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丽锋

作品数:40 被引量:849H指数:16
供职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经济管理
  • 20篇文化科学
  • 5篇社会学
  • 4篇政治法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9篇就业
  • 10篇教育
  • 8篇就业质量
  • 7篇实证
  • 6篇大学生
  • 6篇大学生就业
  • 6篇学生就业
  • 6篇资本
  • 5篇人力资本
  • 5篇实证分析
  • 5篇民族
  • 4篇调查数据
  • 4篇少数民族
  • 4篇社会资本
  • 4篇高等教育
  • 3篇问卷
  • 3篇流动人口
  • 3篇面板数据
  • 3篇教育扩张
  • 2篇意愿

机构

  • 32篇对外经济贸易...
  • 1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贵州财经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央财经大学
  • 1篇中国国际贸易...

作者

  • 39篇苏丽锋
  • 9篇孟大虎
  • 8篇陈建伟
  • 5篇李长安
  • 3篇赖德胜
  • 2篇柳瑛
  • 2篇孙志军
  • 1篇施璐璐
  • 1篇谢远涛
  • 1篇李芳
  • 1篇李振宇
  • 1篇李俊杰
  • 1篇李璐

传媒

  • 4篇民族研究
  • 3篇清华大学教育...
  • 2篇人口与经济
  • 2篇教育与经济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中国人口科学
  • 2篇中国工运
  • 2篇教育经济评论
  • 1篇中国科技论坛
  • 1篇中国人力资源...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经济理论与经...
  • 1篇经济科学
  • 1篇高等工程教育...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经济学家
  • 1篇中国工业经济
  • 1篇北京工商大学...
  • 1篇经济学动态
  • 1篇中国高教研究

