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端
- 作品数:116 被引量:535H指数:12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浙江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输卵管妊娠患者生殖道巨细胞病毒和沙眼衣原体的测定被引量:15
- 2001年
-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和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 95例输卵管妊娠患者 (异位妊娠组 )和 42例行附件切除术、无输卵管妊娠史的卵巢囊肿患者 (对照组 )血清中抗巨细胞病毒IgM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测定生殖道组织中巨细胞病毒gH基因和沙眼衣原体热休克蛋白基因。结果 异位妊娠组抗巨细胞病毒IgM阳性 14例 ,阳性率为15 % ,对照组阳性 1例 ;巨细胞病毒gH基因阳性 18例 ,阳性率为 19% ,对照组则 2例阳性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异位妊娠组沙眼衣原体热休克蛋白基因阳性 2 5例 ,阳性率为 2 6 % ,对照组则阳性 2例 ,两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 金杭美林俊徐开红吕时铭陈晓端蔡挺
- 关键词:妊娠输卵管巨细胞病毒属沙眼热休克蛋白质类
-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组织嗜银核仁组成区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0
- 1999年
- 目的 研究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chemotherapy,NACT) 前后肿瘤组织内AgNOR 颗粒计数和形态的变化。方法 31 例肿块直径≥4cm 的Ⅰb~Ⅱb 期宫颈癌患者给予以顺铂为基础的NACT,3~4 周后接受子宫广泛切除术。应用Ploton’s 方法检测NACT 前后AgNOR 计数和形态变化,同时对其组织学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宫颈癌NACT 前AgNOR 颗粒计数为5.04 ±0.83 ,NACT 后为3.29 ±0.76 ,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01) ;NACT 后,AgNOR 颗粒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单一型和核仁内型所占比例显著上升( P < 0.01) ;组织学无效组,NACT 前后AgNOR 颗粒计数也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P < 0.001) 。结论 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 吕卫国陈怀增石一复陈晓端金卓杏
-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NACT
- I a1期子宫颈癌宫颈锥切术后病灶残余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被引量:10
- 2013年
- 目的探讨Ia1期子宫颈癌宫颈锥切术后病灶残余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并经宫颈锥形切除、组织学诊断为Ia1期子宫颈癌而接受子宫切除术8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其与病灶残余发牛相关性。结果83例患者宫颈锥切后接受了子宫切除术,术后组织学检查结果提示有病灶残余31例,病灶残余率37.3%。31例残余病灶分别是CINI5例、CIN2~310例、微小浸润癌11例和浸润癌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是否绝经、宫颈锥切的方式和锥切标本切缘状态是Ia1期子宫颈癌宫颈锥切标本病灶残余的影响因素。但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锥切标本切缘状态是Ia1期子宫颈癌宫颈锥切标本病灶残余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a1期子宫颈癌宫颈锥切标本切缘状态是其病灶残余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灶近切缘和切缘阳性患者应进一步治疗。
- 朱新儿冯燕傅云峰程晓东陈晓端谢幸吕卫国
- 关键词:子宫颈肿瘤宫颈锥形切除术子宫切除术
- 592例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瘤变锥切及全切标本病理形态观察
- 目的:研究高级别CIN的形态特征、分布特点及生长情况,为研究CIN和宫颈癌提供形态学资料。
方法:选择子宫颈锥切标本及子宫全切标本诊断为高级别CIN病例共592例(其中明确为原位癌81例)。组织充分取材。统计高...
- 陈晓端石海燕
- 关键词:病理形态
- 文献传递
- 医源性因素对子宫标本病理诊断的影响
- 本文首先论述了子宫内膜病理诊断的医源性影响因素,包括宫内节育器、激素类药物和激素替代疗法,然后论述了子宫平滑肌瘤的医源性改变,包括药物治疗和子宫介入治疗等引起的改变,最后论述了子宫颈癌的放疗和化疗后的改变。
- 陈晓端
- 关键词:子宫颈癌医源性因素子宫内膜病理诊断
- 文献传递
- 80例子宫颈高级别腺体上皮内肿瘤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 目的探讨子宫颈高级别腺体上皮内肿瘤(HCGIN)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分析免疫组化在早期宫颈腺癌及癌前病变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80例高级别腺体上皮内肿瘤、20例宫颈浸润性腺癌(IA)以及20例宫颈炎病例进行临床及病理形态...
- 罗茹陈晓端朱莉艳
- 关键词:子宫颈免疫组化临床病理
- 文献传递
- 子宫内膜增殖症诊断性刮宫价值的评价被引量:6
- 2001年
- 目的 评价应用诊断性刮宫 (简称诊刮 )方法诊断子宫内膜增生症 (EH)的准确性。方法 对门诊诊刮为EH ,短期内行子宫切除术的 15 0例患者作病理诊断 ,并与诊刮诊断进行比较分析 ,还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对 38例诊刮诊断为复合型不典型增生 (CAH)患者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染色。结果 15 0例患者诊刮诊断为单纯型增生 (SH)、复合型增生 (CH)、单纯型不典型增生(SAH)和CAH分别为 5 3、11、2 6和 6 0例 ;经子宫切除后病理学诊断为SH、CH、SAH及CAH者分别为6 5、7、15、2 9例 ,其余 34例为子宫内膜癌 (EC)。诊刮对SH诊断的准确性较高 ,而对CAH诊断的准确性则较差 ;SAH、CAH并存EC显著高于SH、CH(χ2 =2 6 .3,P <0 .0 0 1)。CAH并存EC者显著高于SAH(χ2 =9.78,P <0 .0 0 5 )。绝经后不典型增生患者并存EC的可能性显著高于绝经前患者 (χ2 =3.93,P<0 .0 5 )。并存EC的CAH患者PCNA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并存EC者 (P =0 .0 2 ) ;且其表达强度也明显强于未并存EC患者 (Uc=3.6 6 ,P <0 0 5 )。结论 诊刮诊断SH的准确性较高 ,而诊断CAH的准确性较低 ;CAH并存EC的比例比较高 ;
- 吕卫国谢幸叶大风陈怀增傅云峰陈晓端
- 关键词: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肿瘤病理学诊断性刮宫
- 错配修复基因hMSH2在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3
- 2001年
- 目的 :探讨hMSH2基因在人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连接法检测 36例宫颈腺癌组织中错配修复基因hMSH2蛋白的表达。结果 :36例宫颈腺癌组织中 10例hMSH2呈阴性 (2 8% ) ,2 6例为阳性表达 (72 % ) ,且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 ,分化程度越低阳性率越低 (P <0 .0 5 ) ,hMSH2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学类型和FIGO分期未见明显关系 (P >0 .0 5 )。结论 :hMSH2基因与宫颈腺癌的发生。
- 陈炳锦石一复周彩云陈晓端
- 关键词:错配修复基因免疫组织化学宫颈腺癌
- 卵巢未分类性索间质细胞肿瘤二例被引量:1
- 2004年
- 陈丽莉韩秀君金杭美陈晓端周彩云
- 关键词:肿瘤临床间质细胞卵巢
- 卵巢非性腺母细胞型生殖细胞-性索-间质肿瘤
- 2002年
- 陈晓端周彩云赵承洛
- 关键词:卵巢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