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家伟

作品数:14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河南教育学院地理系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长江
  • 6篇长江三角
  • 6篇长江三角洲
  • 5篇重金
  • 5篇重金属
  • 5篇污染
  • 4篇重金属污染
  • 4篇泻湖
  • 4篇金属污染
  • 3篇环境评价
  • 3篇环境意义
  • 3篇阿斯旺大坝
  • 3篇大坝
  • 2篇第四纪
  • 2篇东海外陆架
  • 2篇时空分布特征
  • 2篇外陆架
  • 2篇污染研究
  • 2篇陆架
  • 1篇地层

机构

  • 10篇河南教育学院
  • 8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4篇顾家伟
  • 4篇王灿
  • 1篇王张华
  • 1篇李艳红

传媒

  • 6篇地球与环境
  • 1篇信阳师范学院...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 1篇山西建筑
  • 1篇古地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06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尼罗河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重金属污染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对比研究尼罗河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重金属污染特征,结果发现前者多数重金属含量高于后者,且尼罗河三角洲富集指数EF值约为长江三角洲3倍。此外,两者重金属分布格局差异明显,尼罗河三角洲呈东西高、中间低的"马鞍形"分布。自阿斯旺建坝后,干旱气候条件和人类活动使得尼罗河三角洲泻湖演变为重金属沉积中心。与之相反,长江三角洲重金属含量向海沿程降低,季风降水和巨量水沙对污染物扩散能力较强,污染水平较低。与世界其他地区河口相比,尼罗河三角洲重金属污染属于中等水平,而长江三角洲属于中下水平。对比研究表明两三角洲重金属物污染分布规律差异与其独特的流域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有密切关系。
顾家伟王灿Alaa Salem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重金属污染
东海外陆架浅孔沉积物的岩性和磁性特征及成因讨论被引量:3
2006年
利用东海外陆架的10根柱状样,进行磁性、粒度、氯离子含量和粘土矿物分析。结果表明在东海外陆架扬子浅滩前缘,浅部沉积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两层。上层为砂泥混合物,含大量贝壳碎片,磁化率与饱和等温剩磁较强,主要是磁铁矿富集所致,反映了冰后期海侵对晚更新世沉积物的强烈改造。研究还发现,现代海底表层沉积物中存在铁硫化物,它是浅海还原环境中铁磁性矿物次生变化的产物。下层为坚硬致密的黄褐色泥质粉砂和粉砂质泥(硬土层),磁化率与饱和等温剩磁较弱,但局部存在剩磁异常高,从矫顽力等磁性特征证明它是硫复铁矿的富集所致。另外,在硫复铁矿富集层中绿泥石和氯离子明显富集,反映该硬土层是早期海侵沉积物在末次冰期干冷气候条件下的风化产物。
顾家伟王张华李艳红段凌云
关键词:东海外陆架硬土层末次冰期
尼罗河三角洲泻湖沉积物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尼罗河三角洲属于典型的地中海干燥性气候区域,降水稀少。1964年阿斯旺大坝的建造又拦截了大量的径流和泥沙,导致尼罗河河口从高浊度演变为现今的清水环境。强烈的人类活动向河口地区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有机和无机的),它们只能够...
顾家伟
关键词:阿斯旺大坝长江三角洲环境评价
尼罗河三角洲泻湖沉积物重金属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与长江三角洲对比研究
尼罗河三角洲属于典型的地中海干燥性气候区域,降水稀少。1964年阿斯旺大坝的建造又拦截了大量的径流和泥沙,导致尼罗河河口从高浊度演变为现今的清水环境。强烈的人类活动向河口地区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有机和无机的),它们只能够...
顾家伟
关键词:阿斯旺大坝长江三角洲环境评价
大河三角洲营养盐研究进展与启示——以阿斯旺建坝前后的尼罗河为例
2015年
