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伟 作品数:5 被引量:33 H指数:3 供职机构: 山东大学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2013年10月31日在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传染病医院住院诊治的253例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根据患者预... 郭利伟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肝衰竭 预后因素 253例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预后将253例ACLF患者分为治疗有效组(84例)和无效组(169例),统计患者的一般资料、常规化验指标、肝功能指标和乙肝病毒学指标,回归分析各项指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有效组和无效组性别、ALT、AST、前白蛋白、总胆固醇、血糖、AFP、血红蛋白、血小板、HBV DNA计量和e抗原(HBeAg)阳性率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年龄、总胆红素水平、白蛋白、肌酐、凝血酶原活动度、纤维蛋白原和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年龄越大,预后越差(χ2=9.426,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总胆红素、PTA、纤维蛋白原、肌酐和住院时间是ACLF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年龄、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凝血酶原活动度、纤维蛋白原和住院时间影响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预后,其中总胆红素、PTA、纤维蛋白原、肌酐、住院时间影响显著。 郭利伟 丁艾昆 刘伟 李程 欧阳瑞春 王昌源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衰竭 预后 影响因素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14年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是目前我国传染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肝功能衰竭(liver failure)是指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肝脏的合成、解毒、生物转化与排泄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黄疸、功能障碍、肝性脑病以及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包括急性肝功能衰竭、亚急性肝功能衰竭、慢性肝功能衰竭和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4种类型。 郭利伟 王昌源关键词:急性肝功能衰竭 乙型肝炎病毒 慢性肝功能衰竭 临床症候群 替诺福韦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荟萃分析 被引量:3 2013年 口服核苷(酸)类似物和注射干扰素抗病毒已成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近年来治疗的主要方法。在核苷(酸)类似物中,拉米夫定应用时间最长,耐药者最多。本文就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报道做一综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郭利伟 王昌源关键词:核苷(酸)类似物 拉米夫定耐药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病毒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近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比较拉米夫定(LAM)、恩替卡韦(ETV)治疗乙肝病毒(HBV)相关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HBV相关的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LAM治疗28例(LAM组),接受ETV治疗52例(ETV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12、24周检测两组肝功能指标和生化指标,进行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观察病毒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24周时ETV组有效率优于LAM组;治疗4、12、24周时ETV组HBV DNA转阴率均明显高于LAM组;治疗4周时LAM组PTA水平低于ETA组,治疗12周及24周时ETV组总胆红素、白蛋白、PTA及MELD评分均优于LAM组(P均<0.05)。结论 ETV较LAM能更好地改善HBV相关的ACLF患者的各项指标,ETV近期疗效优于LAM。 丁艾昆 郭利伟 董格峰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 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