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状腺肿块外科治疗80例分析被引量:2
- 2009年
- 许群英杨清岛王灿阳
-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外科治疗
- 生长抑素联合泛影葡胺治疗粘连性小肠不全梗阻24例观察被引量:5
- 2010年
- 许群英杨长安洪天姿王灿阳
- 关键词:生长抑素泛影葡胺肠梗阻
- 活检标本胸苷激酶-1水平检测模式的建立及在消化道疾病筛查中的应用初探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为更好地在临床开展消化道肿瘤筛查,建立一种全新的观察模式。方法利用反应细胞增殖的特性,测定不同疾病的组织活检标本胸苷激酶1(TK1)浓度,结果经SPSS19.0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组别检测结果具有明显差异(F值17.026,P<0.001)、尤其是肿瘤组;齐化数据与血清研究比较有3-4个数量级单位改变幅度。结论可疑病例活检标本TK1检测在消化道疾病判别中展现的临床诊断意义,表明其成为一个新型、简便、快速、灵敏的早期预警模式的良好价值。
- 李永余王灿阳黄双茂张荣君李国花
- 关键词:胸苷激酶1活检标本消化道疾病
- 有氧运动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0
- 2016年
-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0例结直肠癌术后行第一周期辅助化疗患者,按入院时住院号的奇偶数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实验组在接受常规出院健康的指导基础上进行有氧运动干预,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的出院康复指导。干预前、后采用Piper疲乏修正量表(revised piper fatigue scale,RPFS)、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的生活质量问卷(EORTCQLQ-C30)对患者的CRF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定分析。结果:有氧运动干预结束时,收集60例患者资料,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均有不同程度的癌因性疲乏(cancer-related fatigue,CRF);两组RPF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有氧运动干预后EORTC-QLQ-C30分值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患者普遍存在CRF;对该类患者采用有氧干预,能有效缓解其CRF的程度,并提高生活质量。
- 许国玺刘维波王灿阳邹德龄王怀帅洪少铭
- 关键词: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有氧运动癌因性疲乏
- 基层医院脾损伤治疗方式的选择(附50例分析)
- 2006年
- 许群英王灿阳
- 关键词:脾损伤外伤性脾破裂外科常见病生理功能免疫功能
- 超声刀结合保留背膜解剖法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超声刀结合保留背膜解剖法在甲状腺腺叶全切除手术中的操作技巧,及对喉返神经与甲状旁腺的保护效果。方法:对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144例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均采用保留背膜解剖法,其中超声刀应用组72例与传统组7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超声刀结合保留背膜解剖法在甲状腺切除术中最大限度地原位保留了甲状旁腺,实现其功能的保留,喉返神经显露率达99%。同时超声刀的应用对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优于传统手术组,对术后并发症增加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超声刀结合保留背膜解剖法在甲状腺腺叶全切除术中的应用能最大限度保留甲状旁腺功能,降低喉返神经、甲状旁腺损伤率;同时减少了出血量,缩短了手术时间。
- 许群英洪天姿杨波王灿阳
- 关键词:超声刀甲状腺手术治疗
- 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的对比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内固定拆除术和乳腺手术等3种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以期提高临床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的甲状腺手术、内固定拆除术和乳腺手术等3种Ⅰ类切口手术的117例患者,其中2011年1-12月为对照组,2012年1月-2013年1月采用监测-培训-计划(MTP)模式进行干预,观察干预前后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下降,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明显改善;平均药费和抗菌药费由干预前的1 853.24、1 123.9元降至干预后的1 492.5、54.53元。结论采用MTP模式干预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是行之有效的,能显著地降低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水平,降低医疗费用,促进医疗安全。
- 蔡秀丽王灿阳汤利许文叹黄跃兴郭雪鸿
- 关键词: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干预
- 晋江市大肠癌早期筛查项目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通过大肠癌早期筛查项目,使大肠癌能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大肠癌生存率,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并为全市大肠癌筛查积累经验。方法根据卫生部专家组制定的《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指南》,采用病史问卷调查,大便隐血试验(FOBT)进行初筛,在此基础上对初筛出来的高危人群用电子肠镜作进一步检查。结果2011年分别对西滨镇、紫帽镇及内坑镇进行了筛查,40—74岁应检对象为10116人,实际接受筛查了2631人,顺应率为26%,初筛出高危人群257例,占筛查人数的9.8%,进行肠镜检查86例,顺应率为33%(86/257)。检出大肠病变22例,检出率8.6%(22/257)。经病理切片证实,腺瘤20例,腺癌2例。接受治疗22例,占应治疗数的100%。结论开展大肠癌早期筛查,对降低大肠癌死亡率和发病率,提高患者治愈率和延长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
- 王灿阳刘维波邹德龄许群英柳育明孙丰裕林金乐
- 关键词:大肠癌
- 外伤性脾损伤治疗方式选择的临床体会(附86例分析)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决策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方式的临床依据,非手术治疗的选择及监测,手术时机,方法的应用,以期做到合理保脾,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9年6月间经治的86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其中手术治疗6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重视选择手术时机的情况下,22例经保守治愈(或好转)出院,64例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全部治愈,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仅为2.1%。结论:选择外伤.性脾破裂的手术时机至关重要,是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治疗非常重要的环节之一,在外伤性脾破裂救治中应坚持以“抢救患者生命为第一,保留脾脏为第二”的原则,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保脾,特别是儿童,既能控制外伤性脾破裂出血又能维持脾脏功能的治疗方式是当今脾脏外伤治疗发展的方向;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强调须由有专科经验的一组医生进行严格的动态监测和病情观察,而且需要包括麻醉,血库等相关科室在内的中转手术急救绿色通道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对全身情况较好的病人选择全脾切除+自体脾移植术可以在基层推广。
- 许群英杨长安洪天姿王灿阳
- 关键词:脾损伤外伤性外科治疗
- 16例残胃癌综合治疗探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残胃癌手术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6例残胃癌患者的手术方式及综合治疗疗效。结果本组12例(75.0%)有区域淋巴结转移,以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50.0%)。采用残胃全切除和胃部分切除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差异无显著性,随访1年生存率88.0%(14/16),3年生存率58.3%(7/12),5年生存率为30.0%(3/10)。结论残胃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应采取全残胃切除术,重视第12组淋巴结清扫,辅以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增加摄入量,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 王灿阳许群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