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薛山

作品数:15 被引量:130H指数:8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89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皮瓣
  • 9篇缺损
  • 7篇外科
  • 6篇动脉
  • 6篇外科皮瓣
  • 5篇组织缺损
  • 5篇显微外科
  • 4篇旋髂浅动脉
  • 4篇软组织
  • 4篇浅动脉
  • 4篇髂骨
  • 3篇软组织缺损
  • 3篇手术
  • 3篇皮肤缺损
  • 3篇外科手术
  • 3篇显微外科手术
  • 3篇骨间
  • 3篇骨皮瓣
  • 3篇骨移植
  • 3篇背侧

机构

  • 15篇解放军第89...
  • 1篇潍坊医学院

作者

  • 15篇潘朝晖
  • 15篇薛山
  • 12篇蒋萍萍
  • 9篇赵玉祥
  • 9篇李洪飞
  • 9篇王剑利
  • 5篇刘学胜
  • 2篇李建娜
  • 2篇王昌德
  • 2篇高朋
  • 1篇叶兴华
  • 1篇袁勇
  • 1篇王大伟

传媒

  • 4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实用手外科杂...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潍坊医学院学...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臂背侧嵌合骨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为前臂背侧嵌合骨皮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22例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测骨间后动脉皮支分布,支配尺侧腕伸肌神经支与血管交叉点血管的外径及骨间后动脉与前动脉吻合情况。同时观测尺骨茎突近端5cm范围内,尺骨背侧骨膜血管支数目及血运来源。结果骨间后动脉沿途发出6-10个皮支,在深筋膜浅层形成丰富血管网吻合。可分为两种类型,Ⅰ型:间隔1-2cm发出皮支(15例);Ⅱ型:分远、近两组(7例)。支配尺侧腕伸肌神经支与血管交叉点动脉外径(1.4±0.2)mm。在尺骨茎突近侧(2.4±0.5)cm处骨间后动脉与前动脉腕背支形成恒定吻合。尺骨茎突近侧5cm范围内,骨间后动脉向尺骨远段发出(3.0±0.8)支骨膜支(19例);骨间后动脉发出2支骨膜支,骨间前动脉背侧支发出1支骨膜支(2例);骨间前动脉背侧支发出2支骨膜支(1例)。结论以骨间后动脉为蒂可切取前臂背侧皮瓣、尺骨远端骨瓣形成嵌合组织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合并小块骨组织缺损。
潘朝晖蒋萍萍王昌德薛山
关键词:骨间后动脉尺骨
应用穿支皮瓣治疗下肢远端慢性骨髓炎并皮肤缺损被引量:23
2010年
目的 探讨游离或带蒂穿支皮瓣在治疗下肢远端慢性骨髓炎并皮肤缺损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穿支皮瓣游离或带蒂移位修复胫前及足踝部慢性骨髓炎并皮肤缺损28例.游离移植13例: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胫前2例,踝前3例,足背2例,足跟2例;小腿外侧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4例.带蒂移位15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胫前4例,修复内踝2例;腓动脉外踝后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跟6例,外踝及足背各1例;第1跖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近节(足母)趾背侧1例.抗生素液灌流伤口7例,万古霉素明胶海绵残腔填塞8例.结果 1例胫后动脉穿支皮瓣出现静脉回流不足,表浅坏死,自行愈合,其余皮瓣无坏死.随访6个月~2年,2例复发,分别经1次和2次手术后愈合,其余均一期愈合,皮瓣外形满意.3例行二期骨移植.最后一次随访时,患者可行走,患肢完全负重,按足部疾患治疗效果标准评定平均为84.5分.结论 游离或带蒂穿支皮瓣血供良好,可用于治疗残腔不大的慢性骨髓炎并皮肤缺损.
潘朝晖王剑利蒋萍萍薛山刘学胜
关键词:慢性骨髓炎穿支皮瓣
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皮瓣修复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被引量:22
2010年
