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娟 作品数:17 被引量:48 H指数:3 供职机构: 广州血液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成分血制备科瓶颈调查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影响血液成分制备的"瓶颈效应",以及消除"瓶颈效应"对血液成分制备过程的影响。方法利用"木桶理论"分析血液成分制备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存在的瓶颈问题。结果血液成分存在影响制备效率和效果的瓶颈因素,需要通过优化运作流程、合理安排人力资源、加强培训、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应用自动化设备等方面的工作,提高血液成分制备效率。结论效率来源于强化管理意识,通过不断创新使血液成分制备保持高效。 胡文娟 曾四海 何博 张婷 谭咏恩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洗涤红细胞的方法学评价 胡文娟 曾四海 何博 车胡毓 苏红冷沉淀制备的关键控制环节 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控制影响冷沉淀质量的关键环节,提高冷沉淀的质量。方法:筛选从采集到制备间隔时间短、FⅧ损失少的全血制备的血浆留做冷沉淀原料浆。保持良好的冷链系统,尽快低温分离成分血,控制好设备和环境温度,把握好制备的最佳时间等环节。结果:2010年2-5月份冷沉淀质量控制结果显示,有25%不合格,不合格原因均为FⅧ因子含量达不到80IU。通过对上述各个环节的不断改进和控制,2010年6-9月份冷沉淀质量控制抽检全部合格。结论:冷沉淀制备的质量控制涉及到全血的采集、储存和运输、分离以及新鲜冰冻血浆的融化、分离、入库等诸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失控,都会影响到冷沉淀的最终质量。因此,要求心中有关部门加强沟通、紧密协作。质量控制的关键是减少冷沉淀中的不稳定成分FⅧ因子的损失,而FⅧ因子的活性随温度的升高破坏很大,所以控制的核心内容是保持血液的冷链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血制品在常温下的时间。要保证各个环节的的严格受控,制备优质的冷沉淀,除了配备必要的设备外,还要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效率意识,提高专业技能,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苏红 谭爱玲 许少英 胡文娟 车胡毓关键词:冷沉淀 冷链系统 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洗涤红细胞的方法学评价 <正>目的应用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洗涤红细胞,观察洗涤红细胞的质控指标,并对操作方法和制备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随机取20袋红细胞悬液(2 U/袋),采用无菌接驳机技术,与含氯化钠注射液和红细胞保存液五联袋建立全封闭联袋... 胡文娟 曾四海 何博 车胡毓 苏红文献传递 一氧化氮抑制血小板体外活化的研究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在分离血小板中介入适量一氧化氮后血小板活化被抑制情况。方法用高纯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备NO气体,溶解于蒸馏水中制备成NO饱和溶液。手工制备富含血小板血浆,在滤过白细胞前介入不同浓度饱和NO溶液,将血小板最大回收率时的NO溶液浓度定为实验的最适浓度,并观察此NO浓度介入下保存期内血小板CD62p再表达率变化。结果NO饱和溶液进行10^(-2)稀释时,血小板的回收率最大。保存1d后cD62p再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一氧化氮可以减轻血小板体外活化程度。 赵阳 付涌水 胡文娟关键词:一氧化氮 血小板 全血成分分离机白膜法制备汇集血小板的质量测评 被引量:2 2008年 赵阳 杨丽美 林永桔 胡文娟 甄志荣 韩水娟关键词:白膜法 血小板 血小板储存时间与重症病患临床疗效及预后的相关性 2021年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储存时间与重症病患临床疗效及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多家医院ICU室收治的单采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患者资料,共1350例,根据输注效果分为PLT输注有效组(n=858)和PLT输注无效组(492),再根据PLT储存时间将PLT输注有效患者分为≤3 d(n=260)、4 d(n=233)、5 d(n=365)组,分析不同储存时间与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不同PLTs储存时间患者输注无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58例PLT输血有效患者中,不同PLTs储存时间患者基本资料、ICU入院诊断、合并症以及ICU治疗变量(呼吸机、肾移植需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PLT储存时间患者死亡率、血培养阳性率、尿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输注血小板的储存时间与死亡率无关(4 d vs.≤3 d,HR=0.86,95%CI:0.47~1.35;5 d vs.≤3 d,HR=1.06,95%CI:0.69~1.45;P>0.05)。结论PLT储存时间与重症患者或血液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无关。 何博 谭爱玲 谭爱玲 陈小光 胡文娟 陈汉妹 陈小光关键词:临床疗效 预后 提高联袋封闭式洗涤红细胞制品质量的体会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联袋封闭式洗涤红细胞制品质量,确保病人输血安全。方法对原料血、离心条件、接驳管路、操作手法、去白膜次数、洗涤次数、乳糜血液的洗涤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选用存放7d至l0d的库存血,选择最佳的离心条件,选择合适的接驳管路,正确掌握操作手法,灵活运用去白膜方法,选择合适的洗涤次数以及提高乳糜血液的洗涤质量,联袋封闭式洗涤红细胞制品质量得到提高。结论以上改进可以保证和提高联袋封闭式洗涤红细胞制品质量。 胡文娟 曾四海 苏红 谭咏恩 车胡毓 韩水娟关键词:洗涤红细胞 制品质量 CompoMat G5分离浓缩血小板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CompoMat G5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制备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方法使用CompoMat G5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机从富血小板白膜层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并与传统夹板法作比较,主要比较浓缩血小板容量、残余白细胞量,红细... 胡文娟 曾四海 游冉冉文献传递 浓缩血小板的制备和保存过程中血小板表面组织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输血用浓缩血小板(platelet concentrate,PC)制备和储存过程中表面凝血主要激活因子——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表达。方法在制备当天和储存至4 d的同时,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健康的献血员全血和PC来源血小板的TF,同时分析经典的血小板活化标记物,即纤维蛋白原,P-选择素和糖蛋白GPIIb(CD41)。并根据供血者ABO血型分析数据。结果全血中血小板中检测到TF,在O组献血员中发现最高。与全血相比,制备PC时血小板表面TF更高,在储存过程中进一步增加。结论研究结果表明,PC中血小板表面TF得以维持。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研究TF水平与血小板输注接受者的止血反应之间的可能相关性。 何博 谭爱玲 谭爱玲 陈小光 胡文娟 陈汉妹 陈小光关键词:流式细胞仪 浓缩血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