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兵
- 作品数:87 被引量:223H指数:8
- 供职机构: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 发挥佛教生态伦理的社会作用
- 2010年
- 佛教生态伦理关注的主要是主体自身的德性成长,从人的成长和完善、实现人的理想存在状态的角度论证人应该如何对待其他生命和自然环境。这与西方主流生态伦理思想突出自然生态存在的内在价值及权利有本质的不同,两者之间不能相互取代,而是相互补充。传统佛教在知识阶层和普通民众中均存在深刻影响.其生态伦理作用于社会的空间很大。近现代以来佛教社会文化教育功能的转型及发展,更为其生态伦理作用于社会提供了新的可能。
- 陈红兵
- 关键词:生态伦理思想社会作用佛教文化教育功能德性成长自然环境
- 生活方式与生态文明建设——兼论佛教生活方式的生态价值被引量:7
- 2008年
- 在现代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型的过程中,生活方式的反思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生态生活方式建设要求确立人—社会—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人自身全面发展的生活价值取向,在现实生活中树立节制、和谐、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生活观念,将生态观念落实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佛教对精神超越的追求、节俭惜福、慈悲利生的生活观念,以及戒杀护生、素食的生活实践,对于生态生活方式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 陈红兵
- 关键词:工业文明生态文明佛教素食
- 试论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被引量:10
- 2008年
- 研究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佛教生态观的理论建构一方面应从自身的精神追求和生活准则出发,开出生态文化观念的新维度;另一方面也应充分发挥大乘佛教的人间关怀精神,适应时代要求,吸取西方生态文化观念关注现实、谋求现实解决途径的主体精神。佛教生态观的建构应以佛教缘起论为理论基石,包含相互关联的两个层面:俗谛(现实层面)和真谛(精神层面),在当前应着重关注前者。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在佛教缘起论基础上所形成的整体论、无我论、生命观、慈悲观、净土观等生态理论。
- 陈红兵
- 关键词:缘起论整体论无我论生命观
- 试论生态文化世界观与文化价值取向被引量:4
- 2006年
- 生态文化是在批判反思近现代文化观念基础上形成的,是对古代文化、近现代文化的辩证发展;文章以自组织演化理论为核心论述了生态文化世界观的具体内涵;生态文化价值取向继承和发展了古代文化和近现代文化的合理因素,将整体性价值取向与主体性价值取向有机结合了起来,生态文化价值取向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协调发展三方面都有具体体现。
- 陈红兵姜宗林
- 关键词:生态文化世界观文化价值取向自组织演化
- 印度文化精神探析被引量:8
- 2008年
- 印度文化虽以其多元复杂性著称,但印度文化本身具有完整的文化形式,是一种具有自身一贯性追求的文化范式。印度文化精神可以概括为和谐精神、出世精神和包容精神。
- 陈红兵
- 关键词:印度文化
- 试论古代文化、现代文化与生态文化世界观和文化价值取向被引量:1
- 2006年
- 古代文化世界观是一种建在直观体悟认识思维方式基础上的活力论世界观,其文化价值取向主要包含文化价值的自然取向和文化价值的整体性取向两方面;现代文化世界观是建立在近代物理学和数学基础上的机械论世界观,其文化价值取向主要是一种主体性文化价值取向,这种文化价值取向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文化是对古代文化、现代文化的辩证发展,其世界观是建立在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发展基础上的自组织演化的世界观,其文化价值取向是对古代整体性文化价值取向和现代主体性文化价值的整合,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的协调发展。
- 陈红兵亦辛
- 关键词:世界观文化价值取向古代文化现代文化生态文化
- 论僧肇佛学的有无论与动静观被引量:1
- 2010年
- 要真正理解僧肇佛学的有无论、动静观,必须将僧肇佛学纳入到其形成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中考察,研究其面对和回答的时代主题,及其吸收融合的不同思想文化资源。僧肇佛学的有无论、动静观主要包含两方面内涵:其一,从大乘佛教般若中观学说立场出发,提出"非有非无"、"非动非静"观念,否定魏晋玄学有无论、动静观关于现象世界和本体存在的实体性理解,从现象世界存在本性的角度论述了性空观("不真")和性住观("不迁");其二,承续魏晋玄学的体用论主题,在"即体即用"的体用论基础上,阐发了有无一观("即万物之自虚")、"即动而求静"的观念。僧肇在正确理解和坚持般若中观学说的前提下,承续了魏晋玄学的理论主题和体用一如的理论意向,从思想理论的许多方面对般若中观学说与老庄玄学思想进行了融通,在推进魏晋玄学向前发展的同时,对佛教中国化的方式及趋势起到了导向作用。
- 陈红兵
- 关键词:《肇论》动静观体用论
- 论科学发展观与生态世界观的契合
- 2005年
- 生态世界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来源。生态世界观主要包括系统论和系统自组织演化理论两方面内容。科学发展观是系统整体性、关联性、层级性、目的性的要求。开放系统的自组织演化条件及其规律,要求我们根据形势需要积极稳妥地进行体制改革。系统在临界点的自组织特性要求我们防微杜渐,提高自身协调、应变能力。系统自组织过程中序参量的功能要求我们充分发挥政府和制度建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陈红兵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生态世界观自组织演化序参量
- 试论儒家生态思想及实践被引量:1
- 2022年
- 儒家生态思想大体上可以从生态存在论、生态价值论两方面论述:(1)儒家生态存在论是一种有机生成论,它将天地创生万物的过程视作创生生命的过程。儒家还从天地创生万物高度考察天人关系,强调人应承继天地"生生之德",发挥自身"赞天地之化育"的功用;(2)儒家生态价值论强调人的主体性价值,并从天人关系高度阐释人"成己成物""赞天地之化育"的价值。儒家重视德性修养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主张通过德性修养,达到"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境界。儒家主张"等差之爱",即对人与万物施以不同的关爱,其中亦体现了对于人与自然万物不同价值的认识。儒家生态环保实践大体上包括生态德性修养实践与社会政治层面的生态治理实践。(1)儒家重视生态德性修养实践,阐述了"至诚→尽其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赞天地之化育"的德性修养路径;(2)生态治理实践方面,儒家强调以礼义治理天下,其祭祀礼仪中包含有祭祀山川动植物之礼,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籍田礼、蚕桑礼等等;此外,儒家还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出发,制定了一系列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禁令。
- 陈红兵
- 关键词:儒家生态存在论德性修养生态治理
- 试论科学发展观与生态价值观的一致性被引量:2
- 2006年
- 生态价值观是古代有机整体论价值观与现代人本主义价值观的辩证统一,它肯定其他生命和生态系统的价值,认为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既要符合人自身的生存目的,又要符合环境系统的自然目的。科学发展观无论是对工业文明发展观的超越还是其主要内容,都是与生态文化价值观一致的。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它包括人自身的协调发展、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 陈红兵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生态价值观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