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舒钧

作品数:112 被引量:357H指数:11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34篇骨折
  • 23篇脊柱
  • 18篇骨质
  • 18篇骨质疏松
  • 13篇腰椎
  • 13篇疏松性
  • 13篇骨质疏松性
  • 12篇脊髓
  • 12篇关节
  • 11篇椎体
  • 10篇椎间盘
  • 10篇后凸
  • 10篇脊髓损伤
  • 9篇手术
  • 8篇皂甙
  • 8篇软骨
  • 8篇三七总皂甙
  • 8篇总皂甙
  • 7篇胸腰椎
  • 7篇并发

机构

  • 64篇昆明医科大学
  • 38篇昆明医学院第...
  • 7篇昆明医学院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6篇河北医科大学...
  • 6篇西安交通大学
  • 6篇河南省人民医...
  • 5篇北京大学第三...
  • 5篇复旦大学
  • 5篇北京大学第一...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青岛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四川大学华西...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中山大学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浙江大学医学...
  • 5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107篇舒钧
  • 30篇赵刚
  • 25篇劳汉昌
  • 20篇浦波
  • 17篇罗文东
  • 16篇郭立民
  • 14篇胡侦明
  • 13篇王志华
  • 13篇林丰
  • 12篇任莉荣
  • 9篇张宝华
  • 8篇何绍烜
  • 8篇尚炜
  • 7篇张毅
  • 6篇郝定均
  • 6篇贺宝荣
  • 6篇高延征
  • 6篇袁勇
  • 6篇向东
  • 5篇刘忠军

