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大鸣
-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白芦藜醇对小鼠脓毒症相关性脑病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沉默信息调控因子1 (sirtuin 1,Sirt1)的天然激动剂白芦藜醇(resveratrol,Res)对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盲肠结扎穿孔(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方法制作脓毒症小鼠模型,18只C57B/L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Sham组)、CLP脓毒症模型组(CLP组)以及CLP+Res注射组(Res组).术后24 h脑组织取材,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erminal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lling,TUNEL)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分离皮质和海马,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分别检测Sirt1、含热蛋白结构域NOD样受体家族蛋白-3(NL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3 protein,NALP3)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的mRNA含量.结果 TUNEL染色后电镜下观察,海马Res组阳性细胞数量少于CLP组,凋亡细胞多集中于海马CA1区.Res组小鼠海马和皮质的Sirt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4.62±0.64和4.60±0.61,显著高于Sham组和CLP组(P<0.01).Res组海马和皮质的NALP3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86±0.26和0.94±0.35,显著低于CLP组(P<0.05);与Sha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s组海马的IL-1β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0.57±0.17,显著低于Sham组和C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es组皮质的IL-1β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为1.61±0.44,与Sham组和CLP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E时IL-1β在海马区引起的炎性损伤较皮质区明显,Sirt1激动剂白芦藜醇对SAE炎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隋大鸣王嘉锋邓小明
- 关键词:脓毒症脑病盲肠结扎穿孔白细胞介素-1Β
- 异氟醚对大鼠海马组织小窝蛋白家族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索异氟醚对大鼠海马区小窝蛋白家族(Cav-1、Cav-2、Cav-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异氟醚1组(ISO1)、异氟醚2组(ISO2)和异氟醚3组(ISO3),每组10只,对照组吸入40%氧气,ISO1吸入1.2%异氟醚,ISO2吸入1.8%异氟醚,ISO3吸入2.4%异氟醚,分别处理2h。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苏醒后第1~5天逃避潜伏期及空间探索能力。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av、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1/2)、酪氨酸受体激酶B(TrkB)的表达。构建腺病毒载体Ad-Cav-1及对照Ad-GFP转染海马神经元,经异氟醚处理后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原代海马神经元存活率。结果大鼠麻醉苏醒后2~4d,ISO1、ISO2和ISO3组逃避潜伏期长于对照组(均P<0.05),而各组大鼠1d和5d逃避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各组大鼠第5天空间探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2.057,P=0.154)。与对照组比较,ISO1、ISO2和ISO3组大鼠Cav-1、Cav-2、Cav-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ISO1、ISO2和ISO3组大鼠BDNF、TrkB、磷酸化ERK1/2(p-ERK1/2)表达水平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Ad-Cav-1转染促进海马神经元Cav-1的表达(P<0.05),并提高异氟醚处理后神经元存活(P<0.05)。结论异氟醚可降低大鼠海马组织Cav的表达,过表达Cav-1则具有拮抗异氟醚的作用。
- 蔡琳隋大鸣付海钰査鹏古小平巩固
- 关键词:异氟醚小窝蛋白海马神经元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 γδT细胞对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Ⅰ类分子配体识别研究的进展
- 2014年
- 背景 γδT细胞是T细胞的一个亚群,其抗原受体在包括抗病原体、抗肿瘤、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疾病等免疫应答中都有一定的作用,而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Ⅰ类分子是其受体的主要配体之一。目的 通过在体研究已经发现γδT细胞识别抗原的模式具有多态性。对其中的MHC Ⅰ类分子的研究回顾,是了解γδT细胞受体和抗原识别模式部分特征的途径之一。内容 介绍γδT细胞受体免疫学特点,总结可作为配体被其受体识别的MHC Ⅰ类分子。趋向 MHC Ⅰ类分子作为γδT细胞受体配体的一种类型,其对γδT细胞受体识别模式研究的不断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 隋大鸣王嘉锋邓小明
- 关键词:ΓΔT细胞配体抗原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