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恩琪

作品数:2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徐州医学院麻醉学院江苏省麻醉与镇痛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神经元
  • 1篇蛋白
  • 1篇蛋白激酶
  • 1篇蛋白激酶C
  • 1篇调制
  • 1篇炎性
  • 1篇炎性痛
  • 1篇痛觉
  • 1篇瘙痒
  • 1篇瘙痒症
  • 1篇激酶

机构

  • 2篇徐州医学院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张励才
  • 2篇田恩琪
  • 1篇周芳
  • 1篇宿世玉
  • 1篇党秀静
  • 1篇孔敏
  • 1篇王家友

传媒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生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触液核在大鼠慢性瘙痒维持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探讨触液核在大鼠慢性瘙痒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3月龄,体重240~ 280 g.第一部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只大鼠分为3组(n=14):生理盐水组(C组)、丙酮组(A组)和恶唑酮组(O组).O组于颈背部涂抹0.5%恶唑酮15μl,C组和A组分别涂抹等容量生理盐水和丙酮,分别于给药后7、9、13、16、17、18、21、23 d重复上述处理,记录每次给药后30 min内搔抓次数,每组取6只动物,在最后1次涂抹恶唑酮后2h取脑组织,测定触液核c-Fos表达.第二部分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大鼠分为3组(n=8):正常对照组(C1组)、慢性瘙痒组(CI组)和慢性瘙痒+触液核毁损术组(CI+ KA组),CI组和CI+ KA组采用上述方法制备慢性瘙痒模型,触液核毁损术于第8次给药后6h实施,并记录第9次给药后30 min内搔抓次数.结果 第一部分 与C组比较,A组T4-8时搔抓次数增多,O组T1-8时搔抓次数增多,A组和O组触液核c-Fos表达上调(P<0.05);与A组比较,O组T1-8时搔抓次数增多,触液核c-Fos表达上调(P<0.05).第二部分 与C1组比较,CI组和CI+ KA组搔抓次数增多(P<0.05),而CI+ KA组搔抓次数少于CI组(P<0.05).结论 触液核参与了大鼠慢性瘙痒的维持.
宿世玉田恩琪党秀静孔敏张励才
关键词:神经元瘙痒症
触液核神经元蛋白激酶C磷酸化水平调制炎性痛大鼠的痛觉被引量:4
2015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触液核在炎性疼痛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用大鼠左侧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来建立炎性痛模型,用Western blot检测炎性痛模型大鼠触液核中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用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检测来了解大鼠炎性痛觉情况。结果显示,炎性痛大鼠CFA注射后第1、3和7天TWL显著降低,注射CFA后24 h时触液核中p-PKC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大鼠;侧脑室注射PKC抑制剂GF109203X可降低炎性痛大鼠触液核PKC磷酸化水平并提高痛觉阈值。以上结果提示,阻断触液核中PKC通路的信号转导可能是减轻或消除炎性痛的有效手段。
周芳王家友田恩琪张励才
关键词:蛋白激酶C炎性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