传媒

  • 11篇医学综述
  • 10篇第十届西部骨...
  • 9篇中华创伤杂志
  • 8篇中国矫形外科...
  • 6篇云南医药
  • 6篇昆明医学院学...
  • 5篇昆明医科大学...
  • 4篇中国脊柱脊髓...
  • 3篇中国骨质疏松...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河北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颈腰痛杂志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8篇2018
  • 2篇2017
  • 8篇2016
  • 7篇2015
  • 14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及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17例OVCF行椎体强化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79例, 女138例;年龄58~88岁[(73.1±6.9)岁]。根据是否出现骨水泥血管渗漏分为血管渗漏组(39例)和无血管渗漏组(178例)。记录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密度、受伤至手术时间、伤椎解剖位置、压缩程度、后壁完整性、椎内裂隙征、椎基静脉孔、手术入路、手术方式, 以及骨水泥注入时期、注入速度、注射量、注射区域。采用单因素分析上述指标与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相关性, 再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受伤至手术时间、压缩程度、后壁完整性、椎内裂隙征、椎基静脉孔、手术方式, 以及骨水泥注入时期、注入速度、注射量、注射区域与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相关(P<0.05);性别、年龄、骨密度、伤椎解剖位置、手术入路与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不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椎内裂隙征(OR=7.00, 95%CI 1.57~31.30, P<0.05)、椎基静脉孔(OR=7.52, 95%CI 1.94~29.16, P<0.01)、PVP(OR=10.98, 95%CI 2.51~47.94, P<0.01)、骨水泥稀薄期注入(OR=5.91, 95%CI 1.45~24.15, P<0.05)、骨水泥注射量大(OR=3.60, 95%CI 1.70~7.65, P<0.01)、骨水泥边缘区注射(OR=24.80, 95%CI 5.28~116.37, P<0.01)与OVCF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显著相关。结论椎内裂隙征、椎基静脉孔、PVP, 以及骨水泥稀薄期注入、注射量大、边缘区注射是OVCF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血管渗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毕航川段浩王均董俊杰李云轩舒钧王志华
关键词:脊柱骨折骨质疏松骨水泥
椎体成形术后椎体界面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植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PMMA)后椎体骨水泥-骨界面周围骨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了解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椎体成形术后PMMA骨水泥周围骨组织的损伤及修复情况。方法 1.模仿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在72只兔椎体制成0.3cm×0.3cm×0.3cm的骨缺损模型,36只分别注入PMMA骨复合材料,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h,24h,3d,7d,4w,12w处死动物后取骨水泥-骨界面交界处骨组织,检测界面周围骨组织中VEGFmRNA扩增及蛋白表达情况,并与骨质疏松组作对比;2.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了解周围骨组织增生修复情况。结果 PMMA植入后1h及24h界面骨组织中VEGF的表达减少且低于对照组,术后3d明显增加,7d时再次降低,4~12w明显增加;HE染色提示,PMMA植入后1h可见巨噬细胞趋附,24h有多量炎性细胞浸润,3d时达高峰,7d后逐渐减少,4w时可见软骨细胞增生活跃已有软骨化骨形成,而12w则有板层骨形成。结论 1.PMMA植入椎体后有一定炎性反应,但骨水泥放热反应不会导致骨组织缺血坏死;2.界面周围骨组织修复过程中有VEGF表达,表达高峰比正常推迟4w左右。
赵刚胡侦明舒钧劳汉昌
关键词:骨质疏松性骨折椎体成形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8年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和脊髓型颈椎病已有半个世纪,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随着随访时间的不断延长,术后与融合节段相关并发症逐渐凸显出来。因此,在保留颈椎稳定性及活动度双重要求下,非融合理念孕育而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CADR)作为颈椎非融合技术迅速发展起来,随着人工假体材料和设计理念的不断发展以及手术操作的规范与熟练,CADR取得了优于ACDF的短中期临床疗效。与ACDF相比,CADR主要优势在于术后恢复快,维持植入节段颈椎活动度及稳定性,恢复颈椎间隙高度,降低邻近节段应力及手术翻修率。在临床工作中,CADR作为一项新兴技术,要求脊柱外科医师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禁忌证及患者整体情况。该文对CADR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颈椎病提供新思路。
吴巷任莉荣舒钧
关键词: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颈前路减压融合术邻近节段退变颈椎病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评分及分型系统的可信度检验和临床应用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检验和评价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OTLF)评分及分型系统的可信度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等8家医院收治的530例OTL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2例,女318例;年龄55~90岁[(72.6±10.8)岁]。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C级4例,D级18例。根据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损伤分类及严重程度(OTLICS)评分,本组患者OTLICS评分均>4分,需行手术治疗。急性症状性OTLF(ASOTLF)分型410例,其中Ⅰ型24例,ⅡA型159例,ⅡB型47例,ⅡC型31例,ⅢA型136例,ⅢB型8例,Ⅳ型(无神经症状)2例,Ⅳ型(合并神经症状)3例。陈旧性症状性OTLF(CSOTLF)分型120例,其中Ⅰ型62例,Ⅱ型21例,Ⅲ型17例,Ⅳ型(全身麻醉下可复位)3例,Ⅳ型(全身麻醉下无法复位)9例,Ⅴ型(全身麻醉下可复位)1例,Ⅴ型(合并神经症状)5例,Ⅴ型(全身麻醉下无法复位)2例。患者分别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体位复位+PVP、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后路切开复位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后路切开复位减压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后路切开复位截骨矫形植骨融合钉道强化内固定术。采用加权Kappa方法检验OTLICS评分、ASOTLF分型及CSOTLF分型的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可信度。比较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OTLICS评分观察者间平均评分一致性的百分比为93.4%,可信度Kappa值均值为0.86;观察者内平均评分一致性的百分比为93.0%,可信度Kappa值均值为0.86。ASOTLF分型观察者间平均分型一致性的百分比为94.2%,可信度Kappa值均值为0.84;观察者内平均分型一致性的百分比为92.5%,可信度Kappa值均值为0.83。CSOTLF分型观察者间平均评分一致性的百分比为91.9%,可信度Kappa值均值为0.80;观察者
