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螺旋CT
  • 2篇断层摄影
  • 2篇断层摄影术
  • 2篇静脉
  • 2篇肝癌
  • 2篇X线
  • 2篇X线计算
  • 2篇X线计算机
  • 1篇定位术
  • 1篇动脉瘤
  • 1篇动脉期
  • 1篇腰椎
  • 1篇腰椎管
  • 1篇腰椎管狭窄
  • 1篇腰椎管狭窄症
  • 1篇影像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巨块型...
  • 1篇造影术
  • 1篇置管

机构

  • 6篇广州医学院第...

作者

  • 6篇陈洁兰
  • 6篇李树欣
  • 4篇李扬彬
  • 4篇谭理连
  • 4篇梁彤杰
  • 3篇江金带
  • 2篇陈德基
  • 2篇陈双
  • 2篇唐志伟
  • 1篇黄文铎
  • 1篇刘克
  • 1篇刘克
  • 1篇何二兴
  • 1篇唐志伟
  • 1篇朱世强

传媒

  • 2篇影像诊断与介...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上海医学影像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放射学实践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SCTM对腰椎管狭窄症的影像病理学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探讨螺旋CT椎管造影 (SCTM)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 42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螺旋CT椎管造影检查 ,图像经计算机多平面重建软件处理 .结果 在 42例患者中 ,椎间盘病变 2 7例 ,先天性骨性椎管狭窄 2例 ,椎体后缘增生骨刺 2例 ,椎体滑脱 5例 ,黄韧带肥厚 3例 ,椎间盘突出术后及疤痕增生 3例 .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并证实 .后处理多平面重建图像能提供不同平面、多角度、多方位的任意轴面 (直面、曲面 )影像 ,突出显示椎管内蛛网膜下腔及脊神经根的形态、结构、位置及其连续性改变 .结论 SCTM -MPR能全面地清晰显示受检段脊柱及椎管内各解剖层次及其病理改变 ,提高病变定位及定性的准确性 。
唐志伟陈双陈德基陈洁兰李树欣
关键词: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腰椎管狭窄症椎管造影术MPR
CT引导下经皮椎弓根置管定位术的探讨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椎弓根置管定位术。方法23例患者,男16例,女7例,均采用CT引导下经皮椎弓根置管定位术置入椎弓根钉共92颗结果术中患者无身体不适,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CT扫描证实置钉优良率达100%结论CT引导下经皮椎弓根置管定位术有效解决了椎弓根钉置入的准确性这一难题。
刘克李扬彬唐志伟谭理连梁彤杰李树欣陈洁兰黄文铎何二兴
关键词:CT引导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对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和评价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 :探讨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 (SCTP)及三维重建对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 7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行SCTP及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包括最大强度投影 (MIP) ,表面阴影成像 (SSD)和多平面重建 (MPR)。结果 :MIP和SSD显示 5 1例门静脉 1~ 2级分支增粗 ,肝内门静脉 2级以下分支细小、扭曲 ,3 5例呈枯枝或残根状。 6例仅见门静脉 1~ 2级分支增粗 ,肝内门静脉 2级以下分支未见显影。侧支循环血管开放表现为食管下段静脉曲张 (n =2 1) ,食管周围静脉曲张 (n =14 ) ,胃周静脉曲张 (n =2 4) ,脐静脉曲张 (n =11)及腹膜后静脉曲张 (n =9)。结论 :SCTP是诊断和评价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有效方法 ,对门静脉高压程度 ,上消化道出血预测及门静脉高压术前评估有较大价值。
谭理连李扬彬李树欣梁彤杰江金带陈洁兰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螺旋CT
螺旋CT肝脏双期扫描及门静脉血管三维重建在小肝癌诊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00年
目的 探讨螺旋CT肝脏双期扫描及门静脉血管三维重建在小肝癌诊断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5例直径≤3cm小肝癌行螺旋CT肝脏双期扫描及门静脉血管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方法采用最大强度投影(MIP)。结果 (1)CT平扫,18例病灶呈低密度,7例病灶呈等密度。肝动脉期,25例病灶强化呈高密度,强化类型分为均匀一致性,斑点状及环状强化。门静脉期25例病灶均呈低密度。(2)门静脉血管MIP三维重建能较好显示小肝癌病灶与肝内门静脉血管关系,肝内门静脉血管分支于病灶处稀少,部分中断或被轻度推移,肿瘤内无门静脉分支血管。结论 螺旋CT肝脏双期扫描及门静脉血管三维重建是诊断和评价小肝癌的有效方法,提高了小肝癌的检出率及诊断正确率,可较好显示病灶与门静脉的关系,为其外科手术提供导向。
谭理连李扬彬李树欣梁彤杰江金带陈洁兰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探讨被引量:1
1999年
颅内动脉瘤的影像学检查包括传统的X线血管造影、DSA、MRA等,但均有局限性。CTA作为一种新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既可弥补上述检查的不足,亦可单独作为颅内动脉瘤术前诊断及术后复查。笔者用CTA对16例脑动脉瘤进行术前检查并对其中4例作术后复查,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唐志伟陈双陈德基朱世强刘克陈洁兰李树欣
关键词:颅内肿瘤动脉瘤CTA
螺旋CT肝动脉期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增强血管形态分析被引量:11
2001年
目的 :探讨螺旋CT肝动脉期扫描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肿瘤内增强血管形态及与其生物学特性关系。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43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患者的螺旋CT肝动脉期扫描资料。结果 :螺旋CT肝动脉期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肿瘤内增强血管的形态分为 6种类型 :(1)肿瘤中心单枝型 5例 (11 6 3 % ) ;(2 )肿瘤中心不规则多枝型 10例 (2 3 2 5 % ) ;(3)肿瘤内弥散不规则条状为主型 13例 (30 2 3 % ) ;(4)肿瘤内弥散结节为主型 3例 (6 97% ) ;(5 )肿瘤内周围型 9例(2 0 93 % ) ;(6 )均一增强型 3例 (6 97% )。第 4型易侵犯门静脉。第 5型易发生中心坏死区 ,边界多较清 ,形态多较规则。第 6型血供最丰富。结论 :螺旋CT肝动脉扫描可反映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肿瘤内增强血管的形态类型 。
谭理连李扬彬梁彤杰李树欣江金带陈洁兰
关键词:肝癌肝动脉期螺旋C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