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胜 作品数:90 被引量:374 H指数:11 供职机构: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资助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理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工作场所空气中十溴联苯醚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法 2012年 目的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十溴联苯醚的气相色谱/质谱测定法。方法超细玻璃纤维滤膜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气溶胶态十溴联苯醚,样品经索氏抽提、固相硅胶萃取柱(SPE)净化,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十溴联苯醚,以定性离子和保留时间定性,同位素内标法峰面积定量。结果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回收率和精密度,在加标浓度为50、150、500ng/ml水平的平均回收率为86.23%~93.68%,批内与批间精密度分别为1.70%~4.41%和2.98%~5.01%。方法检出限为2.5ng/ml,最低检出浓度为3.3ng/m3(以采集75L空气样品计)。结论该方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十溴联苯醚浓度测定。 孙刚涛 陈卫红 闻胜 王丽华 李永刚 史延明关键词:十溴联苯醚 色谱法 气相 湖北省部分地区牛奶中多氯联苯的污染水平和暴露分析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调查湖北省部分地区牛奶样品中6种指示性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的含量水平。方法 2014年在湖北省部分地区共采集了30份本地产牛奶样品,利用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高分辨磁质谱(HRGC-HRMS)法测定牛奶样品中6种指示性PCBs浓度水平和指纹特征。同时计算湖北省居民单位体重通过牛奶的指示性PCBs的日摄入量,并与国内外研究比较,评估其暴露风险。结果牛奶样品中指示性PCBs总含量为107.2~4 311.2 pg/g fat,平均值为699.9 pg/g fat,中位数为433.9 pg/g fat。牛奶样品中贡献率最高的化合物为PCB-28,其次是PCB-153和PCB-138。湖北省居民单位体重通过牛奶的指示性PCBs的日摄入量的平均值和高端暴露值(以P95计)分别为0.001 47和0.005 25 ng/kg BW。结论湖北省牛奶中指示性PCBs含量处于较低水平,居民通过牛奶摄入指示性PCBs的健康风险较低。 喻徳忠 刘小方 刘小方 刘潇 周妍 张晓甜 闻胜关键词:多氯联苯 牛奶 食品污染物 生产环境中多溴联苯醚的水平与健康危害 被引量:2 2012年 多溴联苯醚(PBDEs)是一类常见的添加型溴代阻燃剂,广泛应用于电子电气、塑料、泡沫、橡胶、化工和建材等来提高产品的防火性能。PBDEs全球年产量数万吨,主要以十溴联苯醚为主:其使用过程中会大量逸散到外界环境中,通过大气、水、土壤和动物等途径最终进入人体。研究表明,PBDEs是环境中持久存在的有机污染物,造成了全球性污染.由于其环境持久性、生物蓄积性以及对人和生物体的毒效应等特性,成为当前环境科学研究的一大热点。 孙刚涛 史延明 闻胜 古娜利 陈卫红关键词:多溴联苯醚 生产环境 有机污染物 生物体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油中的伏马毒素 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玉米油中伏马毒素(FBs)。方法取2 g玉米油样品使用乙腈水溶液(50∶50,V/V)提取,离心后取下层液体用Multi Sep 211 Fum净化柱净化,净化后的样品经氮气吹干后定容至1 ml,采用电喷雾离子源,以多反应监测(MRM)方式正离子化模式,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进行检测。结果 FB1、FB2、FB3在5 ng/ml^200 ng/ml时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88~0.999,检出限分别为0.27 ng/ml、0.09 ng/ml、0.13 ng/ml,定量限分别为0.89 ng/ml、0.29 ng/ml、0.43 ng/ml。该方法低、中、高3个浓度水平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7.3%~102.7%、89.1%~95.2%、88.7%~101.3%;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7%~8.6%、4.7%~13.5%、7.5%~15.9%。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准确度好;将该方法应用于市售玉米油样品的检测,填补了本省玉米油中伏马毒素含量测定的空白。 李永刚 张瑞 聂晓明 邵生文 闻胜 唐琳关键词:玉米油 伏马毒素 一种可同时分离HBCDs和TBBPA的样品净化装置 一种可同时分离HBCDs和TBBPA的样品净化装置,涉及一种固相萃取柱,包括玻璃层析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层析柱腔体内设有棉花,棉花的上方设有萃取层;所述萃取层为5层,自下而上依次为无水硫酸钠层、介孔二氧化锆微球层、酸... 龚艳 彭西甜 闻胜 彭立军 张兴中二噁英、多溴联苯醚和多氯联苯同时测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1 2009年 本实验以美国环保署1613B1、614和1668A等标准方法为基础,建立了同一样品中二噁英、多溴联苯醚和多氯联苯的同位素稀释-多层色谱柱净化-高分辨气质联用-高通量同时分析方法。该方法利用弗罗里土对二噁英组分吸附能力强的特点,采用不同极性的溶剂淋洗,先实现二噁英组分和其它两个组分的分离,再利用多溴联苯醚更易保留在硝酸银硅胶(10%)柱上的特点,实现了多溴联苯醚和多氯联苯两类化合物的分离。实验优化了样品前处理过程,纯化过程中去除了大量干扰物质,同时将三类化合物在前处理中进行分离,消除了相互干扰,实现了准确定量。纯化效果和检测限均符合美国环保署相关标准的要求。