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海成
- 作品数:11 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级星火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中华绒螯蟹成蟹阶段的蜕壳与生长观察
- 蜕壳是甲壳动物的重要生物学功能,反映了甲壳动物生长不连续而呈跳跃式的特点.近几年来,我国中华绒螯蟹养殖业取得长足发展,养殖个体规格增长明显.而与此相反,中华绒螯蟹的基础生物学研究却一直较为薄弱,其成蟹阶段的个体生长特性尚...
- 黄姝茅海成王成辉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壳长体重
- 中华绒螯蟹配套系育种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遗传比较与选择压力分析被引量:7
- 2015年
- 利用10个微卫星分子标记,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配套系育种群体(A、B选育系F4群体及其正反杂交子一代AB、BA群体)和长江口野生群体(YZ)的遗传变异与差异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配套系育种群体中,正反杂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两亲本群体,但配套系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低于野生群体。(2)分子方差分析(AMOVA)、基于Nei’s遗传距离构建的NJ树、主成分分析(PCA)以及STRUCTURE遗传聚类分析均一致显示,正交群体AB与其母本AA为一组、反交群体BA与其母本BB为一组,野生群体YZ单独为一组,三组间的遗传差异极显著(P<0.01)。(3)应用Arlequin软件和Bayescan软件进行选择压力检测,发现配套系育种群体中有3个位点、野生群体中有1个位点受到了显著的正向选择压力,揭示连续4个世代的人工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配套系育种群体与野生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综合研究表明,人工选择作用促进了配套系育种群体与野生群体的遗传分化并导致了育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下降,而配套系育种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配套子代的遗传多样性。
- 吴廉慈元吉黄姝茅海成王中清王成辉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微卫星位点
- 中华绒螯蟹不同规格亲蟹池塘生态育苗效果的生产性评估被引量:11
- 2014年
- 为探讨中华绒螯蟹不同规格亲蟹池塘生态育苗的效果,于2013、2014年采用5种不同规格的亲蟹进行池塘生态育苗试验,并对育苗效果进行比较和生产性评估。5种规格分别是A:雌100~125 g,雄125~150 g;B:雌125~140 g,雄150~175 g;C:雌140~150 g,雄175~200 g;D:雌150~175 g,雄200~225 g;E:雌175~200 g,雄225~250 g。结果显示,2013和2014年5种规格亲蟹的亩均出苗量分别为A:28.37kg、34.91 kg;B:25.05 kg、38.22 kg;C:22.37 kg、39.08 kg;D:46.05 kg、21.20 kg;E:39.00 kg、42.50 kg。两个年度抱卵蟹的个体平均出苗量分别为A:0.62 kg、0.74 kg;B:0.59 kg、0.79 kg;C:0.61 kg、0.80 kg;D:0.92 kg、0.51 kg;E:1.56 kg、1.06 kg。说明大规格亲本的出苗量高,育苗效果好,建议在生产上使用大规格亲蟹(雌≥150 g,雄≥200 g)进行池塘生态育苗。
- 茅海成王高龙杨永超陶程马旭洲王成辉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抱卵蟹生态育苗
- 中华绒螯蟹Na+/K+-ATPaseα1基因的分子克隆与表达分析
- 为了解Na+/K+-ATPaseα1基因的分子结构及其在中华绒螯蟹盐度调控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通过RACE技术获得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Na+/K+-ATPaseα1基因全长,并采用qRT-...
- 茅海成王中清黄姝周陆王成辉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分子克隆基因表达
- 文献传递
- 大规格中华绒螯蟹池塘生态育苗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大规格中华绒螯蟹(雌150克、雄200克以上)的池塘生态育苗技术,其步骤包括:(1)大规格亲蟹选择与运输;(2)亲蟹交配;(3)亲蟹越冬育肥与管理;(4)抱卵蟹起捕与暂养;(5)抱卵蟹挂笼与布苗;(6)饵料生...
