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欣欣

作品数:8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黄土
  • 2篇新生代
  • 2篇剖面
  • 2篇黄土-古土壤...
  • 2篇古土壤
  • 2篇古土壤序列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学
  • 1篇地质记录
  • 1篇东亚季风
  • 1篇新生代地层
  • 1篇岩石
  • 1篇岩石磁学
  • 1篇源区
  • 1篇植被
  • 1篇中国黄土
  • 1篇碳同位素
  • 1篇碳同位素记录
  • 1篇天山北麓
  • 1篇同位素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8篇董欣欣
  • 4篇丁仲礼
  • 3篇杨石岭
  • 3篇唐自华
  • 3篇季军良
  • 3篇罗攀
  • 3篇王旭
  • 2篇朱敏
  • 1篇肖举乐
  • 1篇黄宝春
  • 1篇蒋汉朝
  • 1篇陈祚伶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第十届全国第...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南阳盆地PETM事件的高分辨率碳同位素记录被引量:13
2010年
PETM事件是发生在古新世-始新世界线附近、由大量甲烷注入大气圈引发的全球快速增温事件.生物地层和同位素地层研究表明,南阳盆地玉皇顶剖面的湖相泥灰岩沉积完整地记录了PETM事件,其δ13C值负偏幅度达6.1‰,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分辨率最高的PETM记录.记录显示,PETM事件在2cm厚的泥灰岩沉积中触发,其δ13C值由-3.2‰迅速降低到-5.2‰,表明大量甲烷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出来,其原因很可能同灾难性地质事件有关.全球记录对比表明,PETM事件可以概括为三阶段模式:δ13C值的快速负偏、继续缓慢负偏和逐渐回返,分别对应于甲烷的快速释放、继续缓慢释放和逐渐消耗.
朱敏丁仲礼王旭陈祚伶蒋汉朝董欣欣季军良唐自华罗攀
关键词:PETM碳同位素温室气体南阳盆地
基于多剖面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粒度反演源区距离
黄土高原是东亚季风研究的核心地区之一。在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序列研究中,粒度分析是最为常见的研究手段之一。尽管前人已对黄土的粒度组成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鉴于粒度变化受到季风强度、源区距离、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沉积...
董欣欣
晚新生代天山抬升:岩石磁学记录及与其他记录的比较
唐自华黄宝春董欣欣丁仲礼
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生代地层时代研究被引量:19
2010年
对准噶尔盆地南缘金沟河剖面进行了磁性地层学研究,建立了该剖面精细的磁极性年代框架,并探讨了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生代地层的年代。金沟河剖面出露的新生代地层厚约4160m,由老到新依次为安集海河组、沙湾组、塔西河组、独山子组和西域组。通过系统热退磁和剩磁测量,1285块样品获得特征剩磁,并由此建立该剖面自出露的安集海河组底部至西域组中部厚约3250m地层的磁极性柱。根据该剖面极性柱的变化特征和剖面中发现的两处脊椎动物化石,与2004年标准磁极性柱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金沟河剖面研究段地层的年代约为28.0—4.0Ma,其中安集海河组、沙湾组、塔西河组和独山子组的年代分别约为28.0—23.3Ma、23.3—17.5Ma、17.5—13.2Ma和13.2—6.0Ma,根据沉积速率外推得到的西域组的年代约为6.0—1.1Ma。与前人划分的准噶尔盆地南缘新生代地层的年代相比较,金沟河剖面磁性地层学确定的安集海河组、沙湾组和塔西河组的年代与前人的划分基本相符,而独山子组和西域组的年代则明显偏老。
季军良朱敏王旭罗攀董欣欣
关键词:磁性地层学新生代准噶尔盆地
末次冰盛期以来东亚季风变化历史——中国北方的地质记录被引量:12
2019年
全球变暖对中国北方气候的影响已经引发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地质增温期东亚季风变迁历史可为理解未来气候变化提供重要参考.文章主要基于中国北方夏季风边缘带的湖泊、黄土等记录的古植被信息,探讨了末次冰盛期至全新世全球增温过程中东亚季风的变化历史.地质记录显示,末次冰盛期东亚冬季风增强,夏季风减弱,中国北方气候干冷,大部分地区呈现荒漠草原或干草原景观,贺兰山以东沙地的东南边界和现代沙地边界接近或略向东南方向小幅扩张.在由冷转暖的末次冰消期,东亚冬季风逐渐减弱,夏季风逐渐增强,但在快速变冷的Heinrich 1(H1)和Younger Dryas(YD)事件期间,中国北方气候变干.全新世冬季风减弱,夏季风显著增强,季风雨带向西北推进至少300km,中国中东部干旱区范围大幅度缩小,北方喜暖喜湿植物显著增加.从夏季风边缘带的记录看,中全新世夏季风最为强盛.显然,古增温有利于东亚夏季风的增强,从而极大改善中国北方的生态环境.如果全球变暖持续下去,中国北方将变得湿润.与轨道尺度记录相比,高分辨率的古植被记录较为缺乏,全新世气候突变事件以及百年-十年尺度气候旋回尚需深入研究,应作为今后研究的重点.
杨石岭董欣欣董欣欣
关键词:东亚季风末次冰盛期全新世古植被
基于黄土粒度估算粉尘源区-沉积区距离的新方法被引量:10
2016年
黄土的粒度分析是重建古气候的常用手段之一.基于Tsoar和Pye(1987)提出的粉尘搬运模型,通过沿风力搬运方向的两个黄土剖面的粒度变化,构建了定量估算粉尘源区-沉积区距离的模型.采集环县和白马铺古土壤S_2以上(250ka以来)的粒度数据,运用该模型得出了粉尘源区-沉积区的距离.结果表明,间冰期古土壤发育时期,源区-沉积区距离较远,沙漠南缘至环县剖面距离约为340km;冰期黄土堆积时期,源区-沉积区距离较近,沙漠南缘至环县剖面距离约为100km.该定量重建结果表明,250ka以来的冰期-间冰期旋回中,沙漠南缘的进退变化距离约为240km,验证了东亚夏季风降水控制沙漠进退从而影响黄土-古土壤粒度变化的机制.
董欣欣杨石岭唐自华丁仲礼
关键词:中国黄土粒度
基于多剖面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粒度反演源区距离
黄土高原一直以来都是东亚季风系统变化研究的核心地区之一.在黄土高原上对黄土-古土壤序列的众多研究中,沉积物粒度测试几乎是每个研究者的必备手段.尽管前人已经对黄土—古土壤序列的沉积物粒度变化进行了相当广泛的调查和研究,但是...
董欣欣
晚渐新世中亚降温与干旱化被引量:3
2013年
北太平洋钻孔、中亚干旱区外围和干旱区内部的风尘记录均显示,中亚干旱格局可能从渐新世末就已经形成.本文研究了天山北麓金沟河剖面晚渐新统安集海河组的介形虫化石,并结合石膏和前期的孢粉数据,重建了该地区晚渐新世的气候变化历史.结果显示,23.8Ma开始。
董欣欣丁仲礼杨石岭王旭罗攀季军良
关键词:晚渐新世干旱化北太平洋天山北麓气候变化干旱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