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桃红

作品数:101 被引量:751H指数:16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2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1篇动脉
  • 28篇冠状
  • 27篇冠状动脉
  • 20篇心肌
  • 19篇心病
  • 19篇冠心病
  • 16篇心肌梗死
  • 16篇梗死
  • 14篇介入
  • 13篇造影
  • 13篇老年
  • 13篇急性心肌梗死
  • 11篇介入治疗
  • 11篇冠状动脉介入
  • 10篇动脉介入治疗
  • 10篇血管
  • 10篇衰竭
  • 9篇动脉疾病
  • 9篇心力衰竭
  • 9篇综合征

机构

  • 82篇中国人民解放...
  • 8篇中国人民解放...
  • 7篇辽宁医学院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苏州大学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解放军第26...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贵州省人民医...
  • 2篇空军总医院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中医研究...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99篇胡桃红
  • 28篇靳志涛
  • 27篇丁力平
  • 19篇卢鑫
  • 19篇马会利
  • 13篇胡莉华
  • 13篇高国杰
  • 11篇张丽娟
  • 11篇王承竹
  • 11篇白玉蓉
  • 10篇刘胜林
  • 9篇杨军珂
  • 9篇邹建宏
  • 9篇赵贵锋
  • 8篇卢才义
  • 8篇张铮
  • 6篇杨慧娟
  • 6篇谢晓春
  • 6篇张丽娜
  • 6篇王士雯

传媒

  • 12篇中国心血管病...
  • 8篇心血管康复医...
  • 5篇中国循环杂志
  • 5篇中国医药
  • 4篇中国误诊学杂...
  • 4篇中华老年多器...
  • 2篇心肺血管病杂...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2篇临床荟萃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国临床医生...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现代预防医学
  • 2篇天津医药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血栓与止血学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年份