详细梳理了埃及阿斯旺建坝后尼罗河三角洲和近海营养盐研究成果,重点剖析了营养盐来源、分布规律和对渔业产生的生态效应.研究表明:在阿斯旺建坝初期,由于下泄营养盐减少,泻湖和近海的产鱼量明显降低;随着三角洲地区化学肥料的大量施用,产鱼量逐渐恢复,甚至高于建坝前,但是一些湖泊也出现了营养盐输入过高制约产鱼量的现象.埃及近海由于N、P输入增加,导致了部分水体出现磷限制,进而抑制初级生产力.针对我国三峡建坝、营养盐输送与长江河口生态环境响应,提出一些设想和今后应关注的研究方向.
顾家伟
关键词:泻湖营养盐长江口
长江河口区晚新生代以来沉积化学元素分布及物源指示意义
2018年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平原上海浦东机场孔(PD钻孔)沉积物的化学元素分析,结合判别函数和因子分析等手段,探讨了元素富集规律随时间的演变特征,揭示了该区物源的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PD钻孔沉积物可以划分为Ⅰ~Ⅴ带:Ⅰ带(上新世—早更新世早期)主要富集Pb,Th,U,Ba,La和Ce等元素,此时长江三角洲逐渐由区域性台地向沉降盆地转变,较封闭的局地物源控制了该区沉积特征;Ⅱ带(早更新世早期—早更新世中期)中Fe,K,As和Rb含量增高,表明此时长江中游物质加入进来,镇江峡口被切穿;Ⅲ带(早更新世末期—中更新世)由Ti,Ⅴ和Cr等主导,这些元素代表了上游峨眉山玄武岩,也表征该区物源进一步扩展至长江上游;Ⅳ~Ⅴ带(中新世末—更新世—全新世)元素特征与Ⅲ带类似,但以Br高含量为特征,表明此时该区地势进一步降低,并遭受多次海侵。PD钻孔的地球化学资料很好地揭示了在我国东西地势倒转的大背景下古长江溯源侵蚀,逐级切穿峡口的演化历程。结合测年资料,推断长江贯通东流至现今河口地区的时间不晚于1.0~1.2 Ma(Ⅲ带底部)。
顾家伟
关键词:化学元素长江
旅游管理案例库开发与建设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从旅游管理案例库开发建设的意义入手,阐述了案例遴选的原则,即客观真实性、明确目的性、典型性和时空性,以及案例库开发应遵循的程序:案例收集—案例编写—系统功能完善,最后指出高校、旅游企业、行政部门三方应加强合作,推进案例库的本土化建设,并维护案例库的可持续发展。
顾家伟王灿
关键词:旅游管理案例库
阿斯旺建坝后尼罗河三角洲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对长江三角洲的启示被引量:2
2013年
人类活动尤其是流域建坝对下游三角洲会产生深远的环境影响。1964年阿斯旺建坝后尼罗河三角洲沉积环境发生重大改变,以廉价水电为基础的埃及工业迅速发展,大量工农业废水排入沿海泻湖,造成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并威胁人体健康。本文详细梳理了埃及阿斯旺建坝后尼罗河三角洲重金属研究历史与现状,及重金属污染导致的生态效应。同时,本文针对我国三峡大坝的修建及长江口可能出现的环境响应,提出了今后应关注的研究方向。
顾家伟王灿Alaa Salem
关键词:重金属长江三角洲
上新世以来苏北盆地与长江三角洲构造沉降史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利用回剥分析定量恢复了上新世以来苏北盆地与长江三角洲的构造沉降速率,并对比分析了两者的沉降特征,同时探讨了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响应关系。研究发现,上新世以来苏北盆地呈现缓慢沉降的特点,而长江三角洲则表现为"间歇式"沉降,出现了4次快速沉降阶段(Ⅰ-Ⅳ幕),且速率较苏北盆地高,表明沉降中心由北向南逐渐转移。长江三角洲的构造沉降过程与青藏高原隆升具有很好的响应关系。这种"跷跷板"的构造营力,也引导了长江最终东流入海。两盆地差异沉降表明长江可能最早于苏北入海,三峡贯通的更早记录应该在苏北盆地,而长江三角洲则记录了贯通年龄的一个下限。
顾家伟
关键词:苏北盆地长江三角洲构造沉降
阿斯旺建坝后尼罗河三角洲泻湖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2014年
本研究以尼罗河三角洲泻湖(Manzala、Burullus、Edku)为典型区域,利用6根浅孔并选取Al、Cd、Cr、Fe、Mn、Pb、Cu、Zn等主要重金属元素,探讨了自然和人类活动(建坝)共同作用下河口泻湖湿地环境重金属时空分布及污染来源。研究结果表明,1964年阿斯旺建坝和海岸保护工程实施后,泻湖地区逐渐演变为稳定而封闭的沉积环境。钻孔上层(〈10~15cm)沉积物重金属富集现象反映了建坝后三角洲泻湖环境污染加重。重金属空间分布表现为平原东西部Manzala和Edku湖污染较重,而中部的Burullus湖污染较轻。相关性分析和富集系数(EF)变化进一步揭示Manzala湖特征污染元素为Pb、Cu、Zn和Cd,污染源主要来自开罗石油化工等产业废水;Burullus湖特征污染元素为Mn和Pb,应该与湖区附近农业废水的大量排放有关;Edku湖特征污染元素则为Mn、Pb和Zn,其重金属可能来自邻近的Abu—Qir湾带来的亚历山大工业废水。
顾家伟Alaa Salem王灿
关键词:阿斯旺大坝重金属污染泻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