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利
- 作品数:18 被引量:89H指数:6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特点分析及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血清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在HSP中的变化。方法:实验组为2015年06月01日至2017年05月31日在我院住院的126例HSP患儿,其中,单纯HSP组74例,HSP合并肾损害组52例;对实验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发病前诱因、首发症状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健康的100例儿童。分别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血清IL-6、CRP的水平。结果:(1)发病年龄在3~7岁者多见,占77.78%,平均年龄5.87±2.23岁,最小年龄1.5岁。(2)发病诱因:感染70例,占55.56%,食物过敏18例,占14.29%。(3)首发症状:皮肤紫癜,以双下肢紫癜最多见,占61.90%。52例出现肾脏损害,占41.27%。(4)治疗前,实验组IL-6、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SP合并肾损害组IL-6、CRP水平高于单纯HSP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恢复初期,HSP合并肾损害组患儿IL-6、CRP的水平较前下降,但仍较单纯HSP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SP多见于学龄期儿童,诱因以感染为第一位。(2)IL-6和CRP参与了HSP病理过程,动态检测HSP的IL-6、CRP水平变化,可为临床判断病情转归提供一定依据。
- 郑志方陈国利孙鹏
-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儿童白介素6C反应蛋白
- 曲克芦丁通过AMPK/mTOR通路介导自噬反应减轻阿霉素诱导的NS大鼠肾脏损伤
- 2023年
- 目的探讨曲克芦丁(TRO)通过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介导自噬反应减轻阿霉素(ADM)诱导的肾病综合征(NS)大鼠肾脏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ADM诱导的NS大鼠模型。将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模型组(Model组)、低剂量TRO组(TRO-L组,50 mg/kg)、高剂量TRO组(TRO-H组,100 mg/kg)、高剂量TRO+AMPK抑制剂Compound C组(TRO-H+CC组,100 mg/kg TRO+20 mg/kg CC),每组12只。收集造模前后大鼠24 h尿液检测尿蛋白含量。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中白蛋白(ALB)、总蛋白(TP)、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血尿素氮(BUN)和血清肌酐(Scr)的含量。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SOD、MDA含量。TUNEL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的细胞凋亡。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中的AMPK和mTOR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肾脏AMPK/mTOR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大鼠24 h尿蛋白含量、TG、TC、BUN和Scr水平、肾脏组织细胞凋亡率、mTOR mRNA表达和p-mTOR/mTOR显著升高(均P<0.05),血清ALB、TP水平、肾脏SOD水平、AMPK mRNA表达、p-AMPK/AMPK、Beclin-1、LC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肾脏组织病理损伤严重;与Model组相比,TRO-L组和TRO-H组肾脏病理损伤有所减轻,细胞凋亡减少,相关指标变化趋势与上述相反(P<0.05)。Compound C减弱了TRO对NS大鼠肾脏功能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TRO通过激活AMPK/mTOR通路介导的自噬反应,减轻ADM诱导的NS大鼠肾脏损伤。
- 郑志方陈国利王文涛敬小青
- 关键词:曲克芦丁自噬阿霉素
-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联合检测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细菌感染中的分析价值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细菌感染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的PNS患儿90例,及同期于住院的非PNS患儿90例。所有对象分为4组:PNS合并细菌感染组为A组(62例),PNS合并非细菌感染组为B组(28例),非PNS合并细菌感染组为C组(60例),非PNS合并非细菌感染组为D组(30例)。分别检测各组患儿PCT、CRP、WBC的水平,并进行阳性率比较。结果 A组PCT、CRP均明显升高,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中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PCT、CRP、WBC均明显升高,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PCT监测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59.7%,特异性为85.7%,其阳性预测值为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2%、49.0%;CRP的敏感性为80.6%,特异性为92.9%,其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2%、68.4%。C组中PCT水平对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76.7%,特异性为70.0%,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6%和60.0%;CRP的敏感性为63.3%,特异性为83.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4%、53.2%。另外,分别在A组、C组内对PCT、CRP两种炎性指标对细菌感染的敏感性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监测PCT、CRP、WBC可提高对于PNS细菌感染时的灵敏度,减少漏诊,对PNS早期合并细菌感染具有诊断价值,但在患儿合并细菌感染时有无PNS原发性疾病两个炎性指标的敏感性有差异。
- 郑志方陈国利敬小青杨康梅刘霞
- 关键词: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儿童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感染血清CRP/ALB、IMA、Ghrelin水平及诊断价值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究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在胰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腹腔感染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PD患者130例,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腹腔感染分为感染组(52例)与无感染组(78例)。分析血清CRP/ALB、IMA、Ghrelin水平手术前后变化情况及临床价值。结果两组术前黄疸病程、术后胰瘘、腹腔积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术后1、3、5 d血清CRP/ALB、IMA、Ghrelin水平、APACHEⅡ评分高于无感染组(P<0.05);感染组术后1、3、5 d血清CRP/ALB(r=0.593、0.500、0.587)、IMA(r=0.684、0.501、0.638)、Ghrelin(r=0.504、0.595、0.585)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3 d血清CRP/ALB、IMA、Ghrelin与PD术后腹腔感染相关(P<0.05);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4,诊断敏感度为82.69%,特异度为88.46%,优于三者单独诊断(P<0.05)。结论血清CRP/ALB、IMA、Ghrelin在PD术后腹腔感染中呈升高状态,与感染发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具有良好诊断价值,还能为临床评估病情程度提供相关依据。
- 陈国利郑志方羿海钊张金光陈鹏翔赵建祯
- 关键词:腹腔感染缺血修饰白蛋白生长激素释放肽
