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春青
- 作品数:12 被引量:29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 h型双排桩在山地建筑边坡工程中应用
- 2024年
- 针对山地建筑边坡受用地限制而常用挡墙不太适用的问题,提出了h型双排桩结构形式,其由冠梁、腰梁、盖板、前排桩及后排桩组成。首先,假定h型双排桩的上部山体为滑裂体,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剩余下滑力,与双排桩抗滑力进行比较,判断边坡整体稳定性;假定h型双排桩为悬臂二阶柱结构,计算结构变形,判断变形是否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其次,依托某边坡工程进行实例论证,该工程竣工已近两年,监测数据表明边坡处于安全稳定可控状态。最后,h型双排桩解决了山地建筑边坡用地受限的难题,双排桩强有力的结构形式提高了悬臂式挡土高度,且双排桩盖板可兼作山地建筑的室外用地使用。
- 范春青林祖锴
- 变截面水泥土重力式挡墙及其施工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截面水泥土重力式挡墙及其施工方法。挡墙包括由主水泥搅拌桩体构成的主墙体及位于基坑底面下方的且处在主墙体一侧或两侧与主墙体连接的由附水泥搅拌桩体构成的附墙体,主墙体和附墙体构成变截面挡墙。施工方法为:通过...
- 张在喜彭卫平刘伟刘志方范春青张耀华田培先
- 黄阁南村采石场高边坡工程地质特征及垦复整治措施分析
- 本文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现场工程地质测绘,结合室内岩土试验,揭示采石场岩质边坡的工程地质特征;根据岩质边坡优势面控坡理论,确定优势结构面,进行赤平投影稳定性分析评价,提出采取削、清、挡相结合的综合处理及石壁复绿整治措施.
- 彭卫平刘伟郑振云范春青
- 关键词:边坡结构面工程地质
- 文献传递
- 一种钢花管
- 一种钢花管,所述钢花管上设有出浆孔眼,所述钢花管上于所述出浆孔眼处设有由钢筋弯折而成的钢筋倒刺,所述钢筋倒刺呈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两侧延伸设有焊接段,所述出浆孔眼处于所述等腰三角形下方。钢筋三角段的位置位于钢管注浆...
- 彭卫平刘志方张在喜范春青肖淑君
- 文献传递
- 增湿时粉土的抗剪强度特性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采用固结不排水剪切方法,对粉土进行了增湿情况下的三轴剪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初始含水率增加,粉土试样的变形破坏逐渐由脆性特征转变为延性特征;极限抗剪强度随着围压增加线性增大,随着含水率增加非线性降低;同时,随着初始含水率增加,粉土的黏聚力显著减小,但内摩擦角减少并不明显,且抗剪强度指标与初始含水率均呈负幂指数关系变化。
- 范春青王想勤肖军华
- 关键词:粉土增湿抗剪强度三轴试验
- 某软土地基上小高层建筑桩基的选型对比被引量:1
- 2004年
- 在河漫滩相厚层软土地基上进行了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及预制桩三种桩型的静力载荷试验,试验成果的分析与对比表明,在软土地基上建造小高层建筑时,就桩型选择标准而言,预制桩优于沉管灌注桩、沉管灌注桩优于钻孔灌注桩。
- 范春青韩爱民肖军华
- 关键词:软土地基小高层桩基选型
- 佛山某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方案选型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基坑支护设计方案选型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工程造价和工程安全。佛山某工程基坑周长约1000m,综合考虑场地岩土分层、场地内地下水、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场地周围建筑环境、工程造价等影响因素,基坑三面选择桩顶设置一道锚索的桩锚、一面选择两级放坡加木桩支护的组合支护形式,实际施工效果良好。
- 肖淑君范春青彭卫平
- 关键词:基坑支护桩锚锚索搅拌桩
- 变截面水泥土重力式挡墙的施工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截面水泥土重力式挡墙及其施工方法。挡墙包括由主水泥搅拌桩体构成的主墙体及位于基坑底面下方的且处在主墙体一侧或两侧与主墙体连接的由附水泥搅拌桩体构成的附墙体,主墙体和附墙体构成变截面挡墙。施工方法为:通过...
- 张在喜彭卫平刘伟刘志方范春青张耀华田培先
- 文献传递
- 路堤荷载下软土地基蠕变变形性状预测及分析被引量:7
- 2007年
- 根据软土的蠕变特性,以有限单元法为分析手段,选用Plaxis软件中能考虑土体黏弹塑性特征的SSC模型,模拟了路堤荷载下软土地基长期变形的过程及性状,同时作为对比,采用不考虑时间效应的SS模型模拟了该问题。计算结果表明,由SSC模型计算的软土地基的沉降、孔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均较为合理,而简单弹塑性模型SS的结果则会低估变形水平。此外,SSC模型中的修正蠕变系数μ*对软基长期变形曲线的影响较大。说明今后在预测分析路堤荷载下软土地基的长期变形时,合理考虑软土蠕变特性的关键必要性。
- 于秀梅肖军华范春青
- 关键词:软土地基数值模拟
- 基于强度折减法的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设计被引量:15
- 2009年
- 铁路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结构类型的开挖滑(边)坡,其稳定性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铁路交通的安全运营。因此,研究其工程适宜性具有较大现实意义。文章引入了FLAC^(3D)程序及强度折减方法,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对国内某铁路多级开挖边坡两典型断面Ⅰ和Ⅱ在加固前、后的变形规律及稳定性分别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经过加固后,开挖滑(边)坡的滑动(趋势)范围向坡体内部移动,且位移值减小了;加固后滑移面也相应地向坡体内部移动了,安全系数也得到了提高。
- 范春青
- 关键词:强度折减滑移面安全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