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青玉
- 作品数:17 被引量:7H指数:2
- 供职机构:青海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纽约时报》30年涉藏议程设置研究
- 2016年
- 《纽约时报》通过议程设置,构建了一套涉藏负面话语模式,这给中国的内政外交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时报30年涉藏议程设置的考察,发现:30年来,时报总体主要围绕"国内涉藏暴力事件"和"国外达赖出访事件",聚焦涉藏"政治议题",以涉藏"人权"和"主权"为主线,通过"负面"基调构建,设置涉藏议程。研究还发现:1987年西藏暴乱事件是时报涉藏议程设置的一个拐点,在此之前时报涉藏报道不多,而且议题分布态势呈多元化,议题"显要性"特征不明显,并且报道基调总体偏"正面"。但87年暴乱事件激发了时报涉藏报道热情,时报开始聚焦"政治"议题,以"人权"和"主权"为主线,设置涉藏议程,并且议程基调开始偏向"负面"。
- 韩青玉
- 关键词:《纽约时报》
- 《纽约时报》涉藏新闻采写研究
- 2017年
- 《纽约时报》自身涉藏报道的不专业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其对西藏的歪曲呈现。30年来,《纽约时报》选择"蜗居"编辑部通过套用成见模式,以海外支持"藏独"人士的来信为主要信源,刊发涉藏的负面报道,制造涉藏的负面舆论。《纽约时报》这种"闭门造新闻"的不专业做法,致使涉藏误读消息一再播发,西方民众因而也难以看到西藏的真实面貌,大量歪曲西藏的消息致使民众对西藏的误读不断固化。
- 韩青玉
- 关键词:《纽约时报》稿源
- 西方涉藏“误读”现象解析
- 2017年
- 由于长期普遍的误读,西藏存活在西方"天堂"与"地狱"之间巨大的想象张力之中。研究表明西方对西藏的这种"误读",有"有意"和"无意"之分,但无论怎样,大众传媒"物质层面"的技术限制和"人为层面"的"先前经验"和现实"利己因素"作用,导致了西方涉藏"误读"的不可避免性。因此,在面对西方对西藏的误读时,国人应避免过于情绪化的表达,而应在对西方涉藏误读现象深入、理性认识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发声,用中国的声音向世界讲述"人间"真实的西藏故事,以此消解西方对西藏的"误读"。
- 韩青玉
- 关键词:误读跨文化交际
- 中外藏族族源叙事比较研究
- 2018年
- 藏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对于藏族族源向来众说纷纭。在国内主要有:猕猴与罗刹女衍生说、印度徙入说、卵生说、土著说、西羌说等。在西方最常见的说法认为藏族是高级人种雅利安人的后裔。近年来,学者们从人类学、文献学以及考古学等多个方面对藏族族源进行了考证,有力地支持了藏族族源的"土著说"。
- 韩青玉韩喜玉
- 关键词:藏传佛教族源
- 中美社论态度意义对比及其语境阐释——以《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为例被引量:1
- 2011年
- 《中国日报》和《纽约时报》社论态度资源各系统鉴赏、判断和情感的布局,一方面会受到语场、语旨和语式的共同制约而使中美两国社论语篇都呈现出一致的语类结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受制于不同的文化语境,两国社论语篇又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话语模式。此种模式的形成既是一个历史过程和社会认知过程,也是一个社会与话语之间的相互建构过程。
- 韩青玉
- 关键词:社论语境《中国日报》《纽约时报》
- 论藏传佛教在西方的想象
- 2017年
- 西方建构的藏传佛教充满了神秘性,其中"超自然的力量"和"色情的诱惑"已经牢牢占据了西方对藏传佛教印象的高地。西方对藏传佛教的此种建构并非是藏传佛教的真实写照,西方只不过是撷取了藏传佛教支离破碎的片段进行改造为自己所用罢了,其中折射的是西方的"欲望",与西藏、藏族、藏传佛教本身无益,对此国人需要警惕。
- 韩青玉
- 关键词:藏传佛教
- 中美社论人际意义的评价性研究——以《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为例被引量:4
- 2010年
- 对《纽约时报》和《中国日报》两篇有关社论语篇的研究表明,两份报纸社论均蕴含大量评价资源,且分布呈现出一致特点,但在具体实现上却有所差异。进一步研究表明,分布特征的这种相似性和实现方式的差异性与文章的语域与语旨有着密切关系。
- 韩青玉刘立华
- 关键词:《纽约时报》《中国日报》社论
- 藏传佛教在美国传播的社会心理因素探究
- 2017年
- 如今美国人对藏传佛教的热衷并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一个长期心理积淀自然而然显现的结果。藏传佛教与美国社会的互动,映射了美国民众的精神历程。强大的美国带给了普通民众富足的物质生活,但物质的富足却无法消解人们心理的危机和精神的困惑。而当美国人信仰的基督教所宣扬的来世无法及时消解讲求务实的民众内心的痛苦时,人们就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其他的价值体系,藏传佛教便是其中的一个。
- 韩青玉
- 关键词:误读心理
- 《英语专业学生交际综合能力评估项目》探究——以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为例
- 2013年
- 研究表明在就业中影响外语系英语专业学生面试成功的主要因素包括三方面,非语言因素、语言因素和实践交际能力,据此,我们建立了一个能真实客观地考核专业学生交际综合能力的《英语专业学生交际综合能力评估项目》,并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通过对学生的交际综合能力进行全方位的检测,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便进行教学改革或调整。以此,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 赵志义梁爽韩青玉
- 关键词:英语专业学生
-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美国媒体上的舆论态势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相较于国内媒体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热议,美国媒体对这一理念战略性地选择了“漠视”,报道总体在“战略竞争”意识形态主导下,依然用霸权主义思维对这一理念持警惕和怀疑态度,一方面不断强化中国威胁论,制造对抗;另一方面又在故意歪曲理念,唱衰“一带一路”倡议前景。
- 韩青玉
- 关键词:美国媒体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