目的 探讨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皮瓣修复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的应用特点.方法 2008年2月至2009年4月应用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皮瓣修复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5例,男4例,女1例;年龄22~44岁,平均31.2岁.车祸伤3例,机器挤压伤2例.掌骨2例,足2例,腓骨1例.皮肤缺损面积5 cm×2 cm~16 cm×5 cm.骨瓣切取范围2 cm×1 cm×0.8 cm~8 cm×2 cm×0.5 cm,皮瓣切取范围6cm×3 cm~18 cm×6 cm.血管吻合除1例动脉端侧吻合外,均采用端端吻合方式.骨瓣以钢板螺钉固定4例,克氏针固定1例.结果 1例术后第2天出现动脉危象,探查后发生皮瓣边缘浅表性坏死,经植皮愈合,其余皮瓣全部存活.供区伤口8~27 d愈合.全部患者随访8~19个月,皮瓣外观满意,无须特殊保护.骨愈合时间3~6个月.髋部外形轮廓未改变,无髋区疼痛,无瘢痕增生.修复手部缺损者患手恢复握持功能,基本恢复对掌功能;修复下肢缺损者患肢可负重,无疼痛.结论 旋髂浅动脉穿支嵌合骨皮瓣供区损伤小,是修复小面积骨缺损,尤其是合并较大范围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方法.
潘朝晖蒋萍萍薛山刘学胜李洪飞赵玉祥
关键词:外科皮瓣骨移植显微外科手术
游离前臂背侧双叶串联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二例被引量:2
2009年
跨越手指和手掌、多指以及1指多处的手部软组织缺损伴肌腱、骨或关节外露时,常需要皮瓣覆盖。由于创面相互分割,临床上很难用单一完整皮瓣一期修复。我们应用游离前臂背侧双叶串联皮瓣修复2例手部皮肤缺损,效果良好。
潘朝晖蒋萍萍王剑利薛山刘学胜
关键词:手部皮肤缺损前臂背侧手部软组织缺损关节外露一期修复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与穿支皮瓣技术联合治疗四肢严重挤压伤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负脏封川引流(VSD)技术与穿支皮瓣技术联合治疗四肢严重挤压伤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11月至2010年6月采用VSD技术联合穿支皮瓣技术治疗四肢严重挤压伤创面30例,男23例,女7例;年龄18~65岁,平均32.3岁。所有患者在平均使用VSD敷料9.4d后以穿支皮瓣覆盖创面。其中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13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串联旋髂浅动脉穿支髂骨骨皮瓣5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串联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1例,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与第2足趾组合移植1例,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3例,带蒂腓动脉外踝后上穿支皮瓣6例,带蒂脐旁穿支皮瓣1例。结果股前外侧皮瓣1例近端边缘坏死,1例发生延迟感染,经换药后愈合,其余患者均一期愈合。5例股前外侧皮瓣供瓣pt前植皮,其余供瓣区直接缝合。所有患者术后获6个月至2年(平均1.2年)随访,皮瓣质地粱软,外形较满意。供区尤癜痕疙瘩形成及瘢痕增牛。二期有4例行肌腱晕建手术,2例行股前外侧皮瓣行修整术,1例行分指术,1例行植骨术。术后于部均恢复握持、夹挹功能,下肢可无痛行走。结论一期清创、行VSD,延期行穿支皮瓣术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四肢严霞挤压伤创面。
潘朝晖蒋萍萍王剑利薛山赵玉祥李洪飞
关键词:外科皮瓣引流术显微外科手术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联合腹股沟皮瓣急诊拇指再造术临床观察
2013年
目的观察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联合腹股沟皮瓣急诊拇指再造术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年2月-2012年5月,我科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联合腹股沟皮瓣急诊拇指再造术修复拇指缺损12例。结果临床应用12例,皮瓣无感染、坏死;拇指残端与髂骨均发生骨性融合,平均随访1.2年,再造拇指无皮肤萎缩、溃烂不愈及植骨吸收现象,再造拇指末端掌侧两点感觉辨别实验平均12mm;拇指对指、对掌功能良好。结论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联合腹股沟皮瓣急诊拇指再造术后,拇指外观佳、感觉可,植骨区感染风险小、愈合快,功能佳。
王大伟潘朝晖薛山
关键词:髂骨瓣腹股沟皮瓣拇指
