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刘岩
- 作品数:5 被引量:69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八角茴香精油及其主要单体成分抑菌机理的研究被引量:43
- 2011年
- 实验通过测定菌液中还原糖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电导率的变化,将八角茴香精油及其各主要单体成分(大茴香醛、柠檬烯、反式茴香脑)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抑菌成分中柠檬烯和八角茴香精油抑菌效果较好;抑菌机理的实验表明,浓度为100mg/mL的各抑菌成分对检测项影响最大的是柠檬烯和八角茴香精油,它们可使菌液中还原糖含量高达0.89g/100g和0.87g/100g;二者作用64h后,菌液中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2.5%和13.7%;二者作用5min,菌液的电导率分别为182.4μs/cm和184.3μs/cm。由此可见,八角茴香精油及其主要单体成分中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最佳的成分为柠檬烯和八角茴香精油。
- 张赟彬郭媛江娟胡刘岩
- 关键词:精油抑菌机理大肠杆菌
- 香榧壳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抗菌性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通过水蒸气蒸馏法确定香榧壳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分析挥发油成分,并开展其抗菌试验。方法: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得率为考察指标,对提取过程中的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进行比较;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成分分析;采用纸片法扩散法开展其抑菌试验。结果:影响香榧壳挥发油得率的最主要因素是料液比;从香榧挥发油中分析鉴定出40种成分,其主要成分是柠檬烯(42.998%)、α-蒎烯(28.138%)和β-水芹烯(3.927%);抗菌结果研究显示,香榧壳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抑制活性很低或没有活性。结论:正交试验法优选得香榧壳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浸泡时间1h,蒸馏时间3h,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2.27%;挥发油具有较弱的抗菌活性。
- 胡刘岩戴妙妙张赟彬
- 关键词:正交试验化学成分抗菌性
- 超临界CO_2提取八角茴香精油及其对肉类抑菌效果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10
- 2011年
- 文章采用超临界CO2提取八角茴香精油,研究了精油浓度、温度、光照时间及热处理等因素对八角茴香精油抑菌效果和肉类感官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提取八角茴香精油的得率为4.5%;八角茴香精油的最低抑菌浓度为7.0%,且能够保持肉糜优良的感官特征;加入精油的新鲜肉糜的保存期随着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在4,25,35℃条件下分别可以保存4天,6 h和4 h;当温度为37℃时,光照显著破坏挥发油的稳定性,254 nm紫外光照射40 min以上或365 nm紫外光照射30 min以上将使精油失去活性;长时间热处理导致精油的抑菌活性下降。
- 孙晔郭媛张赟彬江娟胡刘岩
- 关键词:精油超临界CO2提取抑菌活性
- 香榧壳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抗菌性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通过水蒸气蒸馏法确定香榧壳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分析挥发油成分,并开展其抗菌试验。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挥发油得率为考察指标,对提取过程中的加水量、浸泡时间、提取时间进行比较;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进行成分分析;采用纸片法扩散法开展其抑菌试验。结果显示:影响香榧壳挥发油得率的最主要因素是料液比;从香榧挥发油中分析鉴定出40种成分,其主要成分是柠檬烯(42.998%)、α-蒎烯(28.138%)和β-水芹烯(3.927%);抗菌结果研究显示,香榧壳挥发油对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黑曲霉的抑制活性很低或没有活性。结论:正交试验法优选得香榧壳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浸泡时间1 h,蒸馏时间3 h,在此条件下,提取率为2.27%;挥发油具有较弱的抗菌活性。
- 胡刘岩戴妙妙张赟彬
- 关键词:正交试验化学成分抗菌性
- 天然产物中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研究现状被引量:9
- 2011年
- 抑制乙酰胆碱酯酶(AChE)是目前治疗阿尔茨海默氏病(AD)最有效的方法,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开发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宝库。介绍了作为开发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天然产物的研究现状,归纳了一些重要的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植物种类、植物中抑制AChE的活性成分以及一些微生物来源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 张赟彬宋庆胡刘岩
- 关键词:乙酰胆碱酯酶阿尔茨海默氏病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