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敬波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福建省结核病防治所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偶然分支杆菌
  • 3篇皮肤
  • 3篇皮肤感染
  • 3篇分支杆菌
  • 3篇杆菌
  • 1篇注射
  • 1篇转归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研究
  • 1篇酶链反应
  • 1篇聚合酶
  • 1篇聚合酶链反应
  • 1篇肌肉
  • 1篇肌肉注射
  • 1篇合酶
  • 1篇分子流
  • 1篇分子流行病学
  • 1篇分子流行病学...
  • 1篇NTM

机构

  • 3篇福建省结核病...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福建省卫生厅
  • 1篇福建省南平市...

作者

  • 3篇刘坦业
  • 3篇池畔
  • 3篇陈敬波
  • 2篇刘香武
  • 2篇黄金生
  • 2篇向高
  • 1篇张灵霞
  • 1篇池英藩
  • 1篇陈平
  • 1篇陈德永
  • 1篇庄玉辉
  • 1篇池细弟
  • 1篇林蓉菁
  • 1篇王琳
  • 1篇吴兆燊
  • 1篇李志文
  • 1篇李知文
  • 1篇韩明其

传媒

  • 1篇中国防痨杂志
  • 1篇海峡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02
  • 2篇200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偶然分支杆菌爆发皮肤感染59例临床观察
刘坦业王琳李知文陈敬波池畔刘香武吴兆燊张灵霞向高庄玉辉黄金生池细弟池英藩林蓉菁韩明其
该研究针对爆发皮肤感染事件的应急病生理学及治疗研究。该研究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从基因水平上证实本次爆发皮肤感染为偶然分支杆菌所致。建立了对偶然分支杆菌皮肤感染的诊断标准。产生了对M.f皮肤感染的治疗方案和建立了临床治...
关键词:
关键词:偶然分支杆菌皮肤感染
偶然分支杆菌暴发皮肤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2001年
[目的 ]研究因肌肉注射暴发皮肤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采用 PCR、RFL P和 DNA斑点杂交技术 ,进行临床分离株鉴定。 [结果 ]2 9株偶然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均被 PCR扩增出一条 470 bp的 DNA条带 ,DNA探针杂交也出现特异的杂交斑点。 [结论 ]16 s- 2 3s r DNA间隔区序列 PCR扩增及 DNA探针杂交确认引起此次感染的致病菌为偶然分支杆菌 ,该方法具有灵敏。
王琳刘坦业刘香武陈敬波池畔张灵霞庄玉辉
关键词:偶然分支杆菌皮肤感染分子流行病学聚合酶链反应肌肉注射
偶然分支杆菌爆发皮肤感染59例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01年
目的 观察偶然分支杆菌爆发皮肤感染的特点、诊断、治疗及转归。方法 对 1999年 1月~ 12月间住院治疗并经细菌、病理、B超证实为偶然分支杆菌皮肤感染者 59例的临床特点、诊疗观察结果等作统计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年龄 32 .3岁 ,男∶女为 1∶5.6 ,平均发病时间为 55± 30 .5天。 59例计有感染灶 76处 ,臀部占 92 .2 %。经细菌学证实 39例 ,占 6 6 .1% ,阴性 2 0例中有 12例经病理证实 ,二者计 51例 ,占 86 .4 %。所有患者均采用敏感抗生素 +有协同作用的抗结核药化疗 ,适应症病例施以外科处理。全部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 ,随访 12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本次感染为偶然分支杆菌所致 ,虽获治愈效果 。
刘坦业王琳陈敬波池畔向高黄金生陈平陈德永李志文
关键词:偶然分支杆菌皮肤感染NTM转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