年份

  • 5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端人才分布及流动特点研究——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的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在国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高端人才(以下简称"哲社高端人才")队伍建设意义重大。本文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为对象,分析高校哲社高端人才的区域分布、组织集聚以及人才流动特点。研究发现,我国哲社高端人才分布具有典型的"中心-外围"特性,且这种不均在区域层面愈发严重,但在机构层面逐步缓和;高端人才流动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且可划分为起步期、快速上升期和回落平稳期三个阶段;尽管我国人才流动已颇具规模,但高端人才流动仍以经济驱动为主,组织声望的驱动作用减弱。高校哲社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可着力于对易流动群体的关注,在引导人才有序流动的基础上,优化人才布局,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在引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祝维龙苏丽锋
关键词:文化自信
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研究——基于人口变动、经济发展和国际比较的视角被引量:9
2016年
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探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国内人口变动趋势、经济发展以及国际比较的视角,探讨了我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所处的背景条件,并对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可能达到的普及水平给出了基本判断。我国各地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差异较大,2010年有8个省份已经普及,9个省份基本普及,而还有14个省份没有普及,如果按照各地发展目标来看,到2015年有18个省份达到普及水平,其余省份处于基本普及和未普及阶段。未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将会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创造有利条件。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大部分省份的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处于适中的水平,中部和西部部分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相对落后。从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角度看,与世界各国的普及过程相比,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总体上正由落后转向超前发展。
苏丽锋孙志军
关键词: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人口预测
中国经济转型期城镇少数民族教育收益率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文章分别使用了OLS方法和分位回归技术,考察了1995—2007年间中国城镇少数民族教育收益率的总体水平及其长期变化趋势,并将之与汉族进行了比较,发现在经济转型期,中国城镇居民教育收益率总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教育收益率没有显著差异。政策的力量与市场的力量有机结合、相互叠加,是转型时期中国城镇少数民族的地位并没有发生逆转的重要原因。与汉族相同,少数民族的教育收益率随着收入分位点提高而逐渐减小,即收入水平越高,教育收益率越低。
孟大虎苏丽锋赖德胜
关键词:民族政策经济转型分位回归
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土地财政逻辑——基于地市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21世纪以来主要由地方属高校推动的高等教育快速扩张,部分归因于地方政府提升土地价值、扩大土地财政收入的激励。通过构建地市级面板数据模型的计量分析发现,高等教育规模显著提升了土地出让均价:在校生规模每增加1万人,土地出让平均价格提升15.12~16.54元/平方米;第二类城市(非直辖市、非省会、非计划单列市)高等教育发展的土地价格提升效应,高于第一类城市(含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表明第二类城市为了扩大土地财政规模而发展高等教育的动机更强烈。回归结果还发现,存在异质性的未观测效应:第一类城市的未观测因素在显著促进高等教育扩张的同时限制了土地出让价格的上涨,而第二类城市未观测因素在促进高等教育扩张的同时提升了土地出让均价。
陈建伟苏丽锋
关键词:高等教育扩张土地出让价格
少数民族职业地位与社会态度研究——基于201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的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本文利用201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研究了少数民族职业地位与社会态度。发现少数民族内部职业地位差异明显,呈现出高端与低端职业分布更加集中的特征,但在总体上与汉族的职业地位差异不大。少数民族的社会态度比汉族更加积极,具体可以从对自身经济地位和未来生活的态度、地域融合态度、城乡交往态度、对政府工作效率的态度和对社会重大问题的态度五个方面得到印证。少数民族在较高职业地位和较低职业地位上聚集程度更高的事实,会强化少数民族人口内部在职业地位提升机会上的比较行为,这在客观上使得少数民族对社会发展持有更加积极的态度,从而证实了我国新时期少数民族内部收益比较曲线向上延伸的特征趋势。
苏丽锋
关键词:少数民族社会态度民族关系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研究综述被引量:39
2012年
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两个重要因素。本文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衡量指标、对大学毕业生求职结果和起薪的影响、二者之间的替代(互补)关系这三个方面对我国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和评述。在评述基础上,本文还对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进行了展望。
孟大虎苏丽锋施璐璐
关键词:人力资本社会资本
我国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历程与现实审视——基于公益性与营利性博弈的视角
2024年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随着办学性质和办学模式的演变,我国校外培训机构陆续经历了初创起步期、恢复成长期、全面扩张期和规范发展期四个阶段。回溯我国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历程,公益性与营利性办学性质的博弈成为其变化的逻辑主线,围绕校外培训机构“为谁办、谁来办、怎么办”三个核心问题,党和国家对其办学性质和办学模式的认识不断深化完善。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处理好公益性与营利性办学、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厘清自身与学校、家庭教育的边界,提升优质公益性校外教育资源的可及性,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李俊杰苏丽锋
关键词:民办教育公益性营利性博弈
中国教育扩张之谜的供给侧解释:女性就业与行业工资被引量:7
2016年
教育扩张对中国经济奇迹的重要贡献已经得到了较好诠释,但为何在公共教育经费不足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快速教育扩张,仍有待深入研究。文章通过构建单误差成分的面板数据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女性就业比例、教育行业相对工资与中等后教育扩张之间的关系。3SLS回归结果发现,教育行业女性就业比例上升显著地降低了教育行业的相对工资;而教育行业相对较低的工资水平,则支撑了快速的中等后教育1扩张。原因在于,虽然教育行业的相对工资比较低,但就业稳定性和就业保障度较高,女性劳动者愿意选择相对更稳定的工作而放弃部分货币收入。在政府性教育经费投入长期不足的背景下,教育行业可以聘用更高比例的女性将相对工资维持在较低水平,控制教育成本,从而实现快速的中等后教育扩张和人力资本积累。由高女性就业比例、低工资水平所支撑的中等后教育扩张,对经济社会长期发展的影响还有待研究。但是,教育行业的低工资水平可能不利于提升教职工工作积极性和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教育行业,未来应当提高教育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
陈建伟苏丽锋
关键词:女性就业教育扩张
强关系还是弱关系: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资本利用被引量:27
2013年
基于2009年大学毕业生抽样调查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在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资本利用方面,到底是强关系还是弱关系更为重要的问题,结果发现:第一,在对大学生求职结果的影响方面,与弱关系相比,强关系的力量更强。而且,如果这种强关系是一种非亲戚关系,关系人拥有较高的职位,则会进一步提高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的概率;第二,在对大学生能否就业于国有单位的影响方面,与弱关系相比,强关系的力量也更强,且直接影响了职位的获得;第三,在对大学毕业生的起薪水平的影响方面,不管是强关系还是弱关系,都不具有显著作用。这一反差表明,强关系的力量更多地体现在有助于大学生就业机会的获得方面,并不能确保大学生可以获得一份高工资工作。
苏丽锋孟大虎
关键词:社会资本大学生就业强关系弱关系
我国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及其对城镇化意愿的影响研究
2024年
当前我国快速推进新型城镇化,但城市中存在着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粗放式的城镇化忽略了对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关注,阻抑了城镇化进程。利用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与本地户籍人口比较的方法,从与就业质量紧密相关的五个方面着手分析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利用有序logit模型实证了就业质量对流动人口城镇化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流动人口总体的就业质量不高,而且会对该群体城镇化意愿产生明显的负向影响。揭示了流动人口在城镇化过程中存在被边缘化的现实逻辑,为通过实现高质量就业来促进城镇化提供了研究支撑。
苏丽锋张倩倩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流动人口就业质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