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娟
- 作品数:47 被引量:276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滋阴补阳中药序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刺激周期促排效应的临床研究
- 目的:观察滋阴补阳中药序贯联合来曲唑(LE)、尿促性素(HMG)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刺激周期的促排效应,并探讨其作用机理,为PCOS的中西医结合助孕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将拟行促排卵治疗的47例PC...
- 赵娟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来曲唑尿促性素
- 文献传递
- 金荞麦提取物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肥大细胞,PAR-2,SP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观察金荞麦提取物(Fag)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大鼠内脏高敏感的作用以及对肥大细胞(MC),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P物质(sP)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新生雄性乳大鼠采用新生期母婴分离、乙酸灌肠、鸡卵清白蛋白腹腔注射的复合造模方法制备IBS内脏高敏感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Fag低、中、高剂量组(0.14,0.42,1.26g·kg^-1),酮替芬组(0.18mg·kg^-1),每组10只,连续灌胃14d。采用腹壁撤退反应(AWR)评估大鼠内脏敏感性,免疫组化法(immunohistochemistry)检测大鼠结肠MC数量、脱颗粒程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PAR-2蛋白表达,免疫组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结肠sP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20,40,60mmHg(1mmHg:0.133kPa)压力下AWR评分明显升高,结肠MC数量,脱颗粒程度,PAR.2,SP表达明显上升(P〈0.05);与模型组比较,Fag中剂量组(20,40,60mmHg压力下),Fag高剂量组(20,40mmHg压力下)的AWR评分,远端结肠MC数量,脱颗粒程度,PAR-2,sP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酮替芬组比较,Fag高剂量组AWR评分(40mmHg压力下),SP水平降低(P〈0.05)。结论:Fag能降低IBS模型大鼠内脏敏感性,其机制与抑制MC数量及活化脱颗粒程度,下调PAR.2受体,降低SP有关,并且镇痛作用优于酮替芬。
- 严晶刘丽娜刘丽娜陆茵尚文斌葛飞鲁俊葛飞于希忠张颢于希忠孙志广
- 关键词:金荞麦提取物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肥大细胞蛋白酶激活受体2
- 组蛋白脱乙酰酶在脂肪组织产热调控中的作用被引量:2
- 2020年
- 肥胖是由机体能量代谢失衡所引起的营养性疾病,是2型糖尿病、脂肪性肝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2]。脂肪是机体能量代谢的“调节中心”。除白色脂肪的储能作用外,棕色及米色脂肪还可以通过适应性非战栗性产热(adaptive 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的方式将能量散失。脂肪组织的产热调节在肥胖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受多种蛋白的调控[3]。组蛋白脱乙酰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可以广泛调节细胞内组蛋白及非组蛋白的乙酰化水平,继而影响脂肪组织的产热作用和肥胖的发生发展。
- 周若楠叶丽芳赵娟尚文斌
- 关键词:脂肪组织产热表观遗传学
- 《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之梓白皮研究
- 随着社会、时代变迁,经方中药物应用出现了品种变化,有些药物被少用、弃用、代用等,本文基于这一现象,以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梓白皮为研究对象,从文献研究和实验研究两方面,对《伤寒论》中梓白皮药源、历史演变及与同科属楸树皮关系等...
