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道年

作品数:24 被引量:129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胃癌
  • 8篇肿瘤
  • 6篇胃肿瘤
  • 5篇幽门螺
  • 5篇幽门螺杆菌
  • 5篇螺杆菌
  • 5篇病理
  • 4篇病变
  • 3篇蛋白
  • 3篇亚硝基
  • 3篇亚硝基胍
  • 3篇粘膜
  • 3篇胃腺
  • 3篇胃腺癌
  • 3篇胃粘膜
  • 3篇细胞
  • 3篇腺癌
  • 3篇癌前
  • 3篇P53
  • 3篇病理学

机构

  • 13篇北京医科大学
  • 9篇北京大学
  • 7篇北京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遵义医学院
  • 2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北京医科大学...
  • 1篇哈励逊国际和...

作者

  • 24篇雷道年
  • 9篇林三仁
  • 6篇王润田
  • 3篇吴晓
  • 3篇周丽雅
  • 3篇孟振行
  • 3篇田新霞
  • 3篇叶嗣懋
  • 3篇郭山春
  • 2篇王江
  • 2篇王润田
  • 2篇罗旭
  • 2篇李益农
  • 2篇金珠
  • 2篇李春鸣
  • 1篇崔荣丽
  • 1篇李爱玲
  • 1篇宋圃菊
  • 1篇郑集义
  • 1篇袁姗

