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礼茂

作品数:121 被引量:1,712H指数:2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4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7篇经济管理
  • 28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篇政治法律
  • 6篇农业科学
  • 6篇历史地理
  • 5篇天文地球
  • 2篇矿业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21篇地缘
  • 20篇能源
  • 18篇地缘政治
  • 17篇石油
  • 8篇资源安全
  • 7篇中国石油
  • 7篇能源地缘政治
  • 7篇减排
  • 7篇国石
  • 6篇碳排放
  • 6篇矿产
  • 6篇矿产资源
  • 5篇可持续发展
  • 4篇地缘经济
  • 4篇影响因素
  • 4篇指标体系
  • 4篇石油安全
  • 3篇低碳
  • 3篇政治
  • 3篇政治战略

机构

  • 121篇中国科学院
  • 3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6篇中国科学院研...
  • 12篇安徽师范大学
  • 7篇国务院发展研...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河北地质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贵州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作者

  • 121篇王礼茂
  • 21篇郎一环
  • 15篇方叶兵
  • 14篇屈秋实
  • 12篇李红强
  • 7篇谷树忠
  • 5篇沈镭
  • 5篇姚建华
  • 4篇赵建安
  • 4篇刘立涛
  • 3篇姚予龙
  • 3篇余慧超
  • 3篇顾梦琛
  • 3篇周洪
  • 3篇陈枫楠
  • 3篇杨艳
  • 2篇钟帅
  • 2篇胡咏君
  • 2篇张超
  • 2篇杨宇

传媒

  • 30篇资源科学
  • 12篇自然资源学报
  • 9篇世界地理研究
  • 7篇经济地理
  • 6篇中国能源
  • 5篇自然资源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3篇国土与自然资...
  • 3篇地理研究
  • 3篇地理科学进展
  • 3篇Journa...
  • 2篇地域研究与开...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第四纪研究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甘肃科学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科技导报