- 王成辉茅海成
- 文献传递
- 中华绒螯蟹Na~+//K~+-ATPase α1基因的表达分析与选育良种的中试评估
-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自然分布于我国东部沿海大部分水域,属洄游性的水生经济动物,一生中要经历两次盐度变化。因而,中华绒螯蟹需要有合理的调节机制来维持洄游过程中体内的渗透压平衡。在另...
- 茅海成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生长性状生态育苗
- 文献传递
- 大规格中华绒螯蟹池塘生态育苗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大规格中华绒螯蟹(雌150克、雄200克以上)的池塘生态育苗技术,其步骤包括:(1)大规格亲蟹选择与运输;(2)亲蟹交配;(3)亲蟹越冬育肥与管理;(4)抱卵蟹起捕与暂养;(5)抱卵蟹挂笼与布苗;(6)饵料生...
- 王成辉茅海成
- 文献传递
- 中华绒螯蟹奇、偶年天然群体的遗传差异分析被引量:11
- 2013年
-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的生命周期通常为两年,繁殖结束生命也就终止。在理论上,相邻两个年份中华绒螯蟹群体间不存在遗传婚配或基因交流,而存在奇年与偶年两个系谱之分。为检验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奇、偶年份群体的遗传差异,应用18对微卫星引物,对2004-2011共7年采集的中华绒螯蟹长江口天然繁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1)偶年群体(2004、2006、2008、2010)的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显著高于奇年群体(2007、2009、2011),P<0.05;(2)奇、偶年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差异显著(P=0.024);(3)基于遗传距离的NJ聚类关系树表明:奇、偶年群体形成较为明显的两个遗传聚类;(4)主成分分析(PCA)和STRUCTURE遗传聚类分析均表明:奇、偶年类群的分化明显,但两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渐渗与基因交流;(5)两个偶年(2004、2006)和两个奇年(2007、2011)群体检测到显著的遗传瓶颈效应。研究结果综合表明:长江天然中华绒螯蟹群体存在较明显的奇年与偶年差异,但两者间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基因交流。
- 王中清黄姝茅海成周陆王成辉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长江水系微卫星标记遗传分化
- 中华绒螯蟹Na/K ATP酶基因的分子克隆与表达分析
- Na/K ATP酶是水产动物调节体内渗透压以适应不同盐度的一个重要蛋白,主要负责调解细胞膜内外的钠、钾离子的平衡.本研究通过RACE技术首次获得中华绒螯蟹Na/K ATP酶的cDNA全长(3805bp),它含有306bp...
- 茅海成黄姝王成辉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ATP酶分子克隆MRNA表达
- 中华绒螯蟹在实验室条件下的成蟹阶段蜕壳与生长观察被引量:20
- 2014年
-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中华绒螯蟹成蟹阶段(200 d)的个体蜕壳与生长观察。在观察的4次蜕壳中,实验河蟹蜕壳后的体重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8.7%、69.1%、80.1%和64.8%,壳长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1.3%、17.0%、29.5%和16.7%,壳宽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7.4%、18.3%、28.2%和18.1%;雄蟹每次蜕壳后的体重、壳长和壳宽均高于雌蟹,但从第3次蜕壳开始,雌雄间才呈现出显著的生长差异(P〈0.05)。第1-4次的平均蜕壳间期分别为37、38、29和41 d。在前两次蜕壳,其蜕壳后的生长变异系数较大,而在后两次蜕壳,其蜕壳后的生长变异系数相对较小。起始体重对每次蜕壳后体重有显著影响(P〈0.05),第3次蜕壳后的体重与其他次数蜕壳后体重呈显著相关(P〈0.05)。研究还发现,壳长、壳宽与生长水温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体重与生长水温的相关性略显著(r=0.917~0.923,0.05〈P〈0.10)。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河蟹成蟹阶段在第3次蜕壳时的增长率最高,对生长影响较大,应注意此阶段的饲养与管理;同时,在生产上为提高成蟹的养成规格应选取规格较大的蟹种。
- 黄姝王中清茅海成王成辉
-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蜕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