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晶晶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戊型
  • 3篇戊型肝炎
  • 3篇肝炎
  • 2篇单胞菌
  • 2篇野生
  • 2篇野生型
  • 2篇生物膜
  • 2篇铜绿
  • 2篇铜绿假单胞
  • 2篇铜绿假单胞菌
  • 2篇假单胞菌
  • 2篇肝炎病毒
  • 2篇病毒
  • 1篇心动图
  • 1篇心尖
  • 1篇心尖部
  • 1篇胸腔
  • 1篇胸腔积液
  • 1篇言语
  • 1篇言语不清

机构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6篇王晶晶
  • 5篇田德英
  • 2篇倪明
  • 1篇胡庭阳
  • 1篇周鸿敏
  • 1篇刘红云
  • 1篇张元杰

传媒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国组织化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和新型mucA突变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动态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新型mucA突变的粘液型菌株PA17和野生型菌株PAO1生物膜(biofilm,BF)形成的动态过程,并比较2株菌生物膜形成过程的差异。方法 SYTO9/PI荧光探针标记PAO1和PA17,体外建立1d,3d,5d,9d时间点PAO1及PA17的BF模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两株菌BF动态形成的过程。结果通过SYTO9/PI双染可以动态观察PAO1菌株和PA17菌株的BF形成过程;PAO1菌株和PA17菌株的BF形成过程有差异:PAO1菌株1d时已形成微菌落,3d时形成覆盖整个玻片的生物膜结构,而PA17菌株1d时仅有散在的不可逆粘附细菌,3d时才形成微菌落,5d时形成生物膜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2株菌生物膜形成的厚度均逐渐增加,且死菌的比例也逐渐增加。结论 PAO1和PA17BF的动态形成过程存在差异,而PA17与PAO1生物膜形成存在的差异可能与其mucA基因突变造成大量藻酸盐的产生有关。
王晶晶倪明田德英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
戊型肝炎病毒开放读码框3蛋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肝细胞p65的核转移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Ⅰ型和Ⅳ型戊型肝炎病毒(HEV)开放读码框3蛋白(ORF3)对肝细胞系L02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未转染质粒、转染Ⅰ型和Ⅳ型ORF3真核表达质粒及空载质粒的L02细胞,48小时后加入TNF(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采用免疫荧光观察细胞内p65的核转运,并用western blot检测p65蛋白的表达。结果:未转染质粒的L02细胞加入TNF-α刺激后,p65由胞浆转入胞核;转染空载的L02细胞加入TNF-α刺激后,与未转染的L02相似,p65由胞浆转入胞核;表达Ⅰ型和Ⅳ型ORF3蛋白的细胞,加入TNF-α刺激后,p65未见明显核转移。结论:Ⅰ型和Ⅳ型ORF3蛋白可抑制TNF-α介导的p65核转移。
王晶晶张元杰田德英
戊型肝炎的研究现状和展望被引量:10
2013年
戊型肝炎是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肝炎,随着80年代戊型肝炎病毒的被证实,近20余年来,人们对戊型肝炎的研究更加深入。本文从戊型肝炎病毒的结构、戊型肝炎病毒的基因分型(基因1型,2型,3型及4型,其中基因3型及基因4型为人畜共患)、戊型肝炎的流行病学及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对戊型肝炎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对戊型肝炎未来的研究作出展望。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研制的戊型肝炎疫苗的上市为戊型肝炎的防控带来曙光。
王晶晶田德英
急性戊型肝炎危险因素分析和死亡概率预报模型的初步建立
目的:对散发性AHE病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初步建立AHE死亡概率预报模型.方法:对210例AHE患者进行病原学、生化学指标检测,结合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相关临床指标如年龄、性别、肝硬化、重叠感染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出具有临...
王晶晶章速军田德英
关键词:急性戊型肝炎
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肌梗死后真假混合性室壁瘤1例被引量:1
2022年
患者男,65岁。因"突发头晕及言语不清2 d,口角歪斜伴肢体无力1 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同时因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行抗结核治疗。入院后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心包积液(左室后壁后方10 mm,右室前壁前方4 mm,心尖部5 mm,左室侧壁侧方8 mm)。胸腔超声检查示:双侧胸腔积液。临床初步诊断:(1)脑梗死;(2)结核性多浆膜腔积液。
胡庭阳王晶晶周鸿敏刘红云
关键词:双侧胸腔积液言语不清口角歪斜室壁瘤心尖部超声心动图检查
野生型铜绿假单胞菌PAO1和粘液型铜绿假单胞菌PA17播种型扩散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PA17和PAO1生物膜形成过程中播种型扩散发生的相关机制。方法:SYTO9/PI双染色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1、3、5、7、9、11d时PAO1及PA17生物膜形成的情况,real-time RT-PCR检测不同时间点PAO1及PA17的algR的表达。结果:PAO1 3d时形成生物膜,但PA17此时尚未形成生物膜。PAO1在第11天出现播种型扩散,PA17于7d时出现播种型扩散的现象。浮游状态下PA17的algR基因表达高于PAO1,随后两株菌的algR基因表达量逐渐降低,5d时出现升高,PA17 7d时表达量最高,PAO1于11d时algR表达量最高。结论:PAO1的播种型扩散晚于PA17,AlgR与播种型扩散的发生有关。
王晶晶倪明田德英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