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朱云
- 作品数:51 被引量:177H指数:8
- 供职机构: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福建省消除疟疾不同阶段监测措施的成本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研究福建省消除疟疾不同阶段监测措施的成本效果。方法运用卫生经济学理论与方法,分析消除阶段前期(2005—2009年)、消除阶段后期(2010—2015年)和消除后阶段(2016年)不同监测措施的成本-效果比和增量成本-效果比。结果消除疟疾年均成本投入:消除阶段前期64 235 144.8元,消除阶段后期11 250 248.0元,消除后阶段11 075 228.8元,总额86 560 591.6元。监测措施的效果指标3个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均发病3d内就诊率以消除阶段后期效果最优;年均血检阳性率、年均报告发病率和年均发病1d内就诊率以消除后阶段效果最优。成本效果比和增量成本效果比,血检数以消除阶段后期更具成本效果;报告病例数、发病3日内就诊数和发病1日内就诊数以消除后阶段更具有成本效果。结论福建省消除疟疾后阶段的监测措施效果优,成本投入少,具有成本效果。为福建省加强疟疾的输入性病例监测管理机制建设提供了基础数据,对科学有效地评价监测措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 黄春燕杨发柱欧阳榕陈朱云张山鹰
- 关键词:消除疟疾卫生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
- 福建省疟疾消除后基层监测响应系统现况分析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分析福建省疟疾消除后基层监测响应系统现况,为制定疟疾消除后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10月对福建省85个县(市、区)级疾控机构开展基层疟疾防治能力的回顾性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疟疾防治经费、技术人员数量、药品储备、检测仪器、定点医院、病例监测、媒介监测、培训等,结合消除疟疾后2016—2020年疟疾防治工作年报表,按照输入再传播风险等级,分析福建省消除疟疾后基层监测响应系统现况。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根据方差齐性采用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福建省2016—2020年共血检92 280人份,阳性505例(0.55%),均为输入性病例。就诊的505例疟疾病例中,初诊在基层(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就诊的占23.37%(118/505),基层初诊确诊占比27.97%(33/118)。94.12%(80/85)的基层疾控机构3年内(2018—2020年)有疟疾防治经费,平均为0.97万/(年·县),间日疟再传播风险县的疾控机构年平均经费(1.35万元)高于潜在间日疟再传播风险县(0.88万元)(t=2.16,P <0.05)。不具备疟原虫检测能力(缺乏显微镜或专业镜检人员)的基层疾控机构有20个(占23.53%),其中80%(16/20)的县近3年均有输入性疟疾病例报告。基层疾控机构抗疟药品和快速诊断检测(RDT)试剂盒储备的占比均较低,分别为4.71%(4/85)和8.24%(7/85),其中间日疟再传播风险县疾控机构有RDT储备的占比(4/17)高于潜在间日疟再传播风险县(4.41%, 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 P <0.05)。2016—2020年全省85个县(市、区)共培训12 040人次,防治人员和检测人员的培训数呈下降趋势(分别从2016年的1 509、656人下降至2020年的819、348人),临床医生培训数呈上升趋势(从2016年的404人上升至2020年的887人)。2018—2020年3年内85.88%(73/85)的基层疾控机构至少组织1次疟疾培训,其中仅3.53%(3/85)和2.35%(2/85)
- 陈朱云欧阳榕肖丽贞林耀莹谢汉国张山鹰
- 关键词:疟疾
- 福州地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登革热媒介防制提供用药指导。方法从福州市城区和农村采集白纹伊蚊幼虫,在实验室繁殖1-2代,用WHO推荐的生物药浸测试法测定抗药性指数。结果白纹伊蚊在城区对溴氰菊酯抗药性指数为2.13,农村对残杀威抗药性指数为2.27,已产生抗药性。而城区对残杀威和DDT、农村对溴氰菊酯和DDT均为敏感。结论福州地区白纹伊蚊对部分杀虫剂已产生抗药性,城区与农村抗药性存在差异,应科学合理地进行综合防制。
- 陈朱云谢汉国欧阳榕林耀莹张山鹰
- 关键词:白纹伊蚊杀虫剂抗药性
