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申贤

作品数:136 被引量:402H指数:10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杭州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47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0篇医药卫生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54篇细胞
  • 37篇淋巴
  • 29篇白血
  • 27篇白血病
  • 26篇淋巴瘤
  • 19篇急性
  • 18篇血小板
  • 16篇骨髓
  • 15篇文献复习
  • 15篇复习
  • 14篇细胞淋巴瘤
  • 13篇血小板减少
  • 13篇血液
  • 13篇粒细胞
  • 12篇弥漫
  • 11篇弥漫大B细胞...
  • 9篇紫癜
  • 9篇免疫
  • 8篇血栓
  • 8篇血小板减少性...

机构

  • 123篇杭州市第一人...
  • 7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浙江医科大学
  • 4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杭州市萧山区...
  • 2篇苏州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省人民医...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宁波大学
  • 1篇丽水市人民医...
  • 1篇金华市中心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浙江省台州医...
  • 1篇丽水市中心医...
  • 1篇衢州市人民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35篇钱申贤
  • 51篇施鹏飞
  • 44篇黄细莲
  • 44篇谢亚萍
  • 42篇高大泉
  • 41篇陈况
  • 35篇刘利蓉
  • 34篇谭俊峰
  • 22篇徐颖
  • 8篇杨帆
  • 8篇林修基
  • 7篇章金娟
  • 7篇俞巧平
  • 5篇李益民
  • 5篇王友赤
  • 4篇陈伊明
  • 3篇吴建成
  • 3篇王贤军
  • 3篇冷建杭
  • 3篇虞成

