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维霞

作品数:2 被引量:18H指数: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相关脑区
  • 2篇模型大鼠
  • 2篇脑区
  • 2篇孤独症
  • 1篇蛋白
  • 1篇杏仁体
  • 1篇皮层
  • 1篇前额
  • 1篇前额叶
  • 1篇前额叶皮层
  • 1篇小白蛋白
  • 1篇额叶
  • 1篇额叶皮层
  • 1篇白蛋白
  • 1篇PV
  • 1篇RCS
  • 1篇VPA

机构

  • 2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2篇王月华
  • 2篇陈明军
  • 2篇李瑞锡
  • 2篇王维霞
  • 2篇彭裕文

传媒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2007年中...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VPA、RCS孤独症模型大鼠情绪相关脑区pv神经元的免疫组化观察
目的: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是严重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极度危害患儿的心身健康。Autism 病因不明,被认为是神经系统突触发育异常,兴奋性与抑制性突触比率失衡所致。小清蛋白(pv)是一种低分子量的钙离子结...
王维霞王月华陈明军李瑞锡彭裕文
文献传递
PV阳性神经元在孤独症模型大鼠情绪与认知相关脑区内的表达被引量:18
2008年
为显示小白蛋白(Parvalbumin,PV)中间神经元在孤独症脑内的形态变化,更好地理解PV中间神经元在孤独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了孕鼠腹腔注射丙戊酸钠(VPA)和反复冷冻刺激(RCS)法建立的两种孤独症动物模型杏仁体、前额叶皮层和海马区的PV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特点。结果显示:两种孤独症模型鼠杏仁体、前额叶皮层和海马区内的PV阳性神经元的胞体形态、大小、突起的长度和密度等与正常对照组(CTL)相比,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结果提示,PV中间神经元在孤独症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它们的改变可能削弱了对孤独症相关的神经环路中锥体神经元的抑制作用。
王维霞王月华陈明军上野照子小野武年西条寿夫李瑞锡彭裕文
关键词:小白蛋白杏仁体前额叶皮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