小板抑制率≤20%即判定为AR,抑制率在20%~50%之间则判定为阿司匹林半抵抗(ASR),抑制率>50%即为阿司匹林敏感(AS)。根据上述标准将患者进行分组,研究AR的发生率,并分析各组间各项临床特征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R与ASR的危险因素。结果 3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AR发生率为33.9%,ASR发生率为19.7%。与AS组相比,AR+ASR组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65岁患者中,高风险患者AR+ASR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小板计数[OR=0.996,95%可信区间(CI):0.991~0.999,P=0.041]和hs-CRP(OR=0.972,95%CI:0.959~0.996,P=0.014)是发生AR与ASR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AR的发生率较可能与血小板数量和患者炎症状态有关。
邓琳邱丽君顾青王根发
关键词:脑梗死阿司匹林抵抗血栓弹力图
血液细菌感染儿童白细胞体积、传导率、光散射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儿童血液细菌感染时白细胞体积、传导率、光散射(VCS)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血液细菌感染儿童(血培养阳性)和40例健康对照组,应用Coulter LH 750血液分析仪获得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VCS参数,比较VCS各参数与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各参数对儿童血液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在儿童血液细菌感染组的中性粒细胞平均体积(MNV)、单核细胞平均传导率(MMC)、淋巴细胞平均传导率(MLC)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52.07±11.79比142.54±3.86;123.63±6.19比118.98±1.37;114.19±5.57比109.76±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性粒细胞平均光散射(MNS)值、淋巴细胞平均光散射(MLS)值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28.76±9.92比142.23±4.37;60.09±6.24比71.13±2.28),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白细胞计数及其他的VCS参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分析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从大至小依次为MLS(0.937)、MNS(0.932)、MLC(0.808)、MNV(0.785)、MMC(0.706)。儿童发生血液细菌感染时,当MLS的临界值取67.45,其灵敏度为92.3%,特异度为88.2%;当MNS的临界值取138.25时,其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82.4%。通过序列试验方法进行MLS和MNS的诊断性试验,可使儿童血液细菌感染的诊断特异度提高至97.9%。结论:在儿童发生血液细菌感染时,VCS参数能反映其白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通过MLS和MNS序列试验可提高儿童血液细菌感染诊断的特异度,可以指导诊断和治疗。
顾青邱丽君周少春沈立松
关键词:儿童白细胞体积光散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