传媒

  • 7篇北京医科大学...
  • 3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遵义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医师进修杂志
  • 1篇现代消化病及...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3篇1998
  • 2篇1997
  • 6篇1995
  • 1篇1994
  • 3篇1993
  • 3篇199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流式细胞光度术分析胃癌石蜡标本DNA含量及P53蛋白含量的测定被引量:3
1995年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了49例胃癌组织和10例胃良性病变组织P53蛋白的含量,用流式细胞光度术检测了DNA倍体和10例免疫组化P53蛋白表达阳性标本的P53蛋白含量。结果提示,DNA倍体和P53蛋白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关系,FCM定量基因表达产物及DNA含量双参数分析预后,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李豪侠雷道年田新霞林三仁王润田
关键词:胃肿瘤流式细胞光度术
胎儿胃粘膜内分泌细胞免疫组化的定量研究被引量:2
1995年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56例胎儿、5例新生儿、5例成人尸体解剖正常胃标本的内分泌细胞进行定量观察.第一抗体包括一嗜铬粒蛋白A、胃泌素、胃体抑素、五羟色胺、降钙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多肽、胰高血糖素、蛙皮素.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各类内分泌细胞进行定量测量.结果发现人胎儿胃内分泌细胞每平方厘米计数高于成人,尤其D细胞明显高于成人组(P<0.01).G细胞、D细胞、EC细胞、P细胞及CT阳性细胞分布与成人相似.在胎儿胃中还可见到成人胃中很少见到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胰多肽、胰高血糖素阳性细胞.
虞积耀王鲁平郑集义雷道年
关键词:胎儿胃粘膜内分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
呋喃唑酮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机制的探讨──临床疗效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被引量:13
1995年
呋喃唑酮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机制的探讨──临床疗效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刘晓红,李益农,郑芝田,雷道年呋喃唑酮(Fu)治疗消化性溃疡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溃疡愈合率与西咪替丁(Ci)治疗相当,随访3年复发率约8%。近年发现Fu能有效杀灭Hp[1]。我们对...
刘晓红李益农郑芝田雷道年刘晓红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幽门螺杆菌
抗人胃癌单克隆抗体用于胃癌的胃液诊断被引量:2
1993年
单克隆抗体G 8511是以人胃低分化腺癌组织免疫BALB/C小鼠获得的一株IgG型单抗,组织学上胃癌阳性率65%,其中低分化腺癌阳性率87%。G8511单抗的对应抗原GAA主要分布于胃癌组织,并可脱落于胃液中。本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各种胃液的GAA水平,旨在探讨该单抗对胃癌胃液诊断的意义。
李成刚林三仁杨雪玲徐维胜雷道年王润田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胃肿瘤胃液
胃粘膜肠化中凝集素受体的分布及其与胃癌的关系被引量:1
1995年
本文应用生物素标记的花生凝集素〈Biotin-PNA〉,菜豆凝集素〈Biotin-PHA〉及双花扁豆凝集素〈Biotin-DBA〉等3种凝集素对慢性胃炎伴肠化43例、胃癌癌旁肠化28例、正常胃粘膜10例,进行亲和组织化学法和粘液组织化学法研究。发现PHA、DBA受体在胃癌瘤旁肠化中阳性率明显高于胃炎伴肠化,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肠型肠化生中PHA及DBA受体阳性率均较小肠型肠化生高(P<0.05)。提示带有PHA、DBA受体的肠化与胃癌关系密切,应视为癌前病变。
李春鸣罗旭雷道年
关键词:胃粘膜肠化胃癌凝集素
DNA甲基化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2年
田新霞雷道年
关键词:DNA甲基化胃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及胃部病变的多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胃癌及胃部病变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方法 :将1994~ 1996年经病理确诊的胃癌及胃部病变病例分为多个病例组及对照组 ,利用 1987年山东胃癌高发区组织库 ,作为Hp暴露史测量的资料。 结果 :调整年龄、性别及文化程度 3个外部变量后 ,胃窦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炎症活动程度与Hp感染间OR分别为 2 .0 72、2 .980、2 .0 86 ,有统计学关联 ,且差异有显著性。相关分析表明胃病严重程度与Hp感染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r=- 0 .2 17)。 结论 :Hp感染与胃窦慢性浅表性胃炎。
蒋咏文王润田王涛张洁苹雷道年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胃疾病病例对照研究
胃癌的超微量胃液系列筛查法的研究被引量:3
1991年
我们自行研制了一种胃液采集器,创立了一套微量胃液系列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在中国胃癌高发区实施了胃癌筛检取得了成功。12000人使用该胃液采集器,一次成功率为98%。经超微量胃液系列分析筛检法,可有效地筛检出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胃癌正确指数为87.17%,不典型增生正确指数为93.26%。
王润田林三仁赵金声李东琛刘栋卢展庞泊山雷道年何培英张洁萍
关键词:胃癌胃液筛检
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的定量研究
1993年
应用银染色方法对11例正常胃粘膜、52例病变胃粘膜及6例淋巴结转移的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s)进行定量研究。结果Ag-NORs均数随正常胃粘膜、肠化生、异型增生、粘液癌、腺癌,低分化腺癌的顺序而递增。癌组织分化越差,Ag-NORs均数越高。提示,Ag-NORs计数对胃粘膜良、恶性病变的判断很有帮助。
赵建华雷道年
关键词:胃肿瘤肠化生AGNOR染色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被引量:10
2002年
目的 :通过检测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端粒酶逆转录酶 (humantelomerasereversetranscriptase ,hTERT)蛋白的表达 ,探讨其作为胃癌标志物在评价胃癌癌前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抗人hTERT单克隆抗体 ,以免疫组化法检测 2 1例胃良性病变 (慢性浅表性胃炎 )、98例胃癌前病变 (中重度肠上皮化生 74例、中重度异型增生 2 4例 )、73例胃癌 (早期胃癌 2 0例、进展期胃癌 5 3例 )标本hTERT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和癌前病变组hTERT阳性率分别为 84 .93%和 11.2 2 %,浅表性胃炎组无一例hTERT阳性。胃癌组hTERT阳性率明显高于癌前病变组(χ2 =92 .90 0 ,P =0 .0 0 0 ) ,而癌前病变组与浅表性胃炎组的阳性率在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 (χ2 校正 =1.4 32 ,P =0 .2 32 )。在胃癌组中 ,进展期胃癌hTERT阳性率略高于早期胃癌 ,但统计学上差异无显著性 (χ2 校正 =0 .12 7,P =0 .72 1) ;但其阳性强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χ2 =14 .5 4 1,P =0 .0 0 2 )。 33例癌旁肠上皮化生组织的hTERT阳性率为 5 1.5 2 %,明显高于非癌肠上皮化生组的 10 .81%(χ2 =2 1.118,P =0 .0 0 0 )。结论 :免疫组化检测hTERT高表达可以作为胃癌标志物 ,追踪hTERT阳性的胃癌癌前病变患者可能有助于早期发现胃癌。
贺晓慧王润田张波杨邵敏雷道年林三仁
关键词:代谢胃肿瘤癌前状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