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丽

作品数:70 被引量:356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专利
  • 28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6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6篇水体
  • 21篇沉积物
  • 12篇沉水
  • 11篇表层沉积物
  • 10篇污染
  • 10篇沉水植物
  • 9篇底泥
  • 7篇生态
  • 7篇重金
  • 7篇重金属
  • 6篇水体透明度
  • 6篇水质
  • 6篇湖泊
  • 6篇
  • 5篇丹江口水库
  • 5篇有机磷
  • 5篇水库
  • 5篇水样
  • 5篇无机磷
  • 4篇悬浮物

机构

  • 70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东华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十堰市环境保...
  • 1篇长江生态环保...
  • 1篇无锡德林海环...
  • 1篇学研究院
  • 1篇浙江卓锦环保...

作者

  • 70篇赵丽
  • 62篇姜霞
  • 59篇王书航
  • 46篇陈俊伊
  • 44篇张博
  • 44篇王雯雯
  • 15篇李佳璐
  • 14篇郑丙辉
  • 14篇王坤
  • 7篇胡佳晨
  • 5篇王岩
  • 4篇郑朔方
  • 4篇吴志皓
  • 4篇姚程
  • 3篇储昭升
  • 3篇刘殊
  • 3篇高思佳
  • 2篇叶碧碧
  • 2篇王鹏飞
  • 1篇楼莉萍