- 赵娟
- 关键词:植物品种《伤寒论》
- 滋阴补阳中药序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刺激周期促排效应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 2011年
- 目的:观察滋阴补阳中药序贯联合来曲唑(LE)、尿促性素(HMG)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刺激周期的促排效应,为PCOS的中西医结合助孕治疗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将拟行促排卵治疗的47例PCOS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滋阴补阳中药序贯联合LE/HMG组(治疗组,26例,34个周期)和LE/HMG组(对照组,21例,30个周期),观察HCG日天数、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优势卵泡个数、HMG周期应用支数,比较两组在排卵率、周期妊娠率等方面的效果。结果:(1)治疗组治愈率35.3%,总有效率82.4%;对照组治愈率13.3%,总有效率60.0%(P<0.05)。(2)治疗组HCG日天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单卵泡发育周期70.6%与对照组单卵泡发育周期23.3%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HCG日直径≥14 mm卵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HCG日直径≥18mm卵泡数也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HMG周期应用支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3)治疗组排卵率82.4%(28/34),周期妊娠率35.3%(12/34);对照组排卵率60.0%(18/30),周期妊娠率13.3%(4/3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OHSS发生率5.9%;对照组发生率3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滋阴补阳中药序贯联合LE/HMG对PCOS的刺激周期有较好的促排效应。
- 赵娟谈勇
-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来曲唑尿促性素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0年
- 乳腺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是肿瘤微环境中重要的基质细胞,与乳腺癌预后呈负相关。TAMs具有高度可塑性,在不同因子刺激下可极化为经活化型巨噬细胞(M1型)或选择性活化型巨噬细胞(M2型)。目前研究认为,TAMs通常具有M2型巨噬细胞表型,在乳腺癌生长、浸润转移、免疫抑制、耐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TAMs在乳腺癌中作用分子机制及靶向TAMs的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 张颢赵娟于希忠
- 关键词: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肿瘤微环境乳腺癌靶向治疗
- 人参皂苷Rb1与小檗碱配伍对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5年
-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b1(Rb1)与小檗碱(BBR)配伍对肥胖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db/db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模型组(db/db组),人参皂苷Rb1组(Rb1组),小檗碱组(BBR组),人参皂苷Rb1和小檗碱配伍组(Rb1+BBR组),另设正常对照组(正常组)。Rb1组和BBR组分别按照20mg·kg-1体重腹腔注射Rb1和BBR,Rb1+BBR组按照20mg·kg-1体重同时腹腔注射Rb1和BBR,给药14 d后,取血测定血糖、胰岛素、血脂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脂联素水平,此外,检测肝脏甘油三酯含量。结果与db/db组比较,Rb1和小檗碱明显降低肥胖糖尿病小鼠的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P<0.05),同时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和游离脂肪酸含量(P<0.05)以及肝脏内TG含量,Rb1和小檗碱联合治疗后,相比Rb1组或者BBR组,以上糖脂代谢相关指标未见进一步下降;BBR组糖尿病小鼠的摄食量和体重以及附睾脂肪和肝脏重量明显减少(P<0.05或P<0.01),而Rb1组仅见肝脏重量显著下降(P<0.05),与BBR组比较,Rb1+BBR组的摄食量和体重以及附睾脂肪和肝脏重量未见显著性差异;Rb1组、BBR组和Rb1+BBR组,与db/db组比较,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P<0.05),血清TNF-α水平降低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人参皂苷Rb1和小檗碱均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紊乱,但是两者配伍使用未见到显著的增效作用。
- 尚文斌郭超于希忠赵娟张颢
- 关键词:人参皂苷小檗碱糖尿病
- 大黄素调节Sirt1表达改善脂肪细胞糖代谢的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脂肪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分化成熟的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检测10μmol/L的大黄素对脂肪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影响。以流式细胞术检测脂肪细胞对2-NBDG荧光葡萄糖类似物的吸收;以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葡萄糖转运蛋白4在细胞内的定位和表达;以qPCR检测Sirt1基因的mRNA的表达;以Western Blot检测Sirt1蛋白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葡萄糖吸收实验结果表明,大黄素可显著促进成熟脂肪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经10μmol/L大黄素处理脂肪细胞3h后,葡萄糖的吸收量平均增加了46.01%(P<0.05)。免疫荧光显示经大黄素处理的脂肪细胞的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显著从细胞内膜泡转位至细胞膜表面(P<0.01);同时,大黄素使Sirt1的基因表达与蛋白表达都显著增加(P<0.05),这可能是大黄素改善脂肪细胞葡萄糖代谢的机制之一。结论大黄素可能通过调节Sirt1表达改善脂肪细胞的葡萄糖代谢。
- 赵娟叶丽芳张颢于希忠尚文斌
- 关键词:大黄素SIRT1脂肪细胞
- 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组合物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紫晶枣或红枣20‑35份,山萸肉或乌梅8‑12份,生白芍或玉竹8‑12份,狗脊或杜仲8‑12份,桔梗或生姜5‑10份,连翘或...
- 张静远 杨东清赵娟林辰
- 大黄酒炙前后配伍山楂水煎液中7种成分含量测定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建立大黄酒炙前后配伍山楂水煎液中7种成分含量测定的方法,为大黄酒炙前后配伍山楂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Thermo-C18 endcapped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0.1%磷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柱温25℃,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10μL。结果水煎液中没食子酸、绿原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素甲醚7种成分均能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4.2%、100.3%、99.8%、102.8%、103.5%、98.5%、99.5%,RSD均小于2.7%。该方法的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酒大黄较生大黄除没食子酸含量升高外,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均不同程度下降。山楂与生大黄、酒大黄配伍后,水煎液中绿原酸含量有所上升。结论该方法可以用于大黄酒炙前后配伍山楂水煎液中7种成分的含量测定,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赵娟沈建平杨月东王新东
- 关键词:酒炙山楂高效液相色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