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鸿鹤
-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阳油田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电解可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CT以及DSA检查证实为颅内动脉瘤65例,66个动脉瘤。在神经安定麻醉和全身肝素化的条件下,经Tracker-10或Tracker-18微导管放置电解可脱性弹簧圈对脑动脉瘤患者进行栓塞治疗,手术在DSA动态监视下完成。结果:66个动脉瘤中,瘤体大小为3.5mm×3.8mm^5.4mm×4.5mm。64例栓塞成功,成功率为97%;2例因载瘤动脉严重痉挛而失败(3%),其中100%闭塞48个(72.7%);栓塞程度达95%以上9个(13.6%);90%闭塞7个(10.6%)。术后回访3~24个月,未发现蛛网膜下腔再次出血。结论: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的优点。
- 李正伟王鸿鹤王慎付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 症状性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
- 目的:评价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症状性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62例子宫肌瘤患者均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双侧子宫动脉插管,术后随访至少3-12个月,观察其临床症状及肌瘤大小变化。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发...
- 李正伟王鸿鹤孙明瑞
- 关键词:子宫肌瘤子宫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疗效评价
- 文献传递
- 症状性子宫肌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
- 目的:评价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症状性子宫肌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62例子宫肌瘤患者均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双侧子宫动脉插管,术后随访至少3-12个月,观察其临床症状及肌瘤大小变化。结果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发现...
- 李正伟王鸿鹤孙明瑞
- 关键词:子宫肿瘤子宫动脉栓塞术介入性
- 文献传递
-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总结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的经验,评价其疗效。方法对56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在脑保护装置下使用自膨胀支架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共放置支架62枚。结果支架释放成功率100%,术后残余狭窄<20%,无死亡病例;4例术后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静脉持续给药24 h后恢复正常。结论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远端保护装置的应用是防止术中脑卒中并发症的必要措施。
- 张新生李政伟王鸿鹤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