通过标准参考物的比对和实际样品的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和结果的准确性。 闻胜 龚艳 史廷明 沈更新 刘家发 陈明 邵生文 徐盈关键词:二噁英 多溴联苯醚 多氯联苯 同位素稀释 13种常见食用菌的氨基酸组成特征及营养评价 被引量:12 2023年 对13种常见食用菌的氨基酸组成进行测定和营养评价。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按照GB 5009.12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氨基酸的测定》测定食用菌中氨基酸含量,通过氨基酸评分(Amino acid score,AAS)和氨基酸比值系数(Ratio coefficient of amino acid,RC)法对氨基酸进行营养评价。结果显示,13种食用菌中均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氨基酸总量和必需氨基酸总量最高的食用菌均为双孢蘑菇,含量最高的氨基酸均为谷氨酸,鲜味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20.9%~35.5%。13种食用菌中,氨基酸配比最接近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WHO/FAO)提出的氨基酸模式、营养最为均衡的是竹荪。食用菌中苏氨酸比较丰富,蛋氨酸相对不足,竹荪的第一限制氨基酸为赖氨酸,其他食用菌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为蛋氨酸。研究结果表明,食用菌中氨基酸含量丰富,是优质蛋白来源,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可作为蛋氨酸限制饮食的天然食材。 熊碧 许文远 杨清清 唐琳 闻胜 李永刚关键词:食用菌 氨基酸 营养评价 砷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2010年 采用磷饥饿培养后的铜绿微囊藻FACHB905进行不同浓度砷(V)和磷的暴露试验,考察砷、磷并存对滇池分离出的铜绿微囊藻生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磷在一定浓度范围内(≤40μg/L),外源性磷是微囊藻生长的制约因子。磷浓度变化不影响铜绿微囊藻FACHB905对砷(V)的耐受阈值,阈值均值为106.5μg/L,EC50,48h值随着磷浓度的升高而增大。由上可知,低浓度砷(V)不影响磷酸盐动力学参数,从侧面反映出铜绿微囊藻FACHB905对砷和磷具有一定的分辨能力。这对于砷背景值较高的滇池水域中微囊藻水华暴发过程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龚艳 樊铭勇 李书谦 胡定金 刘剑彤 敖鸿毅 闻胜关键词:砷 磷 铜绿微囊藻 生长率 母乳中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污染水平及婴儿暴露风险评估 2024年 为探究母乳中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的污染水平及婴儿暴露风险,本研究依托2018-2021年湖北应城的出生队列,采用同位素稀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324名产妇母乳中23种PFASs的含量,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人口学特征、饮食习惯对产妇母乳PFASs含量的影响,估算婴儿经母乳的PFASs每日摄入量并评估其暴露风险。结果表明,母乳中23种PFASs在0.2~1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2,检出限为5~42 pg/mL,定量限为15~126 pg/mL,回收率为65.6%~108.1%,相对标准偏差为1.6%~12.8%。全氟辛烷磺酸(PFOS)、全氟辛酸(PFOA)和全氟己烷磺酸(PFHxS)为主要污染物,检出率均高于80%,中位数分别为200.7、63.5和25.2 pg/mL,其余化合物检出率均低于45%。多元线性回归结果表明,产妇年龄大、腌制食品摄入频率高可能与母乳PFASs暴露水平增高有关,豆类食品摄入频率高可能与母乳PFASs暴露水平降低有关。婴儿经母乳PFOS、PFOA和PFHxS的每日估计摄入量中位数分别为25.1、7.9和3.2 ng/(kg5d),表明部分婴儿经母乳摄入的PFASs健康风险值得关注。 陈海川 曹文成 刘小方 刘潇 程青云 周妍 闻胜关键词:母乳 污染水平 影响因素 2022年湖北省猪肝中有机磷酸酯和多氯联苯污染水平与膳食暴露风险评估 2024年 目的调查湖北省猪肝中7种有机磷酸酯(OPEs)和6种指示性多氯联苯(PCBs)的污染水平,评估湖北省居民通过食用猪肝摄入OPEs和PCBs的暴露风险。方法2022年在湖北采集51份猪肝样品,采用同位素稀释法,分别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和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磁质谱(HRGC-HRMS)测定猪肝样品中OPEs和PCBs的含量水平。通过分析其指纹特征,探索污染来源。根据湖北居民每日膳食摄入量(EDI)和危害指数(HI),评估居民通过食用猪肝摄入OPEs和PCBs的暴露风险。结果猪肝中7种OPEs(Σ_(7)OPEs)的浓度范围为15.6~262 ng/g,平均数为89.7 ng/g(P50=88.4 ng/g);6种PCBs(Σ_(6)PCBs)的浓度范围为3.67~19.5 pg/g,平均数为9.02 pg/g(P50=8.21 pg/g)。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TDCPP)和PCB 52分别为猪肝中OPEs和PCBs的主要特征污染物。部分OPEs之间呈正相关(r=0.278~0.841,P<0.05),不同PCBs之间均呈正相关(r=0.367~0.942,P<0.01)。湖北省居民通过食用猪肝摄入Σ_(7)OPEs和Σ_(6)PCBs的平均EDI值分别为2.76 ng/kg·BW/d(P_(95)=5.83 ng/kg·BW/d)和0.28 pg/kg·BW/d(P_(95)=0.58 pg/kg·BW/d),通过与参考剂量值比较,HI值均远小于1。结论尽管OPEs和PCBs在猪肝中普遍检出,但污染水平较低。湖北省居民通过食用猪肝摄入OPEs和PCBs的暴露风险相对较低。 刘小方 刘潇 周妍 陈海川 程青云 曹文成 闻胜关键词:有机磷酸酯 多氯联苯 猪肝 风险评估 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