- 福建省2008—2016年输入性三日疟和卵形疟流行特征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分析福建省输入性三日疟和卵形疟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2008—2016年,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疟疾实验室诊断各类疟疾535例,用PCR基因诊断法确诊输入性三日疟和卵形疟共57例,收集其个案调查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流行特征。结果 2008—2016年确诊的57例三日疟和卵形疟中,三日疟15例,病例虽少,但每年可见;卵形疟42例,除2016年外病例数呈上升趋势。二者主要以非洲输入为主(55例),尤其西非;除非洲外,仅从东南亚缅甸输入三日疟和卵形疟各1例。结论福建省输入性三日疟和卵形疟的增多,外出人口前往不同类型的疟疾流行区会变化,应引起重视。应掌握被忽视的三日疟和卵形疟的流行分布趋势,针对性地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实验诊断能力。
- 林耀莹张山鹰刘庆生谢汉国欧阳榕陈朱云
- 关键词:疟疾输入性疟疾三日疟
- 福建省2005—2020年疟疾防治措施的成本-效益分析
- 2023年
- 目的分析福建省疟疾消除阶段防治措施产生的效益,为制定更科学的监测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据《福建省疟疾监测方案操作手册》及实际工作情况,整理福建省2005—2020年疟疾疫情资料,并用成本-效益分析法(CBA)分析防治效果。结果福建省2005—2020年疟疾防治措施成本约6.3亿元,其中发热病人监测成本最高,占65.5%(4.1亿元);其次为疫情监测成本占30.4%(1.9亿元);培训与会议成本占3.3%(2070.9万元);病例治疗成本占0.8%(480.5万元)。福建省2005—2020年防治措施总效益为1298.5亿元,其中经济效益占44.1%(573.0亿元)、社会效益占55.9%(725.5亿元)。居民人均防治成本为1.0元,居民人均防治效益为210.5元;效益-成本比(BCR)为207.0∶1,其中经济效益成本比为91.3∶1;净效益为1292.2亿元,其中经济净效益566.8亿元;2017年发病率最高(0.35/10万),2020年发病率最低(0.10/10万)。结论福建省疟疾消除阶段的防治措施可行有效,在经济上有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 黄春燕陈朱云谢汉国张山鹰
- 关键词:疟疾疫情监测卫生经济学
- 行车人员原发性高血压高发危险因素的探讨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研究行车人员原发性高血压高发的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提供依据。方法以某铁路分局在职工龄≥3年的所有男性乘警139人作为原发性高血压高发职业人群(高血压患病率41.7%,);整群抽取该铁路分局在职工龄满≥3年且年龄构成相似男性乘务员306人作为原发性高血压低发职业人群(高血压患病率21.9%),使用统一设计的健康调查表,调查高血压的常见危险因素及职业因素、职业应激、A型行为,检测血脂、血糖,比较引起原发性高血压高、低发职业人群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的差异及特点。结果(1)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暴露率以及危险性在高血压高发的乘警明显高于低发的乘务员且各危险因素随着工龄的增长暴露率也明显高于低发的乘务员;(2)同样危险因素暴露水平,乘警的危险性明显高于乘务员;(3)乘警与乘务员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危险性存在差别,在乘警中,职业应激、体质指数、饮酒习惯、工龄是主要的危险因素,其ROR值依次是3.65、3.33、2.56和2.64;而高血脂、甘油三酯升高、胆固醇升高、年龄、和高血压家族史是乘务员高血压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其RR值依次是4.59、3.38、3.33、2.96和2.25。结论职业社会心理、行为因素改变和增加以及长期危险因素的高暴露使血管的敏感性及反应性增高,是行车人员原发性高血压高发的重要原因。
- 刘宝英陈朱云杨华周权陈晋郭志伟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 福建省1例人巴贝虫病的诊断与鉴定被引量:15
- 2018年
- 目的分析1例人感染巴贝虫的实验室资料,提高对巴贝西虫病的诊断水平。方法观察外周血中虫体的形态;从患者外周血中提取的DNA核酸,采用田鼠巴贝虫种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采用PCR扩增田鼠巴贝虫18S rRNA片段,取阳性PCR产物送测序并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外周血中见大量疑似恶性疟原虫虫体;PCR产物测序结果经过BLAST比对,与田鼠巴贝虫18s核糖体DNA序列有99%的同源性。结论感染的虫体为田鼠巴贝虫。福建省部分地区鼠类(尤其是野鼠)存在田鼠巴贝虫感染,是巴贝虫病的自然疫源地,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 欧阳榕陈朱云林耀莹肖丽贞谢汉国
