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小君
- 作品数:93 被引量:360H指数:12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药物基因组学教研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机械工程更多>>
- DNA微阵列技术检测DMD/BMD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
- 目的探索DMD/BMD患者基因缺失检测的新型可行技术。分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两部分。基
- 杜文津万琪吴保仁闫小君
- 关键词:微阵列技术基因缺失BMDDMD/BMDDNA
- 文献传递
- 食管癌患者血清胃液脑肠肽变化意义被引量:4
- 1998年
-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血清胃液脑肠肽变化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5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血清胃液中物质P(SP),β内啡肽(βEP),血管活性肠肽(VIP),胃动素(MTL),促胃液素(GT)和亮脑啡肽(LEK)含量,并以27例相当的正常人作对照.结果食管癌患者血清,胃液SP(pmol/L,880±547vs387±209,P<001;230±80vs182±73,P<005)βEP(ng/L,617±264vs366±208,P<001;517±161vs303±120,P<001),胃液VIP(ng/L,881±143vs659±198,P<001),MTL(ng/L,2049±427vs1535±272,P<001),LEK(ng/L,555±15vs318±116,P<001)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而血清胃液GT(ng/L,365±231vs610±225,P<001;19±10vs34±20,P<001)含量则显著低于正常人,且血清胃液SP,βEP升高和GT降低呈正相关(P<005).结论晚期食管癌患者血清?
- 许昌泰闫小君王奕王奕潘伯荣
- 关键词:食管肿瘤Β内啡肽血管活性肠肽
- 一步短片段RT-PCR方法检测HCV RNA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为了简化传统RT PCR操作步骤。方法 利用TaqDNA聚合酶具有一定的反转录酶活性的特点 ,对HCVRNA短序列进行反转录 ,并对合成的cDNA进行PCR扩增。结果 本法简化了传统RT PCR操作步骤 ,提高了结果的稳定性。结论 本法可用于HCVRNA以及其它RNA的临床诊断。
- 郭晏海闫小君侯瑜钟咏梅苏成芝
- 关键词:丙型肝炎HCV-RNA
- 亚洲乙型肝炎病毒前C区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1999年
- 郭晏海闫小君任峰玲崔大祥侯瑜赵锦荣韩锋产苏成芝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突变PCR
- 高通量测定技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利福平的研究被引量:8
- 2005年
- 目的基于焦磷酸测序(pyrosequencing)技术,建立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快速检测方法,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设计一对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其中一引物经生物素化修饰,PCR扩增含耐药决定区一297bp长的rpoB基因片段,借用链亲和素包被磁珠纯化单链PCR产物。设计2个正向测序引物,运用pyrosequencing技术对耐药决定区进行序列测定。通过对一系列10倍稀释的结核分枝杆菌H37Rv标准株DNA进行分析,评价所建立方法的检测敏感性。通过对已知耐药表型的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分析,评价所建立方法的检测特异性。结果PCR扩增后,可在2h内得到耐药决定区序列。所建立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50fgDNA/反应。在所分析的利福平敏感株中均未检测到耐药决定区突变,而在耐利福平菌株中均检测到耐药决定区突变。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和结果准确等特点,适用于对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快速高通量检测。
- 赵锦荣白玉杰王琰张庆华罗明闫小君
- 关键词:高通量耐利福平结核分枝杆菌PCR产物H37RVRPOB链亲和素
- 溃疡性结肠炎中P73基因改变的意义
- 目的研究 P73基因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对24例溃疡性结肠炎和13例正常组织采用 PCR-SSCP 方法检测 P基因突变,采用定量 RT-PER 方法检测 P73基因的表达。结果① PCR-SSCP 检测...
- 潘胜武栗彤刘锦华吴亚丛高伟宋双红温丽军崔大祥闫小君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P73基因改变
- 文献传递
- 中国人肠上皮细胞γ射线损伤的差异表达基因被引量:1
- 1999年
- 崔大祥曾桂英闫小君任东青王枫赵涛田芙蓉苏成芝
- 关键词:肠上皮细胞MRNA基因表达
- 乳腺癌中P16基因改变及其生物学意义被引量:4
- 1996年
-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法对30例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和10例转移淋巴结标本中P16基因改变进行分析,并对P16基因改变与乳腺癌发生的年龄、病理类型及乳腺癌的分级与预后作了探讨。结果发现:①30例乳腺癌中有2例缺失,8例突变;②10例转移淋巴结标本中有6例突变;③癌旁组织中有2例突变。三者之间突变率相差显著(P<0.01);④P16基因改变与乳腺癌发生年龄、病理类型无关,与乳腺癌分级及5年生存率相关。结论:P16基因以突变、缺失方式参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检测P16基因有无异常可辅助诊断病程及预后。
- 崔大祥闫小君苏成芝李陕区肖乐义武文王贵和
- 关键词:乳腺癌P16
- 结肠癌及腺瘤中DCC基因改变的意义
- 2001年
- 目的研究DCC基因在结肠癌及结肠腺瘤中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40例结肠癌及49例结肠腺瘤组织中DCC基因,采用定量PCR-SSCP方法检测DCC基因的表达。结果①40例结肠癌中PCR-SSCP检测出16例存在基因缺失。19例基因突变,正常5例;②49例结肠腺瘤中PCR-SSCP检测出9例存在基因缺失,7例基因突变,正常33例。正常组织中无突变和缺失。DCc基因在结肠癌与结肠腺瘤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结肠腺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DCC基因以突变和缺失方式参与结肠癌的发生,但出现较晚。DCC基因的突变和缺失对结肠癌基因诊断有重要意义。
- 刘变英潘胜武孙安乐崔大祥闫小君栗彤温丽军刘锦华王秋妮
- 关键词:DCC基因结肠癌结肠腺瘤瘤组织
- 差异表达基因克隆技术的新进展被引量:3
- 1999年
- 分离并克隆差异表达基因是目前功能性基因研究的热点。mRNA差异展示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是有效的技术之一,它的主要不足是有一定假阳性。RDA、SSH、DSD、LSH技术能够克旺假阳性,但也具有一定的不足,应根据需要选择运用。随着能扩增长片段及具自动校正功能的Taq酶出现及应用,这些技术将会不断完善与发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崔大祥闫小君苏成芝
- 关键词:差异表达基因克隆M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