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桂仪 作品数:14 被引量:32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氯通道阻滞剂(DIDS)对左室肥厚心肌心室有效不应期及心室颤动阈值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氯通道阻滞剂DIDS对左室肥厚心肌心室有效不应期及心室颤动阈值的影响。方法32只10周龄雄性自发高血压大鼠随机分成非DIDS处理组及3个DIDS不同剂量处理组,每组8只,取8只雄性Wistar大鼠作为对照... 黄至斌 伍卫 方昶 袁桂仪关键词:左室肥厚 氯通道 电生理 心室颤动阈值 文献传递 国人Brugada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中国Brugada综合征的发病现状、临床特征和诊治情况。方法选择1998年1月至2013年6月在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中以"Brugada"为自由词或关键词,检索国人发表的Brugada病例182例。采用回顾性方法,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Brugada综合征患者男女之比14.7∶1,中位年龄41岁;25例有家族猝死史,5例有家族Ⅰ型Brugada波。72.3%有晕厥史,晕厥年龄(43.0±12.0)岁。39.0%记录到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心室颤动。71例行心电生理检查,阳性率49.3%。药物激发试验阳性率为92.9%。10例误诊。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植入占指南推荐的19.8%。猝死率8.2%,猝死年龄(48.7±16.7)岁。结论近15年来中国报道182例Brugada综合征,其特点:累及年龄广,中青年为主,男性居多,晕厥为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药物激发试验及心电生理检查阳性率高,治疗现状不规范,ICD植入率低,猝死率高。 孟娟 雷娟 方昶 袁桂仪 周淑娴关键词:心血管病学 BRUGADA综合征 发病现状 房颤患者中性粒细胞CD11b变化及与左房内径的相关性 2019年 【目的】研究房颤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11b水平变化及其与左房内径的相关性,探讨房颤的炎症机制。【方法】收集房颤组与窦律组临床资料,采血检测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水平,同时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结果】纳入房颤组85例,年龄37~82岁,男性35例,女性50例,包括阵发性房颤36例,持续性房颤26例,永久性房颤23例;窦律组57例,年龄35~78岁,男性21例,女性36例。房颤组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高于窦律组(P<0.01);左房内径大于窦律组(P<0.01);心脏瓣膜病、中性粒细胞CD11b及左房内径是房颤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阵发性房颤发作时及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上调,提示炎症与房颤密切相关;中性粒细胞CD11b水平与左房内径相关,炎症可能参与了房颤的心房结构重构;房颤血栓栓塞高危患者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上调,炎症水平可能对房颤血栓栓塞危险分层有一定指导意义。 袁桂仪 周淑娴 农美丹 张玉玲 黄波水关键词:心房颤动 左房内径 短期高糖血症对兔心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短期高糖血症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氧嘧啶致1型糖尿病兔模型为糖尿病(DM)组,并设正常对照组(Con组)。分别在成模后2周和4周,使用心脏多普勒超声和左室导管检查评价心脏功能,并行病理学检测。结果与Con组比较,DM 2周组(DM 2W)心功能指标无明显变化;DM4周组(DM 4W)超声检测示E/A倒置,舒张早期充盈减速时间延长,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改变。左室导管检查示左室舒张末压升高(7.55±0.31 vs 3.32±0.34mmHg,DM 4W vs Con,P<0.05),松弛时间常数延长(21.92±4.65 vs 12.64±3.21ms,DM 4W vs Con,P<0.05),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降低。结论 1型糖尿病兔模型4周高糖血症可导致心脏出现明显的舒张功能减退,收缩功能无下降。 董睿敏 王景峰 周淑娴 袁桂仪关键词:糖尿病 高糖血症 心力衰竭 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CD36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46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表达水平,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及冠状动脉病变的Gensini′s评分将患者进行分组,比较各组CD36水平的差异;用多重线性回归筛选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5.8±8.1)%vs.(42.0±2.2)%,P<0.01];CD36的阳性率随着Gensini′s评分的升高而升高(P<0.01);多重线性回归显示CD36和HDL-C是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36表达水平升高,CD36水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雷娟 罗招凡 魏菁 周淑娴 张玉玲 袁桂仪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单核细胞 CD36 冠状动脉狭窄 60例心室颤动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总结心室颤动(简称室颤)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可能影响室颤患者死亡的因素。