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达
- 作品数:39 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iVue OCT扫描品质指数与白内障患者眼底像模糊程度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分析iVue OCT扫描品质指数与白内障眼底像模糊程度的相关性,探讨用该指数评价白内障程度的可行性。设计诊断方法评价。研究对象2013年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门诊的白内障患者162例(324眼)。方法所有患者均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确定有无白内障。使用免散瞳眼底数码照相机进行眼底数码照相及外眼数码照相检查,根据眼底像的模糊程度分级(1~5级);根据外眼像获取瞳孔直径与角膜直径的比值。使用iVue OCT检查获取黄斑结构图像以及扫描品质指数并分为高、中、低三级,分析iVue OCT扫描品质指数与白内障眼底像模糊程度相关性,并分析该评价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主要指标眼底像模糊程度分级、OCT扫描品质指数分级、特异度、灵敏度。结果随着眼底像模糊程度的增加,iVue OCT扫描品质指数值不断减小(r=0.891,P〈0.001)。高iVue OCT扫描品质指数评价0级白内障眼底像模糊程度的灵敏度为89%,特异度为78%;中度iVue OCT扫描品质指数评价2级白内障眼底像模糊程度的灵敏度为88%,特异度为67%;低iVue OCT扫描品质指数评价4级白内障眼底像模糊程度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4%。瞳孔大小与iVue OCT扫描品质指数之间无相关性(P=0.989)。结论 iVue OCT扫描品质指数与白内障眼底像模糊程度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对于轻度和重度白内障用iVue OCT扫描品质指数可以准确评价白内障眼底像模糊程度。
- 张景尚王进达万修华安莹苏炳男徐亮李建军
- 关键词:白内障OCT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视网膜血管损伤的修复作用
- 张景尚王进达安莹徐亮张伟
- 一种旋转式囊膜剪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转式囊膜剪,包括两个铰接的剪刀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剪刀本体的工作端各铰接有一个弧形的刀片,两个所述两个刀片的刀刃相对布置,所述刀片转动的平面与所述剪刀本体运动的平面互相垂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 王开杰万修华李莎莎王进达张景尚
- 文献传递
- 学龄期近视患者高阶像差与近视发展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通过对学龄期近视患者的随访研究,初步探索波前像差与学龄期单纯性近视患者近视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睫状肌麻痹剂散瞳验光测量屈光状态,Allegretto波前像差仪测量波前像差,对北京市150例(300眼)单纯性近视少年儿童进行测量,并随访重复测量。观察学龄期近视患者屈光度的变化,探讨近视发展与波前像差之间的关系。结果 150例近视患者中,随访132例(120例纳入研究),近视屈光度增加(0.74±0.55)D,发现近视发展与年龄、近视时间、基础屈光度均有相关性(均为P<0.01),高阶像差与年龄有相关性(P<0.05),近视发展迅速组较发展缓慢组高阶像差3阶均方根值及C7(慧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12(球差)的变化与屈光度的变化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高阶像差3阶、慧差较高可能是影响学龄期单纯性近视患者近视发展的因素之一,近视屈光度增加可能引起球差向负值方向增大。
- 李婧熊瑛王进达张景尚李晓霞游启生万修华
- 关键词:近视波前像差屈光
- 小学三年级儿童眼光学生理参数分布
- 目的:了解我国小学学龄儿童眼光学生理参数的分布,探讨不同屈光状态下光学生理参数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河北省三河市小学三年级学生(n=1509)使用非接触式光学测量眼光学生理参数,平均年龄9.3岁(8.9– 10.5岁)....
- 李婧熊瑛张景尚王进达李晓霞万修华
- 关键词:眼轴前房深度晶体
- Vici综合征在眼科的表现
- 2018年
- Vici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涉及全身多个系统的紊乱。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大脑胼胝体区发育不良、心肌症、联合免疫缺陷、白内障以及皮肤毛发等色素减退;同时伴有生长发育迟缓、小头畸形、唇腭裂及癫痫等症状。该综合征在眼科方面主要表现为双眼核性以及前极性白内障、眼球震颤、视神经萎缩以及眼底轻度的色素减退。该综合征的病因是18号染色体长臂上调控“细胞自噬”功能的EPG5基因发生突变。(国际眼科纵览,2018,42:409-413)
- 何海龙王进达万修华
- 关键词:白内障自噬
- 一种眼睑压力检测装置
- 本发明提供一种眼睑压力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包括被置入到眼球表面,与角膜贴合的角膜接触镜;被配置于所述角膜接触镜内,当眨眼时,用于检测上眼睑作用于角膜接触镜时所产生的应变量的应变感应传感器及被配置于所述角膜接触镜内,与应...
