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翠格

作品数:5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种子
  • 2篇油脂
  • 2篇脂肪酸
  • 2篇种子发育
  • 1篇淀粉
  • 1篇叶片
  • 1篇植物
  • 1篇生理指标
  • 1篇生物合成
  • 1篇糖类
  • 1篇女贞
  • 1篇南方红豆杉
  • 1篇抗逆
  • 1篇抗逆性
  • 1篇抗性
  • 1篇抗性生理
  • 1篇抗性生理指标
  • 1篇可溶性糖
  • 1篇红豆杉
  • 1篇发育过程

机构

  • 5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作者

  • 5篇赵翠格
  • 3篇郭惠红
  • 2篇李凤兰
  • 1篇于海莲
  • 1篇刘頔
  • 1篇杨晓玲
  • 1篇王华芳
  • 1篇齐艳玲
  • 1篇蔡爱军
  • 1篇赵娜
  • 1篇郭守华
  • 1篇刘欣
  • 1篇张媛
  • 1篇王静

传媒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种子
  • 1篇经济林研究
  • 1篇植物研究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南方红豆杉种子发芽抑制物质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1
2009年
通过系统分离、GC-MS鉴定的方法,从南方红豆杉种子甲醇浸提液中分离鉴定出多种有机化合物,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有机物质主要为有机酸类、酯类、胺类、醇类和酮类等。其中乙酸的抑制活性在其他种子抑制物质的研究中已被证实,胺类物质首次从南方红豆杉种子中被分离鉴定。分别对南方红豆杉种子胚、胚乳和3层种皮的甲醇浸提液进行生物测定,比较几个部位中发芽抑制物质活性的差别,结果说明种子各部位中均含有发芽抑制物质,这些物质对白菜种子的发芽率和胚根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各部位抑制物质的抑制活性存在一定差异,其活性的强弱为胚>内种皮>胚乳>中种皮>外种皮,且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于海莲李凤兰赵翠格郭惠红
关键词:南方红豆杉种子
文冠果种子发育过程中油脂累积规律研究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是我国北方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该树种种子含油量高,其种仁含油量可达60%以上,特别是富含油酸和亚油酸这两种优质不饱和脂肪酸。本文通过研究种子的油脂累积与种...
赵翠格
关键词:种子发育脂肪酸
文冠果种子发育及油脂累积与糖类、蛋白质累积之间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4
2015年
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a Bunge)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优良油料树种。本研究对文冠果种子发育过程中油脂、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累积之间的关系,以及油脂累积过程中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文冠果种子发育可以分为4个时期,即I期(从开花到花后33d),II期(花后34~47d),III期(花后48—68d)和Ⅳ期(花后69d至成熟)。在花后33d的绿色种胚中首先观察到油体的存在,花后40~68d是种胚油脂累积的快速期,种胚成熟时油脂含量高达60%。油脂、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累积模式的差异表明,油脂合成主要来源于叶片光合作用的可溶性糖,而非瞬时累积的淀粉;油脂和蛋白质的累积是两个独立的代谢途径。在油脂累积过程中检测到6种脂肪酸,油酸和亚油酸是两种主要的脂肪酸,在成熟种胚中分别占30.6%和41.6%,但它们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累积模式。
赵娜张媛王静刘欣赵翠格郭惠红
关键词:种子发育脂肪酸淀粉可溶性糖
植物种子油脂的生物合成及代谢基础研究进展被引量:33
2010年
植物种子油脂是由脂肪酸和甘油合成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以三酰甘油的形式储存于种子中。在种子发育过程中首先在质体中合成16或18碳饱和脂肪酸及油酸(C 18∶1),接着这些脂肪酸进入内质网,脂肪酸碳链可延伸生成超长链脂肪酸或在脱饱和酶的催化下继续脱饱和生成多不饱和脂肪酸,最后各种脂肪酸与3-磷酸甘油结合生成三酰甘油。油脂合成和蛋白质合成所需的原料均来源于糖类物质的分解。油脂代谢与蛋白质代谢是否存在底物竞争及两者能否相互转化依种子的类型而定。此外,光照可以促进绿色油料种子中油脂的积累。
赵翠格刘頔李凤兰郭惠红
关键词:种子
三种女贞叶片几个抗性生理指标的比较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为给女贞、金叶女贞和金边女贞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栽培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对这三种女贞的部分抗性生理指标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三种女贞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束缚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存在差异,这是影响其抗低温能力的主要因素;其角质层厚度和气孔密度与大小也有差异,这是影响其抗旱能力的主要因素;女贞的抗低温和抗旱能力均较强,金叶女贞的抗旱能力较差,金边女贞的抗旱能力较强而其抗低温能力较差。
杨晓玲郭守华齐艳玲蔡爱军赵翠格王华芳
关键词:女贞叶片抗逆性生理指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