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1年3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住院并发生室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入选室颤患者60例,年龄65.6±13.1岁,男女比例3.6∶1,冠心病占83.3%。60例室颤患者均发生晕厥,死亡38例(63.3%),仅3例植入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生存组患者发生室颤到除颤的时间均在5min之内,明显小于死亡组。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和心力衰竭是室颤患者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OR值分别为4.3699和6.5218。结论室颤患者发病年龄大,男性多于女性,晕厥及死亡发生率高,及时电除颤是提高室颤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雷娟 李涓萍 方昶 袁桂仪 周淑娴 王景峰关键词:心血管病学 心室颤动 心源性猝死 心脏除颤 现代教育技术结合TBL+LBL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14年 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不利于诊断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诊断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鉴于LBL和TBL教学模式各自有其优缺点,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将TBL和LBL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改善教学质量。 雷娟 薛声能 马丽萍 周淑娴 罗颖嘉 袁桂仪 魏力关键词:教学改革 TBL教学模式 现代教育技术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贫血现象的初步临床分析 2005年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贫血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7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1例,女125例;NYHA 心功能Ⅲ及Ⅳ级115例(41.7%);平均年龄(69.2±11.0)岁。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贫血现象及其影响因素。【结果】①276例患者中,81例(29.4%)诊断为贫血(血红蛋白101.5g/L±13.0g/L);②贫血患者中以女性、NYHAⅢ或Ⅳ级者居多(P<0.05),血清肌酐水平较高(P<0.01),血清白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低(P<0.01);③NYHA 分级与血红蛋白浓度呈弱负相关;④年龄、基础心脏病、是否合并糖尿病、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左室舒张末内径在贫血与非贫血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现象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以女性患者多见,心功能及肾功能损害均较严重,同时存在血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偏低等营养不良的表现。 袁桂仪 伍卫 李益清 周淑娴 方昶关键词:贫血 缬沙坦对自发高血压大鼠左室肥厚心肌Kv4.2表达的影响 2013年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自发高血压大鼠(SHR)左室肥厚心肌Kv4.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6只10周龄雄性SHR随机分成缬沙坦组和非缬沙坦组各8只:8只10周龄Wistar-Kyoto大鼠为对照组。喂药8周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动脉收缩压、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心肌Kv4.2的表达。结果:非缬沙坦组和缬沙坦组LVMI明显大于对照组(3.7+0.02 mg/g and 3.2-0.03mg/g vs 2.5±0.03mg/g,P<0.0叭),非缬沙坦组LVMI明显大于缬沙坦组(3.7±+0.02 mg/g vs 3.2+0.03 mg/g,P<0.001);非缬沙坦组和缬沙坦组左心室心肌Kv4.2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缬沙坦组左心室心肌Kv4.2的表达明显高于非缬沙坦组(P<0.01)。结论:缬沙坦通过逆转SHR左室心肌肥厚提高左室心肌Kv4.2的表达。 黄至斌 林茂欢 袁桂仪关键词:心肌肥厚 HCN4基因体外转染大鼠MSCs建立起搏离子通道 2013年 目的:通过构建HCN4腺病毒载体,以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为基因转染的平台,观察HCN4外源基因对MSCs转染效果及其功能表达。方法:携带HCN4腺病毒载体体外转染MSCs,测定转染效率,免疫荧光法测定HCN4蛋白表达,膜片钳全细胞记录If电流。结果:携带HCN4腺病毒载体体外转染MSCs后可检测到HCN4蛋白及If电流表达。结论:携带HCN4腺病毒载体转染大鼠MSCs后可使MSCs表达HCN4蛋白及If电流,可为生物心脏起搏治疗提供合适的靶基因及种子细胞。 袁桂仪 伍卫 周淑娴 张玉玲 雷娟关键词:HCN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基因转移 离子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