- 王开杰万修华王进达张景尚李猛
- 文献传递
- 先天性无虹膜合并白内障手术疗效观察
- 2016年
- 目的 评价先天性无虹膜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及黄色后房折叠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并配戴美瞳接触镜的治疗效果。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对10例(17眼)先天性无虹膜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手术,采用3.2 mm透明角膜切口,连续环形撕囊直径小于6 mm,超声乳化后,植入晶状体囊袋张力环及黄色后房折叠型IOL,术后配戴美瞳接触镜。患者年龄4-50岁,平均(25.4±14.8)岁。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0.05-0.1。眼压(IOP)8-24 mmHg(1 mmHg=0.133 kPa),平均(16.4±3.9)mmHg。角膜内皮细胞计数1 825-3 829个/mm^2,平均(3 280±473)个/ mm2。仅1例患者具有部分虹膜,其余患者均仅有虹膜根部,晶状体完全暴露,晶状体悬韧带可见,无晶状体脱位,晶状体混浊表现为不均匀花瓣状,患者畏光症状明显,有不同程度眼球震颤,角膜及眼底大致正常。应用配对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IOP、角膜内皮变化情况。结果 手术均顺利完成,植入IOL度数为19.50-30.00 D,平均(24.44±4.30)D。随诊时间1-18个月,末次随访BCVA 0.1-0.7,均较术前提高;患者自觉畏光症状明显减轻,配戴美瞳后畏光症状减轻更为明显。所有病例最后一次复查时角膜均清亮,未见接触镜所致角膜感染症状。所有IOL被囊袋包裹良好,位置趋中。2例(4眼)患者随诊至术后6个月时晶状体囊袋机化明显,后囊混浊经YAG激光治疗后已形成人工瞳孔。术后IOP为(18.1±3.6)mmHg,未见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 669±850)个/mm^2,无继发性角膜内皮失代偿病例。结论 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晶状体囊袋张力环植入、后房折叠型黄色IOL植入和配戴美瞳接触镜治疗先天性无虹膜合并白内障效果良好,术后视力有一定程度提高,明显减轻畏光等不适症状。
- 王进达张景尚熊瑛李婧李晓霞刘雪赵晶万修华
- 关键词:无虹膜白内障摘除术晶状体囊袋张力环
- 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及后房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被引量:25
- 2016年
-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出及后房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46例(77眼)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吸出术,通过3.2 mm切口植入后房折叠型人工晶状体。于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复查,比较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球镜度数、柱镜度数、角膜曲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眼轴长度的变化。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人工晶状体100%囊袋内植入。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5者分别有59眼、60眼、65眼和65眼。术后6个月患者球镜度数、柱镜度数、角膜曲率、眼轴长度、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1.04±0.59)D、(-0.23±1.14)D、(43.72±1.16)D、(28.46±1.77)mm、(2041±825)个·mm-2。与术前相比,球镜度数、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两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超声乳化摘出及后房折叠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效果良好,术后视力恢复快、屈光状态稳定。
- 安莹王进达张景尚李晓霞刘雪赵晶万修华
- 关键词:白内障摘出术人工晶状体高度近视
- 45岁以上人群晶状体前表面拱高的测量及其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相关性:北京眼病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描述北京地区45岁以上人群的晶状体前表面拱高(lens vault,LV)的测量结果并探索其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的相关性。设计横断面调查。研究对象“北京眼病研究”5年随访人群2792例。方法对受试者进行屈光测量(电脑验光结合插片法)、眼压(非接触眼压计)、散瞳后裂隙灯数码眼前节照相、眼轴等生物学参数的测量(Lenstar)以及眼底照相。采用海德堡前节OCT拍摄照相并通过自带的软件对LV(晶状体的前极与两巩膜突水平连线的垂直距离)进行测量。问卷内容包括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及高血压病等既往病史。采用Logistic回归探索LV和PACG的相关性,采用比值比(odds ratios,OR)和95%置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CI)评估关联强度。主要指标LV、OR值和95%CI。结果45岁以上人群的LV平均为(0.43±0.26)mm,男性平均为(0.38±0.28)mm,女性为(0.45±0.28)mm(t=4.76,P<0.001);45~54岁、55~64岁、65~74岁及≥75岁人群的LV分别为(0.33±0.26)mm、(0.42±0.27)mm、(0.48±0.29)mm和(0.58±0.29)mm,随着年龄的增长LV值有明显上升的趋势(F=7.84,P<0.001)。近视、正视和远视人群的LV分别为(0.26±0.31)mm、(0.43±0.26)mm和(0.56±0.26)mm,随着屈光状态从近视向远视变化,LV的水平也呈现上升趋势(F=4.86,P<0.001)。健康人群和PACG患者的LV分别为(0.42±0.28)mm和(0.84±0.25)mm(t=5.66,P<0.001),通过Logistic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后,OR值为1.022(95%CI:1.005,1.040)。结论北京地区45岁以上健康人群的LV值平均为(0.42±0.28)mm。LV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女性高于男性,远视者高于近视者。较大的LV是PACG的患病危险因素。(眼科,2021,30:200-203)
- 陈长喜曹凯王进达李建军徐亮王亚星
- 关键词:前节OCT闭角型青光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