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文科

作品数:8 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江都市农林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国家级星火计划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麦田
  • 3篇麦田套稻
  • 3篇超高茬
  • 3篇超高茬麦
  • 3篇超高茬麦田
  • 3篇超高茬麦田套...
  • 2篇稻作
  • 2篇轻型
  • 2篇麦套稻
  • 1篇稻米
  • 1篇稻米品质
  • 1篇稻作方式
  • 1篇稻作技术
  • 1篇秧苗
  • 1篇秧苗素质
  • 1篇扬麦158
  • 1篇越冬
  • 1篇栽培
  • 1篇栽培方式
  • 1篇生理特性

机构

  • 5篇江都市农业局
  • 3篇江都市农林局
  • 1篇扬州大学
  • 1篇江都市农业技...

作者

  • 8篇田文科
  • 3篇蔡建华
  • 1篇刘世平
  • 1篇蒋植宝
  • 1篇王玉龙
  • 1篇王福生

传媒

  • 3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耕作与栽培
  • 1篇垦殖与稻作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中国稻米

年份

  • 3篇2007
  • 4篇2006
  • 1篇199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越冬红米稻的发生、危害及防治初探被引量:6
2006年
红米稻分为高秆和矮秆两种类型。其单株分蘖性强,成穗数多,但穗粒数和千粒重低,比常规水稻减产12%以上。其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及食口性差。红米稻落粒性强,越冬出苗率高,通过增加播种深度,可明显降低其出苗率。
郭勋斌田文科顾克礼袁秦
关键词:红米稻
超高茬麦田套稻麦秸全量自然覆盖还田对土壤肥力和稻米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2
2006年
为明确超高茬麦田套稻麦秸全量自然覆盖还田后对耕层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和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比较研究了超高茬麦田套稻麦秸全量自然覆盖还田(简称麦秸覆盖还田)、麦秸全量翻埋还田栽稻(简称麦秸翻埋还田)和留5 cm根茬翻埋还田栽稻(简称根茬翻埋还田)3种处理下耕层土壤物理性状、养分含量和水稻生长。结果表明:在正常施氮量(纯氮195 kg/hm2)下,麦秸覆盖还田后85 d可自然腐解69%,无需增施氮肥。与根茬翻埋还田处理相比,麦秸覆盖还田3年后耕层土壤有机质提高2.1 g/kg,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7.8%、12.2%和52.3%;水稻生长后期耕层土壤含水量下降11.1%。同时麦秸覆盖还田可改善稻米品质。
顾克礼刘世平郭勋斌张秀美田文科蒋植宝王力扬陈洪礼张永泰谢云峰袁秦
关键词:超高茬麦套稻土壤肥力稻米品质
不同轻型简化稻作技术经济分析与应用前景评价被引量:12
2007年
本文对目前江都市采用的各种水稻轻型简化栽培技术获得的产量水平、经济效益及技术要素进行了分析、评价,并简要地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评估。
陈洪礼蔡建华田文科
超高茬麦田套稻的生理特性被引量:5
2007年
郭勋斌顾克礼田文科徐世林陈伟民袁秦
关键词:超高茬麦田套稻秸秆还田生理特性
不同轻型稻作方式技术经济分析与应用前景评价被引量:2
2007年
对江都市水稻轻型简化栽培技术的推广产量、效益及技术要素进行了分析,并简要阐述了应用前景评价。
陈洪礼蔡建华田文科
超高茬麦田套稻秧苗素质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以武运粳7号为材料,研究超高茬麦田套稻与常规育秧不同带蘖秧苗的素质。结果表明,超高茬麦田套稻秧苗分蘖发生快、成穗数多、干物质积累量大,产量比常规育秧单茎苗高,与带3蘖的壮苗产量无明显差异,且具旱育秧及免耕田条件下秧苗根系活力强的优势,表明超高茬麦田套稻小麦让茬时黄瘦的单茎苗不是弱苗,是增产潜力大的秧苗。
郭勋斌顾克礼田文科徐世林陈伟民袁秦
关键词:超高茬麦田套稻秧苗素质
麦套稻应用现状及技术对策被引量:11
2006年
麦套稻是在麦子灌浆后期,将处理后的稻种直接撒播在麦田里,与麦子形成一定的共生期,麦收时超高留茬30 cm左右自然还田,多余麦秸就地散开或就近埋入墒沟内,是集免耕、套播、旱育及秸秆还田于一体的新型稻作方式,操作程序简化,劳动强度降低,使秸秆禁烧自然还田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有效地解决了因长期以来超负荷生产造成的土地承载力下降,以及所带来的无节制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和不科学的水浆管理等新问题,实现了水稻“优质、高产、安全、高效、环保、节能”等生产目标协调发展,使农业生产进入可持续发展轨道。介绍麦套稻应用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技术对策。
陈洪礼田文科蔡建华
关键词:麦套稻
暖冬春寒年景扬麦158不同栽培方式分蘖成穗特点研究
1997年
研究了暖冬春寒严重冻害情况下,扬麦158稻田套播、稻后零耕撒播、稻后翻耕撒播3种栽培方式,认为:套播栽培虽主茎冻死率达100%,Ⅰ、Ⅱ、Ⅲ低蘖位分蘖冻死76%,但补偿性恢复能力特强,越冬期与春后分蘖占总分蘖的84.3%,成穗率43%,成穗占总穗数的94%;零耕主茎亦冻死100%,Ⅰ、Ⅱ、Ⅲ低蘖位分蘖冻死51.9%,一次分蘖穗占总成穗的72%;翻耕由主茎穗,Ⅰ。
顾克礼王玉龙费长敏田文科田文科唐正元王福生王旬王保辛张永泰郭勋斌谢云峰
关键词:套播分蘖成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