- 承德地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儿童临床特点及C反应蛋白水平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承德地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儿童流行病学特点及C反应蛋白在PNS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的PNS患儿80例,分为二组:PNS合并细菌感染组(55例)和PNS合并非细菌感染组(25例);对80例患儿的年龄、性别分布、临床分型进行分析,并对二组患儿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阳性率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80例PNS患儿男61例,女19例,男、女比例为3.21∶1;其发病年龄1.46~12.60岁,平均(5.38±2.61)岁,其中,发病年龄3~6岁患儿居多(46例),占57.5%。按临床分型,单纯型71例,占88.9%;肾炎型9例,占11.1%。PNS合并细菌感染组CRP、PCT均明显升高,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S合并细菌感染组中CRP的敏感性为78.1%,特异性为92.0%,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5%、65.7%;PCT的敏感性为56.4%,特异性为80.0%,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1%、45.5%。另外,在PNS合并细菌感染组内对CRP、PCT两个炎性指标对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NS患儿中男多于女,发病年龄以3~6岁居多。在PNS合并细菌感染时CRP、PCT均明显升高,其中,CRP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PCT,对于本地区临床PNS合并细菌感染诊断时具有指导意义。
- 郑志方陈国利郭春艳郭健杨康梅孙鹏刘霞
- 关键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儿童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 慢病毒携带shRNA对乳腺癌HPA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 2017年
- 目的:以乙酰肝素酶(HPA)基因为靶点,构建短发夹RNA(sh RNA)慢病毒表达载体,研究慢病毒携带的sh RNA对乳腺癌HPA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以乳腺癌HPA基因为靶基因,根据RNA干扰(RNAi)序列设计原则,通过构建3对sh RNA重组慢病毒的表达载体,转染乳腺癌MDA-MB-231细胞,在体外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HPA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在体内构建乳腺癌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HPA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在体外实验中,HPAsh RNA-1组和HPA-sh RNA-2组均有效抑制了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HPA的表达。在体内实验中,HPA-sh RNA-2组HPA基因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HPAsh RNA-2组阳性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504,P<0.05)。表明在体内实验中HPA-sh RNA-2组可以下调HPA基因蛋白表达。结论:以HPA为靶点构建sh RNA重组慢病毒载体,体内外实验均能下调乳腺癌HPA基因的表达,可为乳腺癌靶向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陈国利郑志方张学军裴天禄张金光
- 关键词:乳腺癌乙酰肝素酶短发夹RNAMDA-MB-231细胞蛋白质印迹
- HPA-shRNA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肿瘤抑制作用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索乙酰肝素酶短发夹RNA(HPA-shRNA)对乳腺癌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方法根据RNA干扰(interfering RNA,RNAi)序列设计原则,以乳腺癌HPA基因为靶基因,构建shRNA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通过Western-blot检测HPA-shRNA的敲降作用;通过CCK8实验观察HPA-shRNA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运用Transwell实验检测HPA-shRNA对乳腺癌MDA-MB-231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经测序分析证实HPA-shRNA1重组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在MDA-MB-231细胞内,HPA-shRNA1有效降低了HPA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通过体外实验证明了HPA-shRNA1能够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生长增殖及侵袭能力。结论 HPA-shRNA1重组慢病毒载体可有效抑制HPA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并且证实HPA-shRNA对MDA-MB-231乳腺癌细胞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
- 陈国利郑志方程利民张学军
- 关键词:乙酰肝素酶短发夹RNAMDA-MB-231细胞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6例CT分析
- 2013年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为较少见的胰腺肿瘤,由Frantz首先报道,是一种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发病率低,近年来发病有增多趋势,可能与对该病的认识逐渐提高有关。搜集我科2005年1月-2010年7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报告,旨在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
- 程利民孙志德刘洋刘淑敏陈国利
-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
- IL-6和SAA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患儿合并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白介素6(IL-6)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对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复发合并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78例PNS复发患儿分为三组,A组:PNS合并细菌感染42例,B组:PNS合并病毒感染24例,C组:非感染PNS复发患儿l2例。分别检测三组患儿的IL-6、SAA水平,并建立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IL-6和SAA对PNS合并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A组患儿IL-6、SAA阳性率(85.71%、71.43%)明显高于B组(0.00%、20.83%)和C组(16.67%、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9,SAA的AUC为0.56。IL-6截断点为10.71时,诊断PNS合并细菌感染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5.7%和91.7%,Youden指数为0.774,阳性及阴性似然比分别为10.33和0.16。结论:检测SAA和IL-6可用于区分PNS合并细菌感染与PNS合并病毒感染和非感染;其中IL-6在PNS合并细菌感染时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 郑志方陈国利孙鹏
- 关键词:白介素6血清淀粉样蛋白A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
- 双针全层胰肠吻合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效果及对术后胰瘘发生率、围术期死亡率的影响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探讨双针全层胰肠吻合术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后胰瘘(postoperative pancreatic fistula,POPF)发生率、围术期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3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行LPD治疗的胰头良恶性占位病变患者9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6例(行双针全层胰肠吻合术)和对照组46例(行传统胰管空肠黏膜端侧吻合术)。比较两组术中情况(胰管空肠吻合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情况(术后胃肠减压时间)、并发症(POPF、胆瘘、胃排空障碍、腹腔内出血)及预后情况(再次手术、围术期死亡)。结果 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减压时间、再次手术发生率及胆瘘、胃排空障碍、腹腔内出血的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胰管空肠吻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围术期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POPF总发生率、B、C级POPF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A级POPF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双针全层胰肠吻合术应用于LPD有效、安全,可有效降低POPF的发生率及围术期的死亡率。
- 陈国利郑志方胡文靖于爱军岳秋菊崔淼航
- 关键词:术后胰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