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秋华
-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昌市第九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术后早期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术后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表现,提高术后肝脏局部形态改变的认识,评价其早期疗效。方法按病灶直径将41例原发性肝癌分为两组,直径≤30mm小肝癌25例,直径>30mm16例共41个病灶,经RFA治疗后1-2个月复查CT,分析病灶术后CT表现。结果直径≤30mm小肝癌组术后CT平扫主要表现为更大范围的均匀低密度影,边界较清,以类圆形或不规则形为主,部分可见轻度分叶。增强扫描整体呈均匀低密度,无强化16例;周边环形低密度6例(其中5例于治疗后3-5个月消失,1例病灶扩大、复发);网格状强化2例;局部结节状强化并包膜下积液1例;合并斑点状含气影1例。6个月内复查,2例病灶扩大,1例出现肝内转移。直径>30mm肝癌组RFA治疗后CT平扫表现主要为较原灶等大或更大不规则形或分叶状低密度影,密度欠均匀,边界欠清晰。增强扫描治疗区无强化11例,不均匀强化5例,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形斑片状强化,2例伴斑点状气体影。6个月内复查,10例病灶扩大或肝内、外出现新发转移灶,肝内转移灶增强后呈"快进快出"或轻度强化改变。结论肝癌RFA术后CT表现多样,与术前病灶直径大小有一定关系,CT可以了解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早期效果。
- 黄志华吴任泉邓秋华余莉罗晓东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RFACT
- 艾滋病并发肝脏机会性感染的CT表现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艾滋病并发肝脏感染的CT表现,初步探讨其CT影像特征。方法:收集13例经实验室、CT影像检查和临床诊断性治疗确诊的艾滋病患者并发肝内机会性感染病例的临床与CT影像资料,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内机会性感染CT表现大致分为3种:第1种表现为无强化的多发或弥漫性大小不等的低密度小结节、细小结节或粟粒样影,见于结核(4例)、非结核分枝杆菌(2例)、白色念珠菌(1例)和曲霉菌(1例)感染。第2种表现为具有环形强化的多发小脓肿、弥漫性微脓肿或脓肿样改变,见于白色念珠菌(2例)和曲霉菌(1例)感染;第3种表现为两者兼而有之,见于细菌、真菌和结核的混合感染(2例)。结论:艾滋病肝脏机会性感染在CT影像上主要呈多发而细小的脓肿和低密度结节,无明显特异性,将CT表现与机体免疫状态及临床相结合有助于诊断。
- 胡菊林戴小平吴任泉熊林平邓秋华田克凰
- 关键词:艾滋病肝脏机会性感染
- CT评价门静脉右支前间隙改变及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病理学分期的关系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探讨肝门区门静脉右支前间隙改变与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学分期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经病理穿刺活检证实的肝纤维化S1期(17例)、S2期(13例)、S3期(15例)、S4期(21例)和中晚期肝硬化(22例)患者及20例对照组患者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在CT增强图像上测量各组门静脉右支前间隙宽度,将所测结果与病理学分期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ROC曲线用于门静脉右支前间隙改变判断S≥4即早期肝硬化的评价。结果门静脉右支前间隙从S3期开始至肝硬化期逐渐增宽,其中S4期门静脉右支前间隙增宽与对照组、S1~S3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肝硬化期组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pearman等级分析显示门静脉右支前间隙变化与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分期呈正相关(r=0.704,P〈0.01)。ROC曲线显示CT测量门静脉右支前间隙判断S≥4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最佳诊断宽度为≥10 mm,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1%和71.4%。结论门静脉右支前间隙改变与肝纤维化、肝硬化病理学分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通过CT测量门静脉右支前间隙改变有助于肝纤维化、肝硬化程度的判断,尤其是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
- 胡菊林戴小平周建波李金明梁青肖影群邓秋华田克凰
- 关键词:门静脉