传媒

  • 11篇浙江医学
  • 10篇中华血液学杂...
  • 9篇临床血液学杂...
  • 6篇浙江临床医学
  • 4篇中华医院感染...
  • 4篇中国实验血液...
  • 4篇2015年浙...
  • 3篇2005年华...
  • 3篇2006年浙...
  • 2篇中国乡村医药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实用肿瘤杂志
  • 2篇现代实用医学
  • 2篇医院管理论坛
  • 2篇中华临床感染...
  • 2篇2007年浙...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11篇2017
  • 19篇2016
  • 10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8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12篇2006
  • 5篇2005
1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伴stat5b—RAR仅阳性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5
2016年
95%以上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可检出PML—RARa融合基因,少数患者为其他异常基因。目前已发现7种PML-RARct融合基因变异型,RARer的伴侣基因包括PLZF、NPM1、NUMA1、stat5b、PRKAR1A、FIPlLl及BCOR。其中stat5b—RARc少见,目前国内外仅报道8例。我们收治1例stat5b-RARa阳性的APL患者,报告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刘利蓉陈苏宁谭俊峰施鹏飞陈况高大泉黄细莲谢亚萍徐颖杨帆钱申贤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STAT5B文献复习阳性异常基因PLZF
原发乳腺淋巴瘤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3年
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极为少见,多发生于右侧乳腺,占结外淋巴瘤的1.7%~2.2%,在NHL中占0.38%~0.7%,在所有乳腺的恶性肿瘤中占0.4%~0.5%。文献报道,PBL平均发病年龄为60~65岁,几乎都在女性中发生,11%PBL患者有双侧乳腺累及,这种疾病尤其见于怀孕期及产后妇女,
谢亚萍黄细莲钱申贤
关键词:隆胸美罗华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目前概念及治疗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ES)通常是指一系列具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组织损害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且可累计任何器官和系统,但主要是皮肤。通过分析典型病人的临床特点进行分型,对这类疾病的理解在过去15年有极大的变化。HES中有一...
钱申贤
关键词: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白介素-5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文献传递
一种升白针注射笔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升白针注射笔,包括推杆和预设装置,预设装置包括翻转板和旋转轴,翻转板侧边连接在旋转轴的外周面上,旋转轴内设有扭簧,扭簧能够使翻转板始终朝向推杆翻转,翻转板朝向推杆的面设有定位块,推杆设有若干个等距阵列...
周虹谭俊峰 徐爱春 贾小凤钱申贤施鹏飞黄细莲谢亚萍陈况杨帆
获得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新认识
获得性中性粒减少包括原发和继发性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药物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成人非免疫性慢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新生儿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Felty综合征、sLE相关中性粒细胞减少及儿童继发性AIN等。本文研...
钱申贤
关键词:免疫性药物诱导白血病
文献传递
62例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研究
目的: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PTL)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占甲状腺所有恶性肿瘤的2%-5%,恶性淋巴瘤的1%-2.5%,结外淋巴瘤的1%-2%。其每年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二,且多为B细胞来源,根据病理类型可以分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
陈灿施鹏飞谭俊峰高大泉谢亚萍陈况黄细莲刘利蓉徐颖钱申贤
关键词: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DLBCL
文献传递
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预防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的疗效对比及乙型肝炎再发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对比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预防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期间出现HBV再激活的疗效及化疗后乙型病毒肝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09例HBV感染的B-NHL患者在接受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后HBV再激活的发生率、肝损伤发生率及病死率.其中79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30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所有患者在化疗开始前1周开始接受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治疗,疗程至化疗结束后6个月.结果 拉米夫定组及恩替卡韦组HBV再激活率分别为31.6%、10.0%;肝功能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7.8%、6. 7%;HBV相关肝炎发生率分别为24.1%、3. 3%;化疗中断发生率分别为22.8%、3. 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2. 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过程中,出现HBV再激活的患者,多数为Ⅲ ~Ⅳ期的B-NHL患者.结论 恩替卡韦相较于拉米夫定在预防治疗B-NHL化疗期间HBV激活上,具有更好的疗效;特别是对于分期较晚的B-NHL患者,恩替卡韦可作为首选药物.
陈伊明钱申贤谢亚萍杨帆
关键词: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利妥昔单抗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
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效果及安全性
2025年
目的观察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2月—2024年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DLBCL患者65例病例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应用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对照组应用R-CHOP方案治疗,2组均以3周为1个周期,治疗6个周期后比较2组近期疗效,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客观缓解率高于对照组(86.67%vs.62.86%,χ^(2)=4.741,P=0.029)。治疗6个周期后,2组CD4^(+)、CD4^(+)/CD8^(+)高于治疗前,CD8^(+)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生理健康、社会/家庭生活、情感健康、日常功能、淋巴瘤特定条目评分及总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3.33%vs.37.14%,χ^(2)=4.741,P=0.029)。结论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老年DLBCL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
吴梦婷钱申贤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老年来那度胺利妥昔单抗
3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对3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资料进行临床分析,对其中30例的影响完全缓解的16项因素作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并发DIC、血小板计数和年龄三个因素对完全缓解有预后判断价值(a=0.1).并据此建立了非条件L0gistic回归方程,此方程回归良好(P<0.05).对9例作了透射电镜及MPO和ACP超微细胞化学观察.发现骨髓中早幼粒细胞百分比高者、骨髓细胞外颗粒多者,以及TEM观察早幼粒细胞内颗粒粗大且Auer小体较多者,易并发DIC.
钱申贤王友赤林修基林茂芳周思文
关键词:白血病超微结构预后
^(18)F-FDGPET-CT在自体高效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观察^(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在自体高效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6年1月杭州市肿瘤医院收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1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高效CIK细胞联合R-CHOP化疗方案治疗,化疗前及化疗3个周期后,对患者进行传统CT以及^(18)F-FDG PET-CT扫描显像检查,比较治疗前^(18)F-FDG PET-CT与传统CT检查结果,并根据患者对化疗的反应分为完全反应组、部分反应组、无反应组,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病灶标准摄取最大值(SUVmax)以及完全缓解率。结果治疗前,与传统CT比较,^(18)F-FDG PET-CT诊断淋巴结区域及结外器官病变的灵敏度、准确性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完全反应组、部分反应组SUVmax值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SUVmax值比较,完全反应组>部分反应组>无反应组(均P<0.05);治疗后SUVmax值比较,完全反应组<部分反应组<无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完全缓解率比较,完全反应组>部分反应组>无反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8)F-FDG PET-CT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灵敏度、准确性高于传统CT,在自体高效CIK细胞联合化疗治疗中期进行~8F-FDG PET-CT检查,能够明确患者对治疗药物的反应性,对治疗效果及预后有预测价值。
沈小东王喜钱申贤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8F-氟代脱氧葡萄糖PET-CT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