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志丽
- 作品数:13 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冠脉内多普勒血流速度描记评价冠脉微循环功能
- 1999年
- 目的:研究冠脉内多普勒血流速度描记测定血流储备评价冠脉微循环功能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行冠脉造影的31例患者(男19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52±9.16岁),共72支冠脉。其中前降支27支,回旋支20支,右冠25支。分为两组:甲组23例为有冠脉微血管病变基础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肌病的患者,共53支冠脉;乙组8例为无冠脉微血管病变基础者(正常对照),共19支冠脉。用CardiometricsFlomapⅡ和0.014inch或0.018inch多普勒钢丝测量:平均峰速(APV)、舒张期与收缩期流速比(DSVR)、血流储备(CFR)和近端与远端流速比(P/DVR)。结果:甲组冠脉远端CFR明显较乙组小(2.48±0.069比3.09±0.68,P<0.005),甲组近端DSVR小于乙组(1.09±0.42比1.44±0.72,P=0.021)。以CFR>2.0为标准判断CFR正常,发现甲组40支冠脉(75%)CFR正常,13支冠脉(25%)CFR异常。与CFR正常组相比,CFR异常组基础APV无差别(21.63±8.06cm/s比17.81±5.36cm/s,P=0.059),充血反应时APV较小(36.25±14.51cm/s比47.53±13.12cm/s,P=0.013),(P<0.05),而P/DVR和DSVR未见有意义的改变(P>0.05)。结论:在造影正常而有微血管病变基础的冠脉中,25%的冠脉血流储备异常。
- 邵志丽沈学东等
- 关键词:冠脉血流储备冠脉微循环
- 正常冠脉的腔内多普勒血流速度描记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 研究正常冠脉腔内多普勒血流频谱特征。方法: 我们用多普勒血流速度描记钢丝对7 例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正常并且无微循环病变基础者进行冠脉内多普勒血流速度测定。其中男6 例, 女1 例。年龄49±6-57 岁(37~58 岁)。左前降支(LAD)6 支; 左回旋支(LCX)4 支和右冠状动脉(RCA)7 支。结果: ①正常人冠脉近端APV略高于远端, 但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②同一冠脉近端流速高于远端, 二者的流速之比(p/dVR)< 1-7。③三支冠脉近端和远端血流频谱均呈舒张期优势型, DSVR>1, 这种特征在左冠脉较明显。④同一冠脉近端DSVR则与远端相似, 无显著差异(P> 0-05)。⑤充血反应时DSVR仍> 1, 说明冠脉血流仍保持舒张期优势的特征。⑥LAD, LCX和RCA的CFR均> 3, 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冠脉近端和远端的血流频谱均呈舒张期优势型, 并且在充血反应时仍保持舒张期优势的特征。LAD, LCX和RCA的CFR均> 3, 三支冠脉间测值的差别无显著意义。
- 潘翠珍沈学东魏盟钱菊英邵志丽陈灏珠
- 关键词:冠脉造影血流储备
- 梗塞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塞短期预后及侧支循环的影响
- 1999年
- 目的 为探讨梗塞前心绞痛(AP)对急性心肌梗塞(AMI)的短期预后及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 根据AMI前有无AP发作情况进行分组.AP组(88例)及无AP组(63例),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冠心病高危因素、入院时心率血压、溶栓再通情况、磷酸肌酶激酶(CK)及同功酶MB(CK-MB),左室射血分数(LVEF),严重心功能衰竭或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心脏破裂及死亡率,用冠脉造影诊断冠脉病变,侧支循环,室壁瘤情况.结果 AP组年龄较大,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冠心病高危因素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P组溶栓再通率较高,CK及CK-MB峰值较低,左室功能(LVEF)保存较好,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脏破裂发生率较少,AMI死亡率降低,两组间有显著意义,P<0.05,提示AP组临床短期预后较好.冠脉造影示AP组三支病变发生率高,侧支循环丰富,无AP组以单支病变多见,两组间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AMI前的AP发作,提示临床短期预后较好,可能部分与侧支循环丰富有关.