- 艾滋病患者肝脏损害的CT表现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艾滋病患者并发肝脏损害的CT表现,以提高对艾滋病肝脏损害的CT影像学认识。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经临床确诊的125例艾滋病住院患者接受CT扫描,对其中83例并发肝脏损害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艾滋病患者肝脏损害的CT影像学异常主要包括肝脏弥漫性改变和肝实质病灶,前者表现为单纯性肝肿大10例,单纯肝密度减低9例,肝肿大同时伴肝密度减低36例,弥漫性脂肪肝8例和肝硬化2例;后者表现为肝脏机会性感染10例,艾滋病相关性肝血管瘤6例,相关性原发性肝细胞癌2例。结论:艾滋病患者肝脏损害的CT表现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资料,有助于临床对艾滋病病情的准确判断。
- 胡菊林戴小平梁青邓秋华熊林平田克凰
- 关键词: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肝脏损害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 AIDS并发腹部异常的CT征象及其原因分析
- 2013年
- 目的:对AIDS并发腹部异常的CT征象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收集AIDS临床期患者合并腹部异常的CT影像资料25例,对25例患者均进行了上腹部CT平扫,其中16例加做了上腹部增强扫描。结果:CT所见异常以单纯性肝、脾肿大(无实质内病灶)和(或)腹腔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相对较多见,其次为肝脾实质内病灶,胆道、胃肠道、胰腺及其他脏器的影像学异常相对较少。结论:在利用CT诊断AIDS腹部病变时,需要将影像所见与临床紧密结合,尤其是与机体免疫力状态结合,可有助于临床作出初步诊断并进行及时治疗。
- 胡菊林戴小平吴任泉熊林平邓秋华田克凰
- 关键词:CT征象
- 荷叶降脂煎联合肝病治疗仪治疗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评价荷叶降脂煎联合HD肝病治疗仪治疗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2例给予本院自制中药方荷叶降脂煎联合HD肝病治疗仪综合治疗,对照组20例口服血脂康胶囊,疗程均为2个月。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脏CT值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中重度肝脏CT值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其中中度肝脏CT值由治疗前的(33.2±5.1)HU上升为治疗后的(42.7±6.2)HU,重度肝脏CT值由治疗前的(5.5±4.5)HU上升为治疗后的(12.7±8.4)HU;对照组治疗前后中重度肝脏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中重度肝脏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荷叶降脂煎联合HD肝病治疗仪治疗中重度非酒精性脂肪肝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脂肪肝程度,用CT进行评价可以了解治疗效果。
- 黄志华邓秋华吴任泉熊林平阎蔚
-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HD肝病治疗仪
- 双能量减影技术对气胸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摄影(DR)的应用软件双能量减影(DES)技术对气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7年10月~2008年5月我院诊治的53例气胸患者分别做常规DR和双能量减影(DES)检查,并做对比分析。结果直接数字化摄影(DR)双能量减影对气胸的显示率明显好于常规DR胸片,对轻度气胸的诊断率由41.6%提高到100%,对肋骨骨折的诊断率也有所提高。结论DR双能量减影技术的软组织像明显提高了气胸的诊断率,减少了误诊和漏诊。
- 舒信勇邓秋华
- 关键词:DR双能量减影气胸
- 原发性小肝癌经射频消融后的CT表现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CT对RFA治疗小肝癌的效果评价。方法 22例原发性小肝癌(病灶直径≤30mm),共22个病灶,经RFA治疗后3d-12个月复查CT,分析肝内病灶术后的大小、密度、形态、强化方式等变化情况。结果小肝癌经RFA治疗后CT平扫表现主要为治疗区域较原灶范围更大的低密度影,形态不规则或呈类圆形。3d-1个月内增强扫描治疗区整体呈均匀低密度,无强化17例;2例治疗区随时间推移范围略变小;1例见治疗区内壁不规则形小片状强化;2例见周边薄壁环状强化。3个月-12个月复查CT平扫4例范围略缩小,增强3例见内壁不规则结节样或小片状强化;3例周边环状强化,其中2例4个月后复查,环状强化消失。结论小肝癌经RFA治疗后的CT表现方式多样,用CT对RFA术后的原发性小肝癌患者进行评价可以了解射频消融效果。
- 黄志华吴国云罗晓东田克凰邓秋华
- 关键词:原发性小肝癌RF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