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芳婷

作品数:33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宁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课程
  • 13篇教师
  • 12篇教育
  • 7篇院校
  • 5篇课程结构
  • 5篇教学
  • 5篇高师课程
  • 4篇知识
  • 4篇师范
  • 4篇师院
  • 4篇教育课
  • 4篇教育课程
  • 4篇高师课程结构
  • 4篇高师院
  • 4篇高师院校
  • 3篇地方高师
  • 3篇地方高师院校
  • 3篇知识转型
  • 3篇课堂
  • 3篇教师培养

机构

  • 25篇宁夏师范学院
  • 6篇西北师范大学
  • 5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作者

  • 30篇邱芳婷
  • 2篇傅敏
  • 1篇龙宝新
  • 1篇柳小林

传媒

  • 7篇宁夏师范学院...
  • 3篇教育探索
  • 2篇当代教育论坛...
  • 2篇教书育人(高...
  • 2篇语文教学通讯...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西北师大学报...
  • 1篇中小学管理
  • 1篇教学与管理(...
  • 1篇西北成人教育...
  • 1篇教育导刊(下...
  • 1篇忻州师范学院...
  • 1篇科技信息
  • 1篇幼儿教育(教...
  • 1篇现代教育管理
  • 1篇当代教育与文...
  • 1篇现代教育科学
  • 1篇教育科学探索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知识转型对高师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的挑战
2009年
源于阿拉伯世界、兴盛于西方的现代科学知识型的确促进了整个人类知识和文明的进步,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进一步深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科学知识型产生质疑,甚至进行批判,从而推动了人类新的知识型的到来——"文化知识型"。"文化知识型"的到来为整个教育提供了新的知识基础,引发了一定时期的教育改革。这种变革会涉及到教育的多个方面,作为教育事业中"工作母机"的师范教育也必将受到影响,而高师教育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也将面临新的挑战。
邱芳婷
关键词:高师课程结构
美国批判教育学的课程思想:解读与启示被引量:2
2015年
批判教育学是一种"左"的理论思潮,在美国教育实践领域中有着巨大的潜在影响力,历经"再生产理论"时期、"抵制理论"时期和多元理论时期三个阶段,以解放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强调教育的政治性和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批判教育学把课程理解为政治文本,课程目标强调学生批判意识的培养,课程设计以社会和社会问题为中心,课程实施强调教师的参与和学生的主动建构,课程评价关注课程活动背后的社会意义,它们为全方位思考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
傅敏邱芳婷
关键词:批判教育学课程思想
县域城乡教育一体化教师流动的现实问题与对策被引量:5
2016年
以宁夏回族自治区5个县(区)的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从教师流动政策完备程度、教师流动模式、教师流动的态度和认识、教师自身的流动意愿和教师流动政策执行效果五个维度分析县域城乡教育一体化教师流动问题。结果显示,教师流动政策体系不完善,教师流动比例低,城乡学校师资资源配置失衡,城乡教师流动意愿差异明显。为此,应从完善教师流动政策体系、尊重教师意愿、强化教师培训等方面,探索解决城乡教育一体化教师流动困境的现实途径。
邱芳婷
关键词:教师流动师资配置
面向强师计划的高师教学提质行动方略被引量:9
2022年
高师教学提质行动是为实现师范生全面发展而进行的教学改进升级活动,是在特定的“场域”中进行的主动自觉的交往活动,其目的指向基础教育实践品质的持续提升。当前,高师教学行动主要存在“去实践”倾向,不良“场域”制约效应,行动缺乏自觉主动性,缺少合作与互动等突出问题。面向“强师计划”的高师教学提质行动方向是:从“去实践”转向“亲实践”,彰显教师教学行动的清晰目的指向;从受约到赋权,夯实教师的教学行动自主权;倡导反思与创造,在自觉主动中推进教师教学提质行动;注重合作与互动,在平等交往中开展教师教学提质行动。
邱芳婷龙宝新
关键词:高师院校
对教育与自我教育关系的再认识被引量:3
2013年
"二位一体"的教育观和"二位并列"的教育观是以往对教育与自我教育关系的两种有代表性的说法。教育和自我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作为一种社会活动,自我教育先于教育;作为文化传递的工具,教育以自我教育为基础;从教育的结果看,自我教育是教育的目的。
邱芳婷
关键词:教育自我教育
文化知识型视界中的高等师范教育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
20世纪末,兴盛于西方的现代科学知识型已经牢牢地统治了全人类的精神生活。科学知识型在一定程度上的确促进了整个人类知识和文明的进步,但同时也使得人文知识包括一部分具有人文性质的社会知识的增长极其缓慢。此外,科学知识的功利性...
邱芳婷
关键词:高师课程结构高等师范教育
文献传递
师范院校德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探析——以小学教育专业《德育原理》课程为例
2012年
高校德育课程难上这是很多高校德育教师的共识,师范院校的德育课堂也处境尴尬。在小学教育专业《德育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己讲授道德小故事、集体讨论学习、加强案例教学等一系列尝试,促进师范院校德育课程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邱芳婷
关键词:师范院校德育课程课堂教学
文化知识型视界中的高师课程结构
2009年
20世纪末,兴盛于西方的现代科学知识型已经牢牢地统治了全人类的精神生活。科学知识型在一定程度上的确促进了整个人类知识和文明的进步,但同时也使得人文知识包括一部分具有人文性质的社会知识的增长极其缓慢。此外,科学知识的功利性和世俗性的一面也带来了人类欲望的无止境的膨胀,
邱芳婷
关键词:课程结构教育类课程学科课程教育实习教育课程
新中国小学阶段培养目标的历史变迁及其启示被引量:2
2016年
小学阶段培养目标既要回答我国小学教育培养人的总体规格,也要回答小学生所应具备的素质结构和关键素质。新中国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具有"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才培养总体规格、"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素质结构、关键素质的时代特征等特点。但也存在过分强调社会价值,关键素质操作性不强,表述笼统、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因此,应重新建立小学阶段培养整体目标,使小学生成为具有良好个性和初步社会化的初级公民。
邱芳婷
关键词:小学阶段
地方师范院校本科学前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被引量:3
2016年
近年来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弊端日益凸显,幼师"虐童事件"频繁发生,必然要求地方师范院校改革本科学前教育课程。地方师范院校本科学前教育课程培养目标定位应"二级分流":一级为"应用型人才";一级为攻读高一级学位的合格预备生。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实践取向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三个方面完成地方师范院校本科学前教育课程的构建。
邱芳婷
关键词:地方师范院校本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