- 朱哲蓓蔡乃绳邵志丽
- 关键词:侧支循环短期预后APAMI梗塞前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
- 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合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1例被引量:1
- 2001年
- 朱哲蓓李志善邵志丽
- 关键词: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并发症
- 冠脉内多普勒血流速度描记评价冠脉血流储备被引量:5
- 1999年
- 目的 评价冠脉内多普勒血流速度描记在冠脉造影正常、中度狭窄和重度狭窄患者定量冠脉血流储备的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Cardiom etrics FloMap Ⅱ超声诊断仪和直径0.014英寸或0.018英寸血流速度描记钢丝, 对55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分四组研究: 甲组为7例冠脉造影正常且无冠脉微循环病变基础的患者; 乙组为20例冠脉造影正常但有冠脉微循环病变基础的患者; 丙组为12例冠脉造影示中度狭窄(30% ~70% )的患者; 丁组为16例冠脉造影示重度狭窄(> 70% )的患者。结果 乙组冠脉远端基础状态下平均峰速(APV)较甲组增高(P< 0.05), 但远端峰值APV的差别无显著意义(P> 0.05), 故乙组冠脉血流储备(CFR)明显低于甲组(P< 0.0005)。以CFR> 2.0为标准判断CFR正常, 发现乙组37支冠脉(77% )CFR正常, 11支冠脉(23% )CFR异常。乙组CFR异常的11支冠脉中, 7支(63.64% )在左室肥厚者。丙组CFR较甲组小[(2.02±0.48) vs(3.19±0.65),P< 0.001]。丁组CFR与甲组间的差别更大[(1.50±1.01) vs (3.19±0.65),
- 沈学东邵志丽魏盟钱菊英潘翠珍戎卫海王齐冰陈灏珠
- 关键词:冠状血管血流速度冠脉血流储备超声心动图
- PTCA前后应用多普勒导丝测定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及储备功能的意义
- 1999年
- 目的:评价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 T C A)前后应用多普勒导丝测定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及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变化意义。方法:对 25 例冠心病患者的 31 支冠状动脉行 P T C A。于 P T C A 前后用多普勒导丝分别记录狭窄近端和远端的平均峰值血流速度( A P V),狭窄近、远端血流速度比( P/ D V R)及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 C F R)。结果: P T C A 前 31 支冠状动脉的直径狭窄率为(84.88±12.25)% 。 P T C A 后残余狭窄为27.65% ( P < 0.05),术后病变冠状动脉近端 A P V 较 P T C A 前有所增加,但差别未达统计学意义〔(23.74±15.98) cm /s∶(27.36±18.32 cm /s, P =0.06〕。狭窄远端基础 A P V、充血相 A P V 及 C F R 均较术前明显增加〔(15.07±11.63) cm /s∶(23.09±10.33) cm /s,(20.53±10.69) cm /s∶(41.67±17.43)cm /s,1.20±0.40∶1.81±0.66,均 P < 0.05〕, P/ D V R 则明显降低(1.84±1.06∶1.45±0.74, P < 0.0?
- 魏盟钱菊英沈学东樊冰王齐冰严卫邵志丽潘翠珍戎卫海陈灏珠
-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血管成形术冠状动脉血流PTCA
- 冠脉内多普勒血流储备与核素心肌显像潘生丁试验的对比研究
- 2000年
- 目的 比较冠脉内多普勒血流储备与核素心肌显像潘生丁试验结果。方法 2 7例行冠脉造影和冠脉内多普勒血流速度测定的患者 ,共 5 5支冠脉 ,重度狭窄 (≥ 75 %直径狭窄 ) 12支 ,轻中度狭窄 12支 ,无狭窄 31支。另取 8例冠脉造影正常且无冠脉微血管病变基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共 19支冠脉。用CardiometricsFlomapⅡ和 0 .0 14或 0 .0 18英寸多普勒钢丝测量冠脉近端及远端平均峰速 (APV)、近端与远端流速比 (P/DVR)、舒张期与收缩期流速比 (DSVR)和CFR。结果与冠脉造影前潘生丁负荷试验 2 0 1T1或99mTc心肌显像潘生丁试验结果比较。结果 根据冠脉内多普勒测定结果将本组分为 :A组CFR >2 .0 ,33支冠脉 ;B组CFR≤2 .0 ,2 2支冠脉。结果发现 ,A组冠脉远端充血反应时APV显著高于B组 (P =0 .0 0 6 4) ,致其远端CFR明显高于B组 (P <10~ 7)。如以冠脉内多普勒CFR为参考 ,核素心肌显像潘生丁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2 .73%、93.94% ;如以核素心肌显像潘生丁试验结果为参考 ,冠脉内多普勒血流储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89%和 83.78% ;两者符合率为 85 .45 %。结论 在评价冠脉储备功能方面 ,冠脉内多普勒血流储备与核素心肌显像潘生丁试验结果有较高的符合率 ,但尚不能相互替代。
- 邵志丽沈学东陈绍亮魏盟钱菊英潘翠珍陈灏珠
- 关键词:潘生丁
- 冠状动脉内多普勒导丝血流速度测定评价冠状动脉生理功能的研究
- 1999年
- 目的:本文旨在用冠状动脉(冠脉)内多普勒血流速度描记技术观察并比较不同狭窄程度冠脉的血流速度及其储备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49例进行冠脉造影患者,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脉正常组(A组):17例患者,冠脉43支(右冠15支,前降支17支,回旋支11支);冠脉轻、中度狭窄组(<70%,B组):11例患者,冠脉25支(右冠8支,前降支9支,回旋支8支);冠脉严重狭窄组(≥70%,C组):20例患者,冠脉22支(右冠6支,前降支13支,回旋支3支)。采用多普勒导丝分别记录各组冠脉近端和远端的平均峰值血流速度(APV),近、远端血流速度之比(P/DVR),充血相的APV及冠脉血流速度储备(CFR)。结果:A组与B组的近、远端APV均相差不大,P/DVR不高。B组近、远端APV比A组显著增加(P<0.05),而CFR显著降低(P<0.OS),但充血相APV及P/DVR两组无显著差别(P均>0.05)。C组狭窄远端APV显著低于近端APV(P<0.001),狭窄远端无显著充血相反应。其近瑞APV显著高于A组(P<005),而于B组无显著差别(P>0.05),其狭窄远端APV、狭窄远端充血相APV及CFR均显著低于A组及B组,P/DVR则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01)。结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者近、远血流速度比虽无显著异常,但血流速度已代偿性增加,储?