- 2014-2018年福建省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了解2014-2018年福建省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专报系统,收集2014-2018年福建省疟疾病例流行病学资料,对病例分型、感染来源、三间分布、报告单位和就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8年福建省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病例540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其中恶性疟398例、间日疟88例、卵形疟38例、三日疟14例、混合感染2例。感染来源包括非洲27个国家(90.56%,489/540)、亚洲5个国家(5.92%,32/540)和大洋洲1个国家(3.52%,19/540);病例无明显季节分布特征,地区分布以福州市(80.00%,432/540)为主,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81.48%,440/540)。病例首诊机构以地市级医疗机构为主,在首诊机构即被诊断为疟疾的病例占77.96%(421/540);从发病到初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2d,发病后3d内就诊占70.19%(379/540);从初诊到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0d,初诊后3d内确诊占85.37%(461/540)。结论福建省面临的境外输入性疟疾压力持续存在,应提高患者就诊意识与医务人员诊断能力,并加强对出国务工人群的监测和管理。
- 肖丽贞欧阳榕谢汉国陈朱云林耀莹张山鹰
- 关键词: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
- 2011-2017年福建省输入性疟疾流行态势及防控策略被引量:18
- 2019年
- 目的分析福建省2011-2017年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为福建省顺利实现消除疟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7年福建省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运用SPSS 18.0软件对输入性疟疾的虫种、输入来源以及三间分布进行统计分析;对输入性疟疾首诊确诊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1-2017年福建省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632例,以恶性疟为主,占总病例数的67.6%(427/632)。输入来源地主要为非洲,占总比例数的85.1%(533/632);病例主要分布在福州,占总病例数的50.6%(320/632),其余地区散在分布。发病时间无明显季节性,全年均有输入性病例报告;发病人群多为青壮年,约占总病例的85.1%(533/632),男女性别比例为9.2∶1(570/62)。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大多在10 d以内,占总病例数的82.9%(524/632);首诊确诊455例,约占总比例的72%.首诊确诊的影响因素中,患者就诊前服用抗疟药物与首诊确诊率呈负相关[OR=0.175,95%CI(0.061~0.509)],就诊前告知去过疟区[OR=132.964,95%CI(41.601~424.973)]及首诊机构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OR=27.951,95%CI(13.285~58.806)]这两个因素与首诊确诊率呈正相关;就诊前是否患过疟疾对首诊确诊率无影响(OR=1.496,95%CI(0.735~3.044))结论为适应我省目前的疟疾流行态势,制定了相应的防控策略:做好传染源的管理和控制,加强外出务工人员的疟疾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提高基层首诊医生对疟区回国人员的疟疾诊断意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最大限度降低继发性传播风险,确保我省消除疟疾目标的顺利实现。
- 欧阳榕陈朱云谢汉国林耀莹肖丽贞张山鹰
- 关键词:输入性疟疾防控策略
- 粪类圆线虫病例的诊治及病原鉴定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观察粪类圆线虫的形态,探讨粪类圆线虫病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直接涂片法和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病原形态,用阿苯达唑驱虫治疗。结果患者痰液涂片镜下可见数条白色幼虫,经培养鉴定为粪类圆线虫丝状蚴,病人经阿苯达唑600mg/d×5d治疗后,其痰液、胃液、尿液及粪便中均未检出活体幼虫,由于合并并发症出现全身衰竭,家属放弃治疗,出院后2d死亡。结论粪类圆线虫病诊断应注意与钩虫病、东方毛圆线虫病进行鉴别;对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和使用过激素类免疫抑制剂的病人,治疗前应先进行粪类圆线虫检查,阳性者予以驱虫治疗,可降低播散性超度感染的风险。治疗粪类圆线虫病首选阿苯哒唑,耐药患者可选用伊维菌素治疗。
- 江典伟林陈鑫谢汉国陈朱云
- 关键词:粪类圆线虫病虫种鉴定阿苯哒唑伊维菌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