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丹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2
供职机构:太康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成像
  • 5篇磁共振
  • 3篇低场
  • 3篇MRI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颅脑
  • 1篇低场MR
  • 1篇低场磁共振
  • 1篇低场强
  • 1篇低场强MRI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栓塞
  • 1篇对比剂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序列对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畸形
  • 1篇血管瘤
  • 1篇血性

机构

  • 9篇太康县人民医...
  • 5篇郑州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9篇袁丹
  • 8篇范辉
  • 6篇岳恒志
  • 6篇王文献
  • 6篇程敬亮
  • 3篇任翠萍
  • 3篇张炎
  • 3篇孙传顺
  • 2篇刘园园
  • 2篇赵庆龄
  • 1篇朱文峰
  • 1篇朱亚洲

传媒

  • 3篇中国CT和M...
  • 1篇现代医用影像...
  • 1篇河南职工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低场MR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2009年
目的评估低场MR对乳腺癌的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近3年间(2005年5月至2008年6月)资料完整的乳腺MRI检查并经手术(或穿刺)后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及MRI等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8~86岁,平均49岁,大多数为浸润性导管癌(20例)及髓样癌(16例),只有4例为浸润性特殊型癌,黏液腺癌,本组研究显示MRI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6%、86.5%、89.5%。结论乳腺癌的MRI表现较有特异性,MRI为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影像学手段,特别是MRI增强扫描可极大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成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最佳影像手段。
王文献范辉袁丹岳恒志程敬亮任翠萍张炎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乳腺癌
颅脑DWI成像技术在诊断早期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颅脑DWI成像技术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早期脑梗死病例46例,以时间窗分为超急性期(〈6 h)6例,急性期(6~24 h)28例,亚急性期(24~72 h)12例。均行常规T1WI、T2WI及DWl成像检查,并经MRI复查,对比二者发现病灶的敏感度、病灶显示范围之间的差异,并计算病灶区ADC及r ADC值。结果 DWI在病灶敏感度、显示范围及对比度等方面均优于常规MRI诊断(P〈0.05),病灶区ADC及r ADC值均曾下降趋势。结论与常规MRI相比,DWI能够更及时地发现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脑缺血变化,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范辉孙传顺聂方华赵庆龄袁丹
关键词:早期脑梗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CT及MRI诊断
2008年
目的探讨CT及MRI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的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资料完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脑内CA患者的CT及MRI资料,重点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脑内海绵状血管瘤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周围无或轻度水肿,无占位效应,CT平扫为稍高密度影,钙化占68.7%,增强扫描大都无强化;MRI表现为桑椹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增强后病灶大都无强化;MRA检查未见异常血管。结论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较有特异性,MRI对脑实质内CA的检出率优于CT检查,可明确诊断。
王文献范辉岳恒志袁丹程敬亮任翠萍张炎
关键词:脑血管畸形海绵状血管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低场磁共振FLAIR序列对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 FLAIR序列对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低场强MRI FLAIR序列及CT所见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磁共振FLAIR序列对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检出率为99.5%,CT为71.4%。结论磁共振FLAIR序列对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敏感性明显优于CT和常规MRI,可作为本病的常规检查手段。
范辉王文献袁丹岳恒志程敬亮任翠萍张炎
关键词:FLAIR序列蛛网膜下腔出血
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价值分析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价值分析。方法通过对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6例缺血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和MRI检测,观察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符合情况。结果多层螺旋CT和MRI对Ⅱ期和Ⅲ期诊断结果同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00%,两种诊断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对Ⅰ期诊断结果同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8.75%, MRI诊断结果同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00%,两种诊断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和MRI均可明确诊断Ⅱ期和Ⅲ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 MRI在Ⅰ期缺血性股骨头坏死诊断较多层螺旋CT具有明显优势, MRI对诊断缺血性股骨头坏死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范辉孙传顺赵庆龄袁丹朱亚洲
关键词:多层螺旋CTMRI缺血性股骨头坏死
64排螺旋CT与MRI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析64排螺旋CT与MRI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对比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4年12月至2017年2月,研究对象:66例在我院就诊检查的肺动脉栓塞患者,经DAS检出栓子75处为标准,其采用随机等分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MRI血管成像检查,实验组33例患者则给予64排螺旋CT检查,观察其诊断效果及图像质量。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性及栓子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图像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动脉栓塞患者给予64排螺旋CT检查的检查准确性远高于MRI,CT检查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杨西可袁丹朱文峰姚李方
关键词:64排螺旋CT肺动脉栓塞
低场MRI应用顺磁性对比剂的有效性探讨(附316例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低场MRI应用顺磁性对比剂的有效性及对比剂用量、给药速度和成像时间等。方法316例全身各部位病变患者以0.15-0.2mol/kg的剂量,在60 s内注完行Gd-DTPA增强扫描,观察其增强效果。结果本组316例病灶强化的有278例,占88.0%,平扫时发现1-2个病灶,增强后发现多个病灶强化的12例,8例平扫未见病变显示了强化,4例于延迟强化扫描发现新病灶。结论低场MRI应用以上顺磁性对比剂剂量及注射速度临床应用安全,副作用小,增强效果好,尤其对病变涉及血脑屏障(BBB)结构的显示有重要作用,可为临床提供精确诊断。
王文献范辉岳恒志袁丹刘园园程敬亮
关键词:低场强MRIMRI增强扫描
脑干脑炎的MRI诊断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脑干脑炎的MRI表现特点,探讨MRI对脑干脑炎的诊断价值。(探讨脑干脑炎的MRI表现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对2007.06~2009.12收治的19例脑干脑炎的临床及影像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干脑炎MRI表现为桥脑、中脑及延髓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FIR序列呈高信号改变,且以桥脑和中脑多见,延髓少见。按病变部位可将脑干脑炎分为两种类型:1、单纯脑干脑炎(12例),2、脑干炎症同时合并(其他部位)大脑半球白质及深部核团(特别是丘脑)等部位病变(7例)。结论脑干脑炎是神经系统的一种急重症,MRI可以准确而可靠地反映脑干脑炎的病变性质、部位及程度,是诊断脑干脑炎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临床治疗起重要作用。
王文献范辉岳恒志袁丹刘园园程敬亮
关键词:脑干脑炎MRI
颅脑MRI运动伪影的预防策略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颅脑MRI运动伪影产生的原因和预防策略,寻求一种能有效抑制和消除颅脑MRI运动伪影产生的方法,以提高图像质量和工作效率。方法采用稍硬质的海绵,设计并制作了2cm×8cm×23cm,3cm×8cm×23cm,4cm×8cm×23cm等3种规格的海绵垫,配合使用颅脑(正交)线圈进行颅脑MRI检查。结果采用"加垫法"行颅脑MRI检查1630例。其中,一次性扫描成功1624例(99.6%),失败6例(占0.4%);在扫描失败的6例患者中,第2次扫描时配合使用医用绷带成功4例,失败2例。结论采用"加垫法"行常规颅脑MRI扫描,方法简单、可靠,可有效抑制和消除运动伪影的产生,提高图像质量和工作效率。
王文献岳恒志孙传顺范辉袁丹程敬亮
关键词:颅脑MRI检查图像运动伪影海绵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