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60岁以上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02年 陈晓菲 王琼 章彦 方力关键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骨科手术 麻醉方法 后路腰丛阻滞后出现硬膜外阻滞4例报告 被引量:12 2004年 腰丛阻滞由于其效果确切,可用于下肢手术.但是,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硬膜外阻滞等,需引起重视.在应用神经刺激器行后路腰丛阻滞105例中,有4例出现硬膜外阻滞,现将典型病例(例1)及4例相关情况(表1)报告如下. 林惠华 王琼 孙晓雄关键词:硬膜外阻滞 病例报告 手术 并发症 喙突锁骨下入路两点法与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喙突锁骨下入路两点法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并与腋入路进行比较。方法选择82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喙突入路两点法麻醉(C组)47例,穿刺点位于锁骨下喙突骨性标志内下侧2cm。A组采用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两点法麻醉(A组)35例。两组均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进行麻醉。分两次各注入0.5%罗哌卡因20ml。注药后30min内每隔5min观察各神经支配皮区的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程度。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麻醉后30min,与A组比较,C组肌皮神经和腋神经的感觉阻滞明显较强(P﹤0.01)。两组在屈肘功能评分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运动功能评分则无显著性差异。两组麻醉效果满意率分别为A组89%、C组91%。术后并发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喙突锁骨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两点法麻醉效果较好,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时的一种新的入路选择。 周雁 王琼 公茂珂 李士忠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器 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对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时靶控输注不同效应室浓度(Cet)舒芬太尼时,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探讨舒芬太尼对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及合理剂量。方法:择期骨科全麻手术患者63例,随机分为S1、S2、S3组。均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丙泊酚1mg/kg,维库溴铵1mg/kg。分别静脉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至Cet为0.2ng/mL(S1组)、0.4ng/mL(S2组)、0.6ng/mL(S3组),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记录诱导前(基础值)、诱导后、达Cet时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BIS值。结果: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至Cet为0.6ng/mL可出现SBP、MAP显著下降,但不会引起HR、DBP显著下降。Cet为0.2ng/mL可阻断插管时引起的BIS值升高,Cet为0.4ng/mL即可阻断插管时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结论: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至Cet为0.4ng/mL,可明显减轻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故为推荐用量。 王琼 周雁 赵旸 李世忠关键词:舒芬太尼 靶控输注 气管插管术 心血管反应 脑电双频指数 咪唑安定和安定在手术中的临床观察 1997年 对6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下肢手术的病人,术中应用咪唑安定和安定镇静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咪唑安定组(3例)入睡27例,安定组(30例)入睡18例;静脉刺激症状:咪唑安组0例,安定组21例;遗忘作用:咪唑安定组24例,安定组7例,经统计学处理,两级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水溶性的咪唑安定作为硬膜外阻滞的辅助用药,效果优于安定,应为骨科病人术中镇静的首选药。 林娜 文美玉 王颖 苑贵敏 章彦 王琼 金鸣苍关键词:硬膜外麻醉 咪唑安定 手术中 硝酸甘油和三磷酸腺苷控制性降压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4 2003年 控制性降压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种技术.本研究拟对硝酸甘油(NTG)和三磷酸腺甘(ATP)控制性降压时血液流变学改变进行比较,以便临床更好的选择降压药物. 陈晓菲 王琼 孙晓雄 汪蓓关键词:硝酸甘油 三磷酸腺苷 控制性降压 血液流变学 关节腔内注入布比卡因用于膝关节镜术后镇痛 被引量:12 2002年 膝关节镜手术的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现已广泛应用于膝关节疾患的诊断和治疗.我们采用关节腔内注入局麻药布比卡因的方法用于膝关节镜术后的镇痛,观察其效果. 王琼 陈晓菲 孙晓雄 冯华关键词:术后镇痛 腔内给药 关节腔 布比卡因 膝关节镜术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应用0.5%或0.75%罗哌卡因或0.5%布比卡因的效果比较 2003年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效果。方法:45例择期膝关节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5例,分别于蛛网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2.5ml(C组),0.5%罗哌卡因2.5ml(R1组)或0.75%罗哌卡因2.5ml(R2组)。记绿麻醉后的血压、心率、脉博血氧饱和度,感觉与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和最大阻滞程度的时间。感觉与运动阻滞的恢复时间。术后第二天随访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三组病人感觉阻滞起效和达到最高阻滞平面无显著性差异。感觉阻滞维持时间以0.75%罗哌卡因组与0.5%布比卡因组明显长于0.5%罗哌卡因组,而前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三组组无显著性差异。运动阻滞程度及维持时间以0.5%罗哌卡因组较0.75%罗哌卡因组或0.5%布比卡因组有显著性差异。而后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0.75%罗哌卡因与0.5%d布比卡因的作用相似,均可以安全使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0.75%罗哌卡因可提供更完善的运动和感觉阻滞。 王琼 陈晓菲 孙晓雄关键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导管针法连续腰麻用于骨科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 2003年 目的 探讨导管针(spinocath)法连续腰麻的临床效果、血流动力学改变及术后并发症,并与目前广泛应用的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进行比较。方法40例择期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连续腰麻(CSA)或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记录麻醉操作时间,麻醉药的用量,麻醉后血压、心率的变化及感觉和运动阻滞程度。术后2d随访,记录有无术后并发症。结果CSA组有2例腰穿失败,改为硬膜外麻醉。两组麻醉操作时间相似[(12±2.0)vs(14.2±3.5)min]。麻醉完善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15±2.1)vs(19±10.0)min],CSA组局麻药用量为(18±6.2)mg,CSEA组局麻药用量平均为(12.5±1.2)mg,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最高阻滞平面和运动阻滞程度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CSEA组低血压的发生率高(3/20 vs 0/18),但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并发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导管针法连续腰麻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相似,用于骨科下肢手术麻醉效果完善,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并发症少,尤其适用于心血管功能不稳定的老年患者。 王琼 陈晓菲 孙晓雄关键词:连续腰麻 骨科 下肢手术 喙突锁骨下入路与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比较观察 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锁骨下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阻滞效果,并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进行比较。方法129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进行麻醉。CI组(n=47)采用喙突入路一点法麻醉,CII组(n=47)采用喙突入路两点法麻醉,AII组(n=35)采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两点法麻醉。局麻药采用0.5%罗哌卡因40ml,两点法组分2次各注入0.5%罗哌卡因20ml。注药后30min内每隔5min以针刺法观察各神经支配皮区的感觉阻滞程度,观察运动阻滞程度。以评分法定量评价感觉和运动阻滞的程度。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麻醉后30min,CI与CII组比较,除桡神经外,CII组各神经感觉阻滞强度明显强于CI组;除伸肘和伸指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Ⅱ组运动阻滞作用明显较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AII组比较,CII组的肌皮神经和腋神经感觉阻滞明显较强,其他各神经感觉阻滞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屈肘功能外,2组其他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麻醉效果满意率分别为89%、89%、91%。术后并发症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三种阻滞方法中,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两点法麻醉效果最好,尤其是可以很好阻滞肌皮神经、尺神经和腋神经,且未出现并发症,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时的一种新的入路选择。 周雁 公茂珂 王琼 杨庆国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