传媒

  • 8篇环境科学研究
  • 6篇中国环境科学
  • 6篇环境工程技术...
  • 4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保护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环境化学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12篇2020
  • 6篇2019
  • 8篇2018
  • 7篇2017
  • 9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确定目标水域沉水植物恢复区域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目标水域沉水植物恢复区域的方法,包括:1.针对目标水域确定取样点,测量以下数据:水体深度、烧失量、不同梯度水深光照强度;2.获取各个取样点光合有效辐射的衰减系数K;3.计算出各个采样点沉水植物种群光补...
王书航姜霞王雯雯郑丙辉李佳璐张博胡佳晨王岩赵丽
模拟水体结冰和消融过程污染物迁移转化的试验装置
本发明涉及试验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模拟水体结冰和消融过程污染物迁移转化的试验装置。包括:透明的筒体,筒体的顶部为开口底部封闭,用于承装试验水体;透明的箱体,箱体的顶部开设有通孔,筒体穿过通孔设置在箱体中;第一制冷...
王书航张博姜霞王雯雯郭云艳赵丽陈俊伊蔡青
文献传递
湖库蓝藻水华控制技术发展、应用及展望被引量:1
2024年
蓝藻水华暴发会引起供水系统堵塞、水体异味、水生生物死亡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时还将威胁饮用水安全,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蓝藻水华控制技术对蓝藻水华防控至关重要。通过文献调研系统梳理了国内外蓝藻水华控制技术发展历程,综述了典型蓝藻水华控制技术及其适用范围、应用情况及优缺点等。结果表明:蓝藻水华控制技术总体分为物理控藻技术、化学控藻技术和生物控藻技术。从技术文献关键词时间发展脉络看,2010年之前国外蓝藻水华控制技术关键词多集中在絮凝、混凝等化学控藻技术,2010年后向水生植物抑藻等生物控藻技术发展;我国蓝藻水华控制技术关键词2010年前主要集中在鲢鳙鱼控藻、水生植物抑藻等生物控藻技术,2010年后超声波、机械除藻等物理控藻技术和絮凝等化学控藻技术快速发展,2015年后物理控藻技术进一步发展。国外蓝藻水华控制技术于20世纪50年代起步于化学控藻技术,2000年后研发了超声波、光波等物理控藻技术,2010年后主要以生物控藻和化学控藻技术为主;国内蓝藻水华控制技术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于针对小型水体的生物控藻技术,2000年后逐渐发展为针对大型湖库的机械除藻技术(物理控藻技术)。物理控藻、化学控藻技术的应急效果显著,但物理控藻技术存在成本高、长效性不足等缺点,化学控藻技术存在二次污染风险;而生物控藻技术存在见效慢、有外来物种入侵风险、生态系统被扰乱风险等生态安全问题,目前实际应用案例较少。未来应加快推进蓝藻水华控制技术优化筛选和示范应用,同时开展蓝藻水华控制技术与内外源污染控制、水生态修复等技术的集成应用,提高蓝藻水华控制效果。
曹晶袁静赵丽赵丽闫国凯高思佳高思佳储昭升
关键词:湖库蓝藻水华控制技术
样品池及多项水质指标检测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样品池及多项水质指标检测装置。所述样品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底面至少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具有高度差;所述池体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通过管道连通;所述第一箱...
黄威姜霞柳文莉刘星王坤蔡青赵丽陈俊伊陈星
文献传递
生态消浪潜坝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生态消浪潜坝,涉及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领域。主要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生态消浪潜坝,其包括:生态潜坝,生态潜坝包括潜坝和底栖生物,底栖生物投放在潜坝上;潜坝包括第一潜坝和多个第二潜坝,第一潜坝距离岸边预...
王书航王雯雯张博赵丽陈俊伊袁星
文献传递
湖泊水体DGT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湖泊水体DGT测试装置,包括:浮球和多个水样采样单元;每个水样采样单元均设置有DGT检测装置、水质多参探头检测装置和水样采集装置;其中水样采集装置包括:多个采样瓶,在每个采样瓶上设置有进样管和排气管;在每...
王书航吴志皓姜霞张博王坤王雯雯陈俊伊赵丽蔡青姚程
文献传递
蠡湖水体氮、磷时空变化及差异性分析被引量:28
2014年
蠡湖是一个典型处于从浊水藻型向清水草型转换过渡时期的浅水湖泊.根据2012~2013年周年的现场调查资料和历史监测资料,分析了水体氮、磷的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并探讨了水体氮、磷形态的时空差异及其相应的控制对策.结果表明,蠡湖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水体中氮、磷浓度仍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各采样点总氮(TN)浓度在0.74~4.93mg/L之间,平均值为1.35mg/L;总磷(TP)浓度在0.03~0.31mg/L之间,平均值为0.073mg/L.空间上,TN和TP浓度自东向西依次递减,呈现东蠡湖高于西蠡湖,沿岸区高于湖心区的趋势;季节上,TN、TP浓度呈现夏季、秋季较高,而冬季、春季低的特点;水体中氮主要以溶解态为主,DTN占TN的比例在35%~99%之间,平均为77.98%;而磷主要是以颗粒态的形态占优势,颗粒态磷占TP的比例在11%~90%之间,平均值为59%.多元统计表明,TN与DTN和总悬浮物(TSS)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但与TSS的相关性系数较小,而TP与DTP和TSS都呈显著正相关.因此,要降低水体中氮磷浓度,可以从减少通过干湿沉降进入湖泊水体的氮磷或者降低沉积物再悬浮、抑制底泥氮磷释放两个方面入手.
王书航王雯雯姜霞张博胡佳晨赵丽
关键词:氮磷富营养化生态修复
一种用于恢复沉水植被的水下补光系统
本发明涉及生态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恢复沉水植被的水下补光系统。一种用于恢复沉水植被的水下补光系统,包括:含有聚光单元、导光单元和散光单元的补光部分,以及以使所述补光部分稳定悬浮于水中的浮力部分;所述补光部分由高...
储昭升侯泽英高思佳叶碧碧赵丽
文献传递
岱海沉积物内源磷释放特征的研究被引量:17
2020年
岱海沉积物及水体营养盐浓度较高,内源污染释放风险大,水体营养盐浓度逐年上升.通过分析岱海西南湖区、东北湖区及中心湖区沉积物磷吸附动力学特征和吸附等温特征,计算沉积物NAP(native adsorbed phosphorus,吸附解吸态磷)浓度和EPC 0(equilibrium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平衡磷浓度),明确岱海各湖区沉积物磷的“源-汇”转换机制.结果表明:①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沉积物样品对磷的吸附动力学行为,且沉积物吸附磷的速率较快,最高吸附速率达11.45 g/(mg·min),在8 h内沉积物对磷的吸附可趋于平衡状态.②修正后的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R 2为0.9076~0.9742)能较好地描述沉积物对磷的吸附等温行为,且通过参数计算发现,岱海中心湖区的沉积物具有较高的磷吸附量,最大值为0.867 mg/g.③通过对比NAP含量、沉积物EPC 0与间隙水中SRP(soluble reactive phosphorus,可溶性活性磷)浓度,发现岱海中心湖区沉积物有较大的磷释放风险,西南湖区和东北湖区磷释放风险较小.④岱海中心湖区沉积物较高的NAP含量及pH导致该区内源磷释放风险加大.根据岱海沉积物磷释放呈现的区域性特征,在内源磷释放控制方面,可采取轻重结合的防控方式对岱海湖区进行重点防控.
黄威刘星赵丽陈俊伊郑朔方姜霞王书航
关键词:沉积物
高原深水湖泊沉积物重金属背景值研究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估被引量:10
2018年
为了解青藏高原湖区典型深水湖泊——羊卓雍错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水平及当前生态风险,以表层沉积物为基础,采用参考元素法计算研究区的重金属背景值,并对重金属生态风险状况进行了初步评估.结果表明:(1)羊卓雍错沉积物中重金属Cr、Ni、Cu、Zn、As、Cd、Hg和Pb的背景值分别为(27. 49±11. 39)(22. 53±4. 74)(15. 93±6. 44)(28. 22±9. 68)(11. 96±2. 34)(0. 22±0. 11)(0. 04±0. 03)(11. 59±5. 29) mg/kg.(2)羊卓雍错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指数为66. 96~227. 79,平均值为119. 45,各采样点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均处于低风险或中等风险,流域整体处于低风险.(3)羊卓雍错表层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顺序为Hg>Cd>As>Pb>Ni>Cu>Cr>Zn,各重金属生态风险指数范围为0. 97~123. 25,平均值在1. 01~56. 67之间,除Hg处于中等风险外,其余7种重金属均处于低风险状态.研究显示,参考元素法可便捷、准确地计算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湖泊的沉积物重金属背景值,当前羊卓雍错沉积物中重金属质量分数主要受背景值影响,而人类活动对重金属污染亦有贡献,需适当加强关注.
王坤张岚姜霞赵丽王书航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背景值风险评估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