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明
- 作品数:6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生物信息学评估GDF10的表达对头颈鳞状细胞癌的预后价值
- 2023年
- 评估生长分化因子-10(GDF10)的表达及其对头颈鳞状细胞癌(HNSCC)的预后价值。方法 从UCSC、TCGA数据库下载头颈鳞状细胞癌患者RNA-seq数据及相关临床信息,分析GDF10在各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估生存与预后价值,TIMER数据库分析GDF10表达与免疫浸润的相关性,QT-qPCR验证GDF10在HNSCC表达情况。结果 GDF10在大多数恶性肿瘤中低表达(p<0.001);在头颈鳞状细胞癌的非配对及配对样本中GDF10表达量较正常组织低(p<0.001);QT-PCR验证在HNSCC细胞株中GDF10mRNA表达较正常口腔角质细胞高;GDF10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肿瘤T分期(p=0.011)、临床分期(p=0.038)及治疗结局(p=0.013)相关;GDF10高表达组的总生存预后OS(p=0.021)及疾病特异性生存期DSS(p=0.003)较低表达组好,且ROC曲线表明GDF10预测预后的准确性较高(AUC = 0.813,CI = 0.755-0.870);GDF10表达与免疫浸润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GDF10在头颈鳞癌中低表达,该分子可能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和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相关,有望成为头颈鳞癌患者预后预测指标之一。
- 黄佳琳祝小婷谭明林晓宇苏纪平
- 关键词:头颈鳞癌生存预后生物信息学
- 难治性鼻-鼻窦炎黏膜胶原纤维沉积的研究
- 2014年
- 目的本研究观察难治性鼻-鼻窦炎(difficult-to-treat rhinosinusitis,DTRS)的鼻窦黏膜胶原纤维沉积程度,同时还探讨其与TGF-β1、嗜酸性粒细胞及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方法根据患者就诊时临床特点和纳入标准将51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分为难治组(12例)、复发组(14例)、初治组(15例)和对照组(10例)。术前对所有研究对象行血常规和鼻内镜检查,同时对术前鼻窦CT行LundMackay评分;术中取黏膜组织进行Masson染色、HE染色和ELISA检测。结果①难治组的黏膜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高于复发组、初治组和对照组;②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与TGF-β1浓度、黏膜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Lund-Mackay评分均有相关性;而与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无相关性。结论①鼻窦黏膜纤维组织增生可能是DTRS病理特征之一,可能与发病有关;②TGF-β1高表达、黏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丰富和高Lund-Mackay评分可能是胶原纤维沉积的危险因素。
- 李泳鹏谭明胡奇李杰恩
- 关键词:胶原纤维TGF-Β1嗜酸性粒细胞
- 鼻内镜改良切口的鼻中隔再次矫正术3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改良切口的鼻中隔再次矫正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鼻中隔矫正术火败的37例患者行鼻内镜下改良切口的鼻中隔再次矫正手术,手术切口即在鼻小柱后方、鼻中隔软骨尾端前缘,上自鼻中隔软骨尾端顶部,向下延至鼻腔底部;然后沿此缘依次切开皮肤及黏膜,暴露软骨膜,自前向后将鼻中隔黏膜及粘连的纤维组织切开分离,切除偏曲部分骨质。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2个月,鼻中隔偏曲矫正良好,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血肿、鞍鼻或鼻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改良切口的鼻中隔再次矫正手术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手术方式,可以对两侧鼻中隔黏膜之间粘连的纤维组织直接进行切开分离,具有…m少、视野清晰、容易分离、黏膜张力小不易损伤、手术时间短等优点,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大大降低了鼻中隔再次矫正术的难度和风险,术后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谭明李泳鹏邹帆姚东方李杰恩
- 关键词:鼻内镜改良切口鼻中隔鼻中隔矫正
- 颌骨囊肿术后异物残留并感染1例被引量:1
- 2013年
- 1病例报告
患者张某.47岁.2012年初出现左侧鼻塞伴左面颊部肿胀,当地医院就诊为上颌骨囊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症状无明显减轻。2012年5月患者以左侧鼻塞伴面颊部肿胀为主诉.在当地县人民医院行上颌骨囊肿切除术.术后给予抗炎等治疗.半年后症状无改善情况下.进行鼻窦CT复查.发现左侧上颌骨内肿瘤.考虑恶性可能性大。建议进一步行MRI。
- 谭明李杰恩
- 鼠药中毒致鼻出血2例被引量:1
- 2014年
- 1 病例报告例1,患儿兰某,男,4岁11个月,因“反复鼻出血4d”急诊入院.患儿4d前出现左鼻腔出血,量约50ml,色鲜红,自行压迫后血止.但后仍反复出血,出血量总计约200ml,堵住前鼻孔后血自口腔吐出.查体:T:37.1℃,神志清楚,左面部见数个抓伤伤口,伤口瘀青,部分伤口已结痂.手背、脚背皮肤输液进针点见淤青,下颌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其它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情况:右侧鼻腔见血痂残留,左侧鼻腔见填塞物脱出,少量渗血,出血点未明确.
- 胡琦姚东方李杰恩谭明
- 关键词:鼻出血鼠药中毒
- 水杨酸钠通过抑制NFkB通路影响喉癌Hep-2细胞生长
- 2022年
- 探讨水杨酸钠( Sodium salicylate,SS)对人喉癌Hep-2细胞的增殖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用1mM、5mM水杨酸钠分别作用人喉癌Hep-2细胞株、人正常口腔角质HOK细胞株24h和48h,各分为空白组、1mMSS24h组、1mMSS48h组、5mMSS24h组、5mMSS48h组5组。运用FQ-PCR技术检测Hep-2细胞和HOK细胞中NFkB1mRNA表达水平及在SS处理下Hep-2细胞NFkB1的mRNA表达量变化;运用CCK8技术检测不同处理组中Hep-2和HOK细胞培养不同时间(24h、48h、72h、96h)的增殖情况。结果 FQ-PCR显示:Hep-2细胞中NFkB1 的mRNA表达量高于HOK细胞(P<0.05);各SS处理组中Hep-2细胞NFkB1的mRNA表达量较对照组下降(P<0.05),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CCK8结果显示:SS明显抑制Hep-2的增殖(P<0.05),培养48h时,各SS处理组(1mM24h组、1mM48h组、5mM24h组、5mM48h组)较对照组比抑制率分别为:16.3%、33.8%、43.5%、57.1%;培养72h时,各SS处理组抑制率分别为:19.7%、43.2%、46.9%、65.8%;培养96h时,各SS处理组抑制率分别为:35.4%、45.6%、53.4%、68.7%,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而SS对HOK细胞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P<0.05),培养48h时5mM24h组、5mM48h组分别和对照组比较抑制率为:64.8%、49.3%;培养72h时1mM48h组、5mM48h组分别和对照组比较抑制率为26.9%、34.2%;培养96h时5mM24h组和对照组比较抑制率为13.7%,但无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水杨酸钠可抑制喉癌Hep-2细胞中NFkB1的 mRNA表达以及细胞的生长,NFkB1可能参与水杨酸钠对喉癌增殖的抑制作用。
- 叶莞丽谭明易健启苏纪平
- 关键词:水杨酸钠喉癌细胞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