- 魏盟钱菊英沈学东严卫邵志丽王齐冰樊冰潘翠珍戎卫海陈灏珠
- 关键词:造影术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 多普勒血流速度测定评价冠状动脉成形术与支架术的疗效被引量:9
- 1999年
- 目的 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与支架术都可有效的恢复冠状动脉狭窄引起的冠状动脉血流异常。采用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血流速度描记技术评价PTCA及支架在恢复冠状动脉血流作用上的特点及差异。方法 冠心病患者 2 1例 (男 18例 ,女 3例 ) ,平均年龄 ( 64 1± 5 4 )岁 ,对 2 3支狭窄的冠状动脉 (左前降支 15支 ,右冠状动脉 6支 ,左回旋支 2支 )行PTCA之后置入支架 2 1枚。分别在介入治疗前及PTCA术后、支架术后采用多普勒导丝描记技术分别记录狭窄近端和远端的平均峰值流速 (averagepeakvelocity ,APV) ,狭窄近、远端血流速度比 (proximalanddistalratioofpeakvelocity,P/DVR)及冠状动脉血流储备 (coronaryflowreserve ,CFR)。结果 2 3支冠状动脉的平均狭窄率PTCA术前为 88 5 % ( 60 3 %~ 97 5 % ) ,术后为 3 7 2 % ( 17 5 %~ 68 3 % ) ,置入支架 ( 2 1支冠状动脉 )后为0 7% ( - 2 1%~ 7 4 % )。 2 0支冠状动脉获得完整的多普勒导丝检查资料 ,结果显示 :PTCA术后狭窄远端APV及充血相APV、CFR明显高于术前 [( 2 0 7± 6 4 )cm/svs ( 12 8± 6 0 )cm/s,( 3 1 8± 15 4 )cm/svs ( 14 6± 9 1)cm/s,1 8± 0 4vs 1 3± 0 4 ,P均 <0 0 5 ],狭窄近端APV、P/DVR较术前分别有增高或下降趋势 ,但?
- 魏盟钱菊英沈学东严卫王齐冰樊冰潘翠珍邵志丽戎卫海陈灏珠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多普勒冠状动脉成形术支架术
- 冠脉内多普勒血流速度描记评价介入治疗效果
- 2000年
- 目的 应用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血流速度描记技术 ,评价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 (PTCA)及支架植入术对冠脉血流储备的影响。方法 对 2 1支 (1 8例 )有狭窄病变的冠状动脉进行 PTCA术 ,其中 1 6支冠脉 PTCA术后植入支架。在PTCA前后和支架植入术后 ,采用 Cardiometric Flo Map 血管腔内多普勒血流速度描记仪和多普勒导丝 ,测量狭窄近端和远端的平均峰值流速 (APV)、舒张期与收缩期流速比 (DSVR)、近远端血流速度之比 (P/ DVR)、冠脉血流储备 (CFR)。其中 1 0例同时有 PTCA前后和支架后的测值。结果 2 1支冠脉的直径狭窄率为 (81 .2± 1 4 .4) %。PTCA前、PTCA后、植入支架后狭窄近端 APV差别无显著意义 (P>0 .0 5 )。 PTCA后狭窄远端 APV显著增加 (P<0 .0 5 ) ,植入支架后 APV进一步增加 (P=0 .0 1 )。PTCA前后 P/ DVR差别无显著意义 ,但植入支架后则明显下降 (P<0 .0 5 )。高峰 APV在 PTCA后非常显著增加 (P<0 .0 1 )。植入支架后增加极显著 (P<0 .0 1 ) ,狭窄远端的 CFR术前较术后明显增高 (P<0 .0 5 ) ,与支架后比较 P<0 .0 1。与PTCA后比较 ,放置支架后狭窄远端 APV、P/ DVR、CFR的差别均无显著意义 ,但高峰 APV有明显提高 (P<0 .0 1 )。结论 冠脉内血流速度描记技术可用于 PTCA及支架植入术中评价?
- 黄国倩潘翠珍舒先红沈学东魏盟葛均波邵志丽
- 关键词:冠脉血流储备超声波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