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迎迎

作品数:6 被引量:50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北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遥感
  • 2篇多尺度
  • 2篇网格
  • 2篇网格划分
  • 2篇景观
  • 2篇高分辨率遥感
  • 1篇遥感监测
  • 1篇遥感图像
  • 1篇证据权重法
  • 1篇图像
  • 1篇土地利用
  • 1篇面向对象
  • 1篇分辨率
  • 1篇高分辨率
  • 1篇高分辨率遥感...
  • 1篇变化检测
  • 1篇城市
  • 1篇城市景观

机构

  • 6篇湖北省气象局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武汉大学
  • 1篇香港浸会大学

作者

  • 6篇杨叶涛
  • 6篇王迎迎
  • 4篇曾又枝
  • 2篇龚建雅
  • 1篇周启鸣
  • 1篇龚健雅

传媒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遥感技术与应...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地理与地理信...
  • 1篇测绘与空间地...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基于面向对象的高分遥感景观格局提取方法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实现对景观连续变化特征与连接特征的描述,并保持与斑块镶嵌特征的空间尺度一致性,该文利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采用面向对象分割方法,建立基于Delaunay-Voronoi原理的景观格局定量描述模型,统一表达景观格局的镶嵌、连续以及连接特征;并将此图像分割方法的结果与像素聚合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面向对象的图像分割方法能够更好地保存对景观格局提取至关重要的微细景观特征,并在尺度上推过程中延缓这些细微特征消失;2基于Delaunay-Voronoi数据结构的景观格局模型有利于面向对象影像分析的景观镶嵌、连续和连接特征的混合及其多尺度表达,更适用于高分辨率遥感景观格局信息提取。
杨叶涛王迎迎曾又枝
关键词:多尺度高分辨率遥感图像
连续证据权重法及其在矿产潜力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2014年
目前分类证据权重法只能处理分类证据因子,连续证据因子在转化为分类数据时,必然导致信息损失;而且证据因子按分类计算权重,不能从整体上反映该证据因子对成矿有利的权重。该文尝试对分类证据权重法进行改进,将分类证据隶属度扩充为连续证据隶属度,并修改证据因子权重的计算方法,避免同一证据因子权重的重复累加,建立基于连续证据因子的模糊证据权重法。以实际的矿产潜力预测为例,对比分析分类证据权重法与所提出的模糊连续证据权重法。结果表明,基于连续证据因子的模糊证据权重法能够克服分类证据模型后验概率空间突变情况,利于预测结果的制图输出,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后验概率精度。
杨叶涛王迎迎
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对城市扩张影响研究被引量:35
2010年
我国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化过程所带来的问题十分突出。针对城市扩张问题,涌现出大量关于城市扩张影响因素以及城市扩张建模的研究。目前对城市扩张行为进行研究选取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以分为两类:①空间可达性以及空间约束,包括水源、道路、城市中心等可达性,地形、保护用地等约束;②社会经济因素,包括人口增长、经济增长、政策等。该研究突破传统城市扩张影响因素研究范围,选择从城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特征来研究城市扩张,以北京市为例分析了按网格划分提取的多种景观格局指标与建设用地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了时间尺度对探测这种相关性的影响。从结果当中可以得到以下3个结论:城市景观格局特征对于非建设用地向建设用地转化在位置与数量上的影响机制有稳定性;时间尺度对于正确地表达它们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由于不同时期城市化特征的差异,其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杨叶涛龚建雅周启鸣王迎迎
关键词:土地利用网格划分
基于面向对象影像分析的景观连接特征多尺度提取研究
2012年
在理解面向对象影像分析方法与像素聚合方法在多尺度景观连接特征分析不同基础上,建立基于面向对象影像分析的多边形阻抗表面的景观连接特征度量方法,并对两种多尺度景观连接特征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面向对象方法所获取的景观连接特征能更好保留线性廊道,提高景观连接特征精度。
杨叶涛王迎迎曾又枝
关键词:多尺度高分辨率遥感
遥感时空不一致性对城市景观格局动态分析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采用时空相结合的分类方法来获取多时相土地利用/覆盖,有效减少了多时相遥感的时空不一致性。为探测时空不一致性对景观指标取值及其变化轨迹的影响,将时相独立分类方法和时空相结合分类方法进行了对比,四种常用的景观指标——斑块数(NP)、边缘密度(ED)、平均斑块大小(MPS)和平均形状指数(MSI)用来探测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表明,时空不一致性不仅影响到景观指标取值,而且改变了景观指标的变化轨迹。
杨叶涛龚健雅王迎迎曾又枝
基于格网划分的城市区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时空变化遥感监测被引量:10
2010年
城市化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已成为城市问题研究热点。多时相遥感变化检测能够监测到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被广泛地用来进行城市扩张研究。对于城市化引起的城市空间结构变化,最新研究引入景观格局分析法,大量涌现的景观指标为景观格局定量化表达提供了基础。目前对于城市化过程中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的描述过于笼统,一般是对整个研究区域提取全局景观格局及其时间变化。通过提出一种基于网格划分的景观格局提取与时空变化检测方法,并运用此方法研究了北京市城市化进程中景观格局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基于网格划分的景观格局变化检测方法能够检测出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数量、位置和模式,为理解城市扩张行为以及城市扩张建模提供了相比较于遥感土地利用变化检测之外的另一种知识。
杨叶涛龚建雅王迎迎曾又枝
关键词:变化检测网格划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