李庆达张嘉男贺宝荣冯世庆高延征舒钧王浩蒋电明丁文元贺园杨俊松张正平尹新华郑博隆黄云飞李大同郭瑞安浩王晓晖刘团江郝定均
关键词:骨质疏松脊柱骨折老年人损伤严重度评分
上颈椎后外侧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为上颈椎后外侧入路提供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例(60侧)成人头颈标本上观测该入路相关的解剖结构.结果(1)该入路上的主要结构是:①浅筋膜内的枕静脉和枕小神经;②浅层肌是胸锁乳突肌;③深层肌包括第一层肌头夹肌和肩胛提肌,第二层肌头半棘肌和头最长肌,第三层肌包括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和头后大直肌.(2)寰椎横突、头下斜肌、枕大神经和C2颈脊神经前支为该入路的标志性结构.(3)枢椎椎弓根上缘中点至齿突根部中点间距为(17.67±1.98)mm;椎动脉C1、C2间段至寰椎下关节面内面间距为(15.57±1.79)mm;(4)一些标本的椎动脉第三段与寰椎后弓之间有的静脉丛呈窦状,后纵韧带与C2椎弓根的骨膜等结构参与构成椎纵窦.结论上颈椎后外侧入路容易显露枢椎齿突,能直视下保护脊髓;前、后方减压及枕颈融合可同时完成.
刘宗良邹智荣赵严周树成李兴国舒钧
关键词:上颈椎后外侧入路
改良Steindler术在屈肘重建中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改良Steindler术在屈肘功能重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9月至2015年5月治疗因外伤致臂丛神经损伤后2年、遗留单纯性屈肘功能障碍的患者12例,均采用改良Steindler术重建屈肘功能;测量主动屈肘的活动范围及屈肘肌力,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肘关节功能评分试用标准评价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5年,患者的主动屈肘活动范围为40°~110°、平均改善78.3°,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平均改善20分,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肘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平均改善7.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屈肘肌力达M3~M4,可提起0.5~3.0kg物体。结论改良Steindler术式以前臂屈肌为动力肌重建屈肘功能,能获得相对稳定、可靠的临床疗效。
郭立民舒钧劳汉昌任莉荣李抒明胡加文
关键词:臂丛肌腱移位
高黏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应用高黏度骨水泥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n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l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vracture,OVCF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从2014年4至12月采用德国贺利氏公司生产的PALACOS-R高黏度骨水泥行PKP治疗OVCFs的临床资料,手术前后进行VAS、活动能力、止痛药使用评分和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Cobb角的X线片测量,作术前术后比较。结果:共28例顺利完成,24例合并有椎体前后壁破裂,平均注射骨水泥4.0 m L,平均手术时间34 min。术后1 d、3天、30 d平均VAS评分、平均活动能力评分、平均止痛药使用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平均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线高度、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恢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2例(7.1%),无临床症状,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高黏度骨水泥行PKP治疗OVCFs,可以适当扩大手术适应证,且具有并发症少、效果立竿见影的优点。
罗文东赵刚林丰舒钧王家平杨建义郭立民张毅马晶晶谢华军
关键词: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腓肠肌腱膜皮瓣修复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被引量:2
2014年
2005年1月-2013年1月,我科采用腓肠肌腱膜皮瓣翻转修补术治疗26例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26例,男22例,女4例,年龄18-45岁。患者均有提踵无力及跛行,其中 Thompson 试验阳性24例。跟腱断裂位置均靠近中段,缺损长3-7 cm。均为陈旧性跟腱断裂,受伤至手术时间5-12周。
罗文东赵刚舒钧张毅尚伟张雪绢
关键词:陈旧性跟腱断裂
高迁移率族蛋白1与骨关节疾病的研究进展
2014年
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 protein,HMGB1)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哺乳动物真核细胞内的非组蛋白,最早被发现是在1973年,Goodwin等[1]利用羧甲基纤维素色谱法从小牛胸腺中分馏并进行氨基酸分析和分子量测定.但是首先有报告证明这种蛋白质在后期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却是在1999年,Wang等[2]利用小鼠建立的内毒素血症模型,从开始检测到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或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1,IL-1)的8h后,小鼠体内开始出现HMGB1.
邓旭舒钧浦波
关键词:骨关节炎骨肉瘤
雌激素缺乏脊柱神经肽P物质变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阐明雌激素缺乏时椎体、椎间盘及小关节等部位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变化规律。方法选用健康2月龄雌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卵巢切除(Ovariectomy,OVX)和假手术(Sham-operated,Sham-O)两组。OVX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Sham-O组行假手术。分别于术后15天、1、2、3、6、9月时每组各处死8只动物,切取L3~5脊柱小关节、棘上韧带、椎体和椎间盘。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各部位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分布。结果①OVX后骨小梁及小梁膜上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增多,增粗。②软骨组织内SP反应阳性纤维增多;2月时椎间盘SP阳性反应物增加,分布至纤维环中带,3月时观察到纤维环内带,6月在纤维环髓核中观察到SP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结论雌激素缺乏时大鼠腰椎椎体、椎间盘、小关节SP阳性反应神经纤维增多,与骨质疏松性腰背疼痛有密切关系。
浦波胡侦明张宝华劳汉昌杨庆秋舒钧
关键词:雌激素缺乏小关节脊柱P物质神经肽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