年份

  • 3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8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9篇2009
  • 8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5篇2003
  • 6篇2002
1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以中亚为例被引量:27
2009年
在回顾和架构能源地缘政治的内涵与研究框架的基础上,以中亚地区为例,阐释了其能源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的重要性和地缘战略地位。系统梳理了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刻画了每一阶段的能源开发利用态势和地缘政治特征,探讨了能源对地缘政治演变的影响和地缘政治发展对能源的作用。随后,对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演进的机制进行了解译和分析,指出宏观背景、外部力量、内部力量、突发性事件及其相互作用的变化是中亚能源地缘政治格局演进的重要驱动因素。
李红强王礼茂郎一环
关键词:石油管道
三北防护林体系森林碳密度及碳贮量动态被引量:16
2010年
基于1989-1993、1994-1998、1999-2003三期全国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结合区域尺度的材积源生物量模型估算了三北防护林工程区3个时期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生物量碳密度和碳贮量,分析了不同林种的碳贮量动态。结果表明:三北防护林工程区三个时期碳密度分别为35.21、36.01和41.56 t.hm-2,暗示我国的森林质量在逐步提高;碳贮量分别为458.10、519.96和1268.84 Tg(1 Tg=1012g),分别占全国森林碳贮量的9.89%、10.95%和24.23%。相对于人工林,天然林碳贮量仍是森林总碳贮量的主体,占71-84%,并且所占比例有增加趋势。随林龄的增加,天然林碳密度呈现显著增加趋势,但人工林仅在初始阶段呈现增加趋势,到近熟林就逐渐趋于稳定;人工林碳贮量随林龄增加而降低,但天然林以中龄林碳贮量最高,之后随林龄增加而降低。就林种而言,用材林和防护林占据主导地位,但随时间推移,防护林碳贮量所占比例越来越接近用材林。
张林王礼茂
关键词:碳密度碳贮量三北防护林
几种主要碳增汇/减排途径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5
2004年
植树造林、节能、改善农业管理和征收碳税都是碳汇 减排的重要途径 ,但不同途径的碳汇 减排潜力和成本是不同的 ,对经济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通过不同减排方案的对比和对经济影响的分析 ,认为植树造林、节能和农田管理在中国有较大的碳汇 减排潜力 ,而碳税与上述几种途径相比减排效果相对较差 。
王礼茂
关键词:碳排放减排温室气体
主要新能源发电替代减排的研究综述被引量:20
2017年
新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对实现2030年碳排放达峰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新能源发电替代减排是碳减排最为重要的形式之一,积极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在对国内外有关新能源发电替代减排的研究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已有研究成果从新能源资源潜力评估、发电替代减排量测算、产业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和减排的成本效益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整理。综述发现已有的新能源发电减排量测算方法各有利弊,新能源产业自身碳排放核算缺乏统一的界定范围,而且新能源的开发成本和效益也缺乏明确的核算标准。最后,本文从如何对新能源的技术进步率进行科学预测、系统地建立新能源发展与减排的效益评估体系、减排目标下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的描述等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牟初夫王礼茂屈秋实屈秋实张宏
关键词:新能源发电
中国水泥熟料排放系数差异性及区域减排策略选择
2017年
水泥熟料是主要的CO_2排放源,其排放系数受原料种类和品质、生产工艺、生产规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分析中国各地区熟料排放的差异性、减排潜力和策略选择,可以为区域降低熟料排放的方法和政策选择提供决策支持。本文以全国22省市中182条新型干法生产线和75条立窑生产线为样本,对中国水泥熟料排放系数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论认为:(1)生产工艺的排放差异:立窑熟料排放系数高于新型干法;(2)生产规模的差异:随着生产规模的增加,燃料排放、电力排放呈现降低的趋势,而工艺排放则不受此影响;(3)熟料排放系数呈现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加的态势,从熟料排放系数构成来看,熟料高MgO含量将导致高的工艺排放,原料替代减排主要集中在钢铁和磷生产集中的华北和西南地区;高寒区域和西南地区也是高能源强度和高燃料排放的区域。论文进一步分析了工艺替代、规模生产和原料替代三种方式在调研省区的减排潜力,根据各种方法减排量所占份额,将驱动区域减排的方式选择归纳为单因素、双因素和均衡发展三种类型。文章认为调研区域应根据三种方式的份额,有目的地选择减排方式和设计相应的减排政策。
高天明沈镭赵建安赵建安刘立涛王礼茂
关键词:水泥熟料
长江中游沿江地区发展冶金工业的资源、条件及对策被引量:2
1994年
长江中游沿江地区有我国第二大钢铁基地─—武钢和国家重要有色基地─—大冶,冶金工业已成为区内的支柱产业,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利用现有基础和交通、区位、技术等优势,弥补资源和设备落后等不足,以求更大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
姚建华王礼茂
关键词:冶金工业
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风力发电跨区并网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低碳经济背景下,风能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不断提高。中国风力发电建设迅猛发展,风电装机新增装机容量和累计装机容量持续保持世界第一。"三北"地区"弃风"现象严重。而跨区并网风电外输是目前解决"弃风"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尝试从地理学视角,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通过"弃风"省份的"弃风率"、"弃风"电量和风电负荷省份"十三五"能耗强度降低目标和能耗增量控制目标,以及空间距离为变量对万有引力定律进行改进,进而探讨在"弃风"区域风电溢出效应作用下全国风电跨区并网的复杂网络特征。发现:"弃风率"和"碳排放量"是风电跨区并网的主要驱动力;风电跨区并网的"弃风"消纳的核心为西北和华北电网,风电负荷核心为华中电网;跨区并网的区块划分具有地理倾向性特点,且呈现以负荷地区为核心,"弃风"地区为边缘的"核心-边缘"结构。最后,基于电网传输损耗对电价的限制,进一步为风电跨区并网的区块划分提出合理性建议。
张宏王礼茂张英卓牟初夫方叶兵方叶兵
关键词:风力发电弃风西北电网华北电网华中电网
中国发展非粮燃料乙醇减排CO_2的潜力评估被引量:2
2012年
科学地评估中国发展非粮燃料乙醇减排CO2的潜力对于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和燃料乙醇发展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提出了基于占地属性的燃料乙醇原料划分方法,并指出低质宜耕边际性土地与农作物副产品资源可作为占地型原料的种植空间和非占地型原料的来源。随后,构建了燃料乙醇替代的CO2减排潜力的评估模型,并对2015年和2030年中国发展非粮乙醇的减排潜力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在2015和2030年我国非粮燃料乙醇可产生1 094.7×104t和4 902.7×104t的CO2减排潜力,且形成以非占地型原料乙醇为主的减排结构。从减排潜力空间分布上看,我国在2015年和2030年将分别呈现出以微度、低度减排区为主和极高、高度减排区为主、"∏"型的空间结构。
李红强王礼茂
关键词:燃料乙醇
“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中国的地缘战略意义被引量:11
2018年
中俄两国共同倡议的"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补充。北极航道比传统航道更具成本优势使得"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了可行性。中国周边海洋地缘政治环境错综复杂,远洋运输严重依赖少数海上通道,使得我海上通道具有地缘敏感性特点。长期以来,中国现行海上通道面临着多被美国控制或可能遭遇到美国及其盟国封锁的风险。"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对于中国实施地缘政治战略的意义在于:一是对提升中国作为"边缘地带"大国的地缘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二是对保障中国能源地缘政治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三是建构跨欧亚大陆地缘经济利益共生圈以解构美国的地缘政治"大棋局",四是提升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的主动性。当前"冰上丝绸之路"还处于规划阶段,如何建设,需要加强研究。
熊琛然王礼茂梁茂林
关键词:地缘政治地缘战略
2050年中国能源消费的情景预测被引量:49
2015年
与全球气候变化紧密相关的能源消费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特别是中国能源消费规模、能源消费峰值和消费结构等更是关注的重点。论文在简要评述中国能源消费峰值、能源消费预测方法和模型的基础上,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对中国能源消费预测研究成果,侧重于人口和经济等驱动中国能源消费的两大主要因素,参考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均能源消耗及人均累计能耗变化规律,对中国未来能源消费趋势进行了定量预测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人均能耗、总量和人均累计消费量均有较大的发展潜力。2050年中国人均能耗大致在4.75~9.31 tce,上限也只相当于美国人均能耗峰值的76%;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还将持续增长,2050年的能源消费总量在61.91×108~121.33×108tce;1870—2050年,中国人均累计能耗最佳分布区间为207~294 tce,只相当于1870—2012年美国人均累计能耗的46%、德国的56%、英国的57%。2文献梳理表明,当前预测中国能源消费峰值的各种研究成果大多认为在62×108~79×108tce,而峰值年份则出现在2035—2045年,论文认为除美国、英国和德国情景将有峰值出现外,其他情景尚不可能出现峰值;3法国情景下中国能源消费"零"增长将于2040年左右出现;日本、韩国以及基准情景预测显示,2035年以后中国能源消费将进入到2%左右的低速增长期。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未来能源消费预测采用法国、日本、韩国情景较为合理,2035年以后,中国能源消费将进入低速增长期。当前,中国人均收入不高,人均能耗尤其人均累计能耗处于较低水平,过早乐观承诺能源消费峰值,易使气候变化谈判陷入被动;从中国国情出发,需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留有能源消耗空间;促进能源资源的节约集约使用,积极倡导节能型生产生活方式,是中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能源安全、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
沈镭刘立涛王礼茂陈枫楠张超张超钟帅
关键词:能源消费情景人均能耗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