  • 2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12篇2014
  • 16篇2013
  • 5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 5篇2009
  • 9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10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肾综合征疗效研究被引量:18
2014年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治疗心肾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诊断为心肾综合征的患者75例的资料,按数字表法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rhBNP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rhBNP),rhBNP按0.0075μg·kg-1·min-1以微量泵静脉泵入,每天1次,每次持续约10h,7d为1疗程,分别记录治疗前和7d后患者的24h尿量、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肾小球滤过率及心脏彩超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rhBNP组总有效率(62.5%比94.3%),24h尿量[(785.2±143.4)ml比(965.34±171.8)ml]、肾小球滤过率[(34.1±2.6)ml/min比(45.2±5.6)ml/min]、左室射血分数[(35.6±5.5)%比(45.9±6.8)%]显著升高,NT-proBNP[(3451.1±1314.2)pg/ml比(1516.43±431.52)pg/ml]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在心肾综合征患者治疗中安全有效,并能改善肾功能。
卢鑫胡桃红马会利白玉蓉靳志涛李维伟
关键词:心室功能障碍肾功能衰竭
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传统观点认为,冠心病多发于老年人,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饮食结构变化,早发冠心病患者在逐渐增加。早发冠心病指较早发生的冠心病,其中男性〈55岁,女性〈65岁,早发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早,病程发展迅速,在男性中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不断发展使更多的早发冠心病患者从中获益。
卢鑫胡桃红马会利靳志涛王承竹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男(雄)性冠状血管造影术
临床误诊原因分析及防范被引量:4
2005年
胡桃红
关键词:误诊
不同时间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1
2011年
目的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同时间窗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9月连续入院行直接PCI的AMI患者95例.按行直接PCI时间分为:AMI后A组(<6 h)45例,B组(6~12 h)15例和C组(12~24 h)35例.分别比较A、B、C 3组的术后心衰发生率、总死亡率.于PCI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结果 住院期间和随访期间,术后A组的心衰发生率(8.9%)、总死亡率(2.2%),均明显低于B组(13.3%与6.7%)、C组(34.3%与14.2%),B组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术后6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A组LVEF(57.51±6.9)%明显高于B组(52.25±4.27)%、C组(47.75±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5.9±4.2)mm明显低于B组(49.0±3.1)mm、C组(52.5±4.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后行PCI术时间越早则患者心功能恢复越好,心衰发生率越低,左室重构越低,死亡率越低,改善左心功能和预后.
胡桃红刘晓玲任江华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的干预进展被引量:7
2013年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7%~10%。近些年,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血运重建技术的熟练应用和多巴胺、主动脉球囊反搏技术(IABP)的有效配合,以及新型药物左西孟坦和心室辅助装置(VAD)、体外膜氧合(ECMO)的应用,其病死率由70年代的70%~80%下降到50%。本文综述了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的心源性休克的诊断标准、病理生理机制、尤其是干预手段的应用进展。
张文芳胡桃红丁力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干预
国人男女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0
2011年
目的:了解男女冠心病(CHD)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研究对象为2005年1月~2010年6月间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者,其中男853例,女164例。对CHD患者均采集详细病史和相应血生化指标。其血浆纤维蛋白原(Fg)测定采用凝血酶方法,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采用标准酶法。结果:男女间糖尿病患病率、LDL-C和Fg水平均无显著异(P>0.05);女性CHD患者发病年龄[(66.8±10.4)岁比(58.9±11.7)岁],高血压患病率(68.9%比56.7%),TC[(5.1±1.4)mmol/L比(4.5±0.9)mmol/L]、TG[(2.1±1.4)mmol/L比(1.8±1.2)mmol/L]浓度明显高于男性(P<0.05~<0.001),吸烟率(8.5%比55.0%),尿酸[(336.6±102.6)mmol/L比(364.7±112.4)mmol/L]水平明显低于男性(P<0.01)。结论:男女冠心病发病危险因素状况不同,女性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较多,而男性冠心病发病年龄明显提前,以吸烟、血尿酸水平增高为主要表现。
马会利胡桃红邹建宏丁力平卢鑫王承竹杨慧娟赵红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性别特性
代谢综合征患者餐后三酰甘油水平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口服脂肪餐试验后三酰甘油(TG)浓度的变化。方法住院MS患者42例年龄(56.4±10.2)岁作为实验组,另有正常者21例年龄(58.9±10.0)岁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口服脂肪餐(脂肪含量62%,53.4g/m^2体表面积)并分别测定空腹,餐后2 h、4 h、6 h、8 h、10 h的TG浓度,用餐后TG浓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反映餐后TG的反应及代谢能力。结果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及体质量指数(BMI)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P<0.01)。实验组患者餐后TG的AUC值与高峰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22.4±14.2)比对照组:(10.3±6.1)mmol/(L·h),实验组:(6.0±2.0)比对照组:(3.1±1.3)mmol/(L·h),P均<0.01]。餐后TG平均高峰浓度实验组出现在餐后6 h,与对照组出现在餐后4 h相比明显后延。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空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年龄、BM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作为自变量。发现只有空腹TG水平是AUC水平的独立预测因子(B =10.3,P<0.01)。结论MS患者餐后TG的反应水平比正常人显著升高,且清除延缓;餐后TG代谢失衡应是MS的重要特征之一。空腹TG水平是MS患者餐后TG代谢失衡的最主要的影响。
白玉蓉王熙然胡桃红马会利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
纯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合并心室颤动一例被引量:1
2014年
患者女性,30岁,因活动后气短4个月,加重1d,心肺复苏后4h入院.患者4个月前劳累后出现活动后气短,并逐渐出现活动耐量下降,活动后伴明显心悸、胸闷,偶有胸痛,休息后好转.1d前患者夜间频繁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不能平卧,急诊送至我院途中出现突发意识丧失,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约10 min后入我院,心电监护示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血压测不出,大动脉搏动消失,继续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呼吸机辅助呼吸,升压及补液治疗,并予以非同步直流电除颤3次,转复为交界性心律后恢复窦性心律,意识恢复.
卢鑫胡桃红高国杰马会利杨军珂白玉蓉
关键词: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心室颤动纯合子胸外心脏按压呼吸机辅助呼吸室性心动过速
心肌缺血预适应抗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1年
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是指心肌遭受一次或几次反复的短暂缺血再灌注后,表达出对随后而来的长时间缺血损伤抵抗能力增强的现象。IPC是心肌缺血性损伤的最有效的内源性保护机制。
姜爱华胡桃红马会利
关键词:心肌缺血预适应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内源性保护机制心肌缺血性损伤缺血再灌注缺血损伤
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并发阵发性房颤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并发阵发性房颤(PAF)的危险因素。方法 206例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按心电图及病史资料分为PAF组66例和窦性心律(SR)组140例,记录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及他汀类药物史、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Pmeasurements,ABPM)结果、心脏超声指标、脉搏波波速(pulse wave velocity,PWV)、血脂、肾功能等,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AF组年龄、左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PWV均高于SR组[分别为(88.92±3.42)岁vs.(86.36±4.67)岁,(39.00±6.66)mm vs.(33.54±7.77)mm,(132.49±14.83)g vs.(119.00±11.35)g,(13.45±4.85)m/s vs.(9.89±2.74)m/s],PAF组三酰甘油(TG)、血压平滑指数(SI)较SR组低[分别为(1.33±0.91)mmol/L vs.(1.95±1.29)mmol/L,0.75±0.06 vs.0.79±0.04]。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减低,LAD、LVMI增大、PWV增快皆是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并发PAF的危险因素。结论血压不平稳、左心房增大、左心室肥厚、动脉硬化皆是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并发PAF的危险因素。
申张君张铮丁力平靳志涛康凤池王承竹胡桃红
关键词:心房颤动高血压LOGISTIC模型老老年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