游离前臂背侧皮瓣的应用解剖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为以骨间后动脉为蒂的游离皮瓣提供解剖基础。方法:用20侧成尸上肢标本,观测骨间后动脉在前臂下1/3区穿支数目、位置、外径以及最粗皮支到尺骨茎突远端的距离;测量支配尺侧腕伸肌神经支与骨间后动脉交叉处血管外径和到最粗穿支发出点的距离。同时观察前臂后皮神经分布。结果:骨间后动脉在前臂下1/3有(3.0±1.1)条穿支,去除外径小于0.2mm者,还有(2.6±0.8)条。穿深筋膜点穿支外径(0.4±0.2)mm,发出点外径(0.5±0.3)mm(P>0.05)。最粗穿支从穿深筋膜点和发出点到尺骨茎突远端的距离分别为(5.5±1.1)cm和(5.6±1.6)cm(P>0.05)。神经支和血管交叉处动脉外径(1.5±0.2)mm。最粗穿支发出点到交叉处距离(10.8±3.3)cm。前臂后皮神经在前臂位于脂肪和深筋膜层间,其终末支支配前臂背侧下1/3皮肤感觉。在前臂中、下1/3交界处神经横径(0.4±0.2)mm,距离肱骨外上髁和尺骨茎突远端连线垂直距离(1.2±0.6)cm。结论:以骨间后血管为蒂可在前臂下1/3设计游离皮瓣,携带前臂后皮神经可构成感觉皮瓣。
潘朝晖王剑利蒋萍萍王昌德薛山
关键词:外科皮瓣骨间后动脉
游离旋髂浅动脉髂骨膜骨瓣的设计与应用
2012年
目的: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髂骨膜骨瓣修复难治性骨不连、骨缺损的应用特点。方法:从2009年2月~2011年2月设计、应用旋髂浅动脉髂骨膜骨瓣治疗难治性骨不连、骨缺损20例,其中舟状骨骨折骨不连并近端坏死8例,管状骨骨不连并骨缺损7例,手、足肿瘤术后骨缺损5例。以定期X片检查及临床症状分析判断骨愈合情况。结果:本组切取髂骨膜骨瓣平均时间52.4min,平均血管蒂长4.2cm,动脉平均管径0.8mm,伴行静脉平均管径0.7mm。骨瓣大小7cm×2cm×0.8cm~1cm×0.8cm×0.5cm。切口1期愈合。所有患者获得6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骨愈合时间:舟状骨骨不连3.9个月,管状骨骨不连并缺损3.4个月,手足肿瘤性骨缺损2.2个月。供区无疼痛,无瘢痕增生及瘢痕疙瘩。2例髋部外形轮廓略凹陷。1例大腿外侧皮肤感觉减退,4个月后自行恢复。结论:以旋髂浅动脉为蒂可成功切取游离骨膜骨瓣治疗难治性骨不连、骨缺损,供区损伤小。
潘朝晖蒋萍萍薛山刘学胜李洪飞赵玉祥
关键词:血管化骨移植骨折骨不连骨膜骨缺损
中前足骨与软组织缺损的一期显微重建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中前足骨与软组织缺损一期显微重建的新方法。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分别以旋髂浅动脉蒂髂骨骨皮瓣或以股前外侧皮瓣血流桥接髂骨骨皮瓣、骨瓣重建的12例中前足复合缺损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9例,女3例;年龄17~58岁,平均41.2岁;创面面积16cm×3cm~20cm×16cm。术后采用临床及放射学方法评估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切取髂骨骨皮瓣11例,髂骨瓣1例,其中骨瓣体积4cm×1cm×1cm-8cm×2cm×1cm,皮瓣面积5cm×3cm-18cm×6cm。8例以股前外侧皮瓣为血流桥接皮瓣,皮瓣体积10cm×5cm~25cm×11cm。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5个月,均获得骨愈合,骨愈合时间平均为3.8个月,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6.2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中足评分平均为73.7分,外观满意度评分平均为6.4分。结论旋髂浅动脉蒂的髂骨骨皮瓣是重建中前足复合缺损的一种可选择的方法。与股前外侧皮瓣组合使用,能有效覆盖广泛的软组织缺损。
潘朝晖王剑利薛山李洪飞赵玉祥蒋萍萍高朋
关键词:外科皮瓣复合缺损
改良髂骨骨皮瓣游离移植治疗掌背复合组织缺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总结游离改良的以旋髂浅动脉为蒂的髂骨骨皮瓣重建掌背骨与软组织缺损体会。方法2009年3月-2012年3月,应用骨皮瓣修复掌背复合组织缺损7例,平均年龄42.9岁。伤肢均为右手.合并不同程度伸肌腱损伤2例:合并腕骨骨折、脱位2例;掌指关节损伤3例;指骨骨折3例。受伤至再手术时间平均为18.6d。术后7d开始功能练习。定期复查,了解植骨愈合、关节活动度、握力大小、皮瓣感觉恢复及供区副损伤,完成患肢手臂肩残疾问卷表及供区可视疼痛评估表。结果本组皮瓣全部成活.5例甲级愈合,2例乙级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植骨远端2.3个月,近端2.7个月。随访12~24个月,腕关节平均掌屈38.6°,背伸42.9°,尺偏21.4°,桡偏22.9°。受累掌指关节平均活动度35.7°。患侧平均握力13.9kg。3例皮瓣平均静态两点辨别觉13.7mm,余皮瓣仅恢复深触觉。平均手臂肩残疾问卷评分12.1分。所有患者术后2周可行走,术后3个月轻微疼痛1例,术后1年供区瘢痕平软,无疼痛。结论游离改良的以旋髂浅动脉为蒂的髂骨骨皮瓣可成功治疗掌背部骨与软组织缺损,供区损伤较小。
蒋萍萍潘朝晖赵玉祥薛山李洪飞李建娜
关键词:皮瓣血管化骨移植髂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