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阳淼

作品数:10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神仙
  • 3篇神仙传
  • 2篇道教
  • 2篇审美
  • 2篇周易
  • 2篇《神仙传》
  • 2篇《周易》
  • 1篇信仰
  • 1篇易传
  • 1篇易经
  • 1篇意蕴
  • 1篇社会工作
  • 1篇神话
  • 1篇神灵
  • 1篇神圣
  • 1篇审美分析
  • 1篇审美价值
  • 1篇审美立场
  • 1篇审美研究
  • 1篇生死

机构

  • 9篇四川大学
  • 3篇成都信息工程...

作者

  • 10篇阳淼
  • 3篇田晓膺

传媒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宗教学研究
  • 1篇社科纵横
  • 1篇四川教育学院...
  • 1篇株洲师范高等...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太原师范学院...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2篇2006
  • 3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仙传》和《墉城集仙录》审美研究
本文站在道教史传的角度,秉循道教审美的视野与立场,来探寻葛洪和杜光庭在《神仙传》和《墉城集仙录》中所展现的“道”与“美”。  在绪论部分,作者运用宏观与微观,横向与纵向视角相结合的方法,阐述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方法、研究...
阳淼
关键词:《神仙传》《墉城集仙录》审美价值
屈原《九歌》的“神灵”之美被引量:3
2006年
《九歌》是《楚辞》的重要作品之一,在《九歌》中,屈原借“神灵”来抒发自己对美的热爱与追求。《九歌》中的“神灵”形象各异,妍媸不同,性情不一,屈原通过对“神灵”的歌唱,使原始宗教中的“神灵”深化为心灵的存在———美的存在。他以“美”的眼光来打量“神灵”,通过对众“神灵”之美的不同表现,来表达出美的完美和最高体现在于“满内而外扬”,内美与外美的双重融汇。
田晓膺阳淼
关键词:神灵
《老子》中“物”的生态价值被引量:1
2005年
生态危机即"物"的危机,其根源就在于人对"物"本原意义的遮蔽。如何为生态危机寻求一条更好的解决之道,关键在于使生态伦理成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原则,使人能够以"为物去蔽"的方式待物。老子哲学开辟的不仅是一种对物的认识纬度,更是解决"人"、"物"矛盾的生活纬度。《老子》中关于人与"物"如何相处的真知灼见,无疑给现代人解决当前的生态问题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案。
阳淼
关键词:生态危机
论葛洪的“仙—美”观
魏晋葛洪是中国道教史和审美文化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将道家的“道—美”成功地转化成了道教的“道—美”—“仙—美”,将对“道”的信仰与对“美”的追求融汇在一起,成为道教美学的点睛之笔!葛洪的“仙—美”所表现的方式和途径,...
阳淼
文献传递
从《周易》“神”的观念看轴心期文明的转型被引量:1
2005年
《易经》与《易传》作为各自时代不同的思想精髓,各有其鲜明的思想特色。《易经》中的“神”有着独特的宗教色彩,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神的本义。《易传》中的“神”却被拉下了神圣的祭坛,慢慢地向“圣”靠拢,走上了神格下降的道路。之所以发生了这种转变,不假外求,从《周易》自身中就可以找到答案,德性因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也可感受到两种不同文明气质发生碰撞的火花。
阳淼
关键词:易经易传《周易》
从六经目录学变迁看《周易》的思想史地位
2005年
西汉末年,刘向父子通过目录学的“类”、“序”特殊途径,正式确立《周易》为六经之首的正统思想学术地位。以《周易》为六经之首所形成的新的排序,不仅走当时经学思潮的影响下各种思想融汇交流的结果,也与孔子及儒家在当时思想领域的地位有很大的关系。既是“子学余绪”的挽歌,又是“独尊儒术”的新章。通过《周易》在六经中地位的变迁,体现当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的思想融合大趋势,并表明了《周易》的形而上学建构才是它的地位在当时产生飞跃的根本原因。这是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长期努力的结果。
阳淼
关键词:目录学六经《易》
“齐”生死与“化”生死——从生死问题看庄子与葛洪的审美立场与意蕴被引量:2
2009年
"齐"生死与"化"生死分别是道家庄子与道教葛洪对待生死问题的重要分歧之一,"齐"生死遵循"道法自然","化"生死引导人走向长生,它们不同却又相承。"齐"与"化"二字,在生死观念不同的背后,还引出了它们审美立场的差异与审美意蕴的不同。从这差异之中,可以看出道教美学作为一门宗教美学的一些特点来。
阳淼田晓膺
关键词:生死审美
化“化”之美——关于葛洪《神仙传》的审美分析
2012年
葛洪的《神仙传》站在"大道为一"的角度,展现了一种人在向道的旅途中与道合一的化"化"之美。第一个"化"指的是道的造化,而第二个"化"是指在道的造化下,人在向道修仙的过程中化生而成的诸种现象,化"化"之美通过各种现象的"化"而凸显。在《神仙传》中所展现的化"化"之美,重"身"而不役于"身","生"通过"身"使"美"得以产生,并展现出来。众仙通过"身"将"生"呈献给世界,将对身体的道化与"美"的展现融为一体。"身"在向"生"的旅途中,势必要完成对自身的扬弃,才能实现质的飞跃,而"化"却成全了"身"的这种飞跃。"美"贯穿于众仙在化"身"为"生"的始终,是于人性中释放神性的过程,是超凡入圣的过程。"化"后的"游"让人逐渐褪去了凡俗的皮,经历天地之大化,见天地之大美,也在"游"的过程中进入超凡入圣之境,回归于"道"的本然。
阳淼
关键词:神仙传
试论道教的社会工作救助功能被引量:2
2009年
道教在中国生长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了。在漫长的岁月中,道教在践行宗教的功能的同时,还发挥着中国古代社会工作的救助功能。时至今天,作为社会和谐的一股重要力量,道教在社会服务中依然具备专业社会工作的潜在救助功能,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有益方式与推动力量。
田晓膺阳淼
关键词:道教社会工作
信仰的传说——关于《神仙传》的“神圣”与“世俗”被引量:1
2011年
在《神圣与世俗》中,伊利亚德认为,"神圣"作为宗教的本质,通过显圣物而到场,显圣物既是"神圣",又是"世俗"的。"神圣"如何显现,体现了它与"世俗"之间关系的张弛。神话对"神圣"开端的显现,显示出了"神圣"与"世俗"最初的水乳交融。而《神仙传》作为道教史上第一部以信仰为奠基的神仙传记,在它那里,随着人性中"神性"的开启,"神圣"与"世俗"之间的交织显得若即若离。"世俗"地位的上扬,极大地影响了神仙在《神仙传》中,神仙如何绽放出自身来达到对"神圣"的显现——人对"生"的追求以及伴随"生"而来的"力"的诉求上。神仙通过对生命长久的持守而召唤"神圣"的降临,更加浓墨了"神圣"的二重性。
阳淼
关键词:神圣世俗神话《神仙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