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金
- 作品数:10 被引量:63H指数:5
- 供职机构: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 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状植被区土壤水分变异特征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土壤水分是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状植被生长发育和维持稳定的主要环境因子.基于甘肃临泽县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状植被区2014年雨季前、雨季后72个采样点0~100cm土壤层含水量的实测数据,并结合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的野外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经典统计学和变异函数理论,分析了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状植被区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特征.研究表明:1)雨季前、雨季后土壤水分在垂直分布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而对于同一土层的土壤含水量均值,雨季后分别小于雨季前;2)雨季前、雨季后0~20cm土壤水分的变异分别为强变异、中等变异,而其余各层土壤水分的变异均为强变异;3)雨季前、雨季后土壤水分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为球状或指数模型,虽然雨季前、后同一土层的土壤水分模型大多不一致,但是其模型都能较好地反映土壤水分的空间结构特征;4)雨季前、雨季后由随机因素引起土壤水分的空间变异较小,而土壤质地、植被斑块格局等结构性因素是引起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的主要因素.其中,雨季前,在64.2~145.3m尺度范围内,土壤水分75.6%~99.7%的空间变异由空间自相关引起;雨季后,在79.9~154.2m的尺度范围内,土壤水分76.9%~92.9%的空间变异也由空间自相关引起.
- 廖亚鑫胡广录樊立娟王德金张宏伟
- 关键词:黑河中游土壤水分
- 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区风沙蚀积强度特征被引量:4
- 2016年
- 荒漠-绿洲过渡带对风沙防治具有重要作用。对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区2012—2015年风沙蚀积状况进行了连续观测,并选用风沙蚀积强度Re为评价指标对风沙蚀积状况进行了半变异函数及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风沙活动由风蚀向风积方向转变,但具体日期不能仅由风沙蚀积强度Re的频率和平均值做出判断。风沙蚀积强度Re的半变异函数理论拟合模型均为Linear模型,块金系数0.8508-0.9616,为强变异,变异主要由风、降水、动物活动、人为扰动等随机性因素引起。风沙蚀积强度Re的空间分布格局显示研究区以轻度和微度风蚀风积为主,且风蚀面积下降而风积面积增加,风沙蚀积强度的空间格局变化与区域地形、植被盖度、气象因素等有关。
- 胡广录王德金廖亚鑫张宏伟陈宏祥赵晨宇
- 基于逐步剔除回归分析的径流量预报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基于平凉水文站(1974~2015年)径流量、温度、降水量和崆峒水文站(1977~2015年)径流量资料,利用SPSS软件的多元线性向后逐步剔除回归分析法,对泾河平凉水文站的径流量进行了预报分析。结果表明:平凉水文站的预报径流量和实测径流量之间相对拟合误差较小,预报合格率达85.71%;预报因子、预报方程均通过统计学检验,达到显著性水平;平凉水文站的年径流量与上游崆峒水文站的年径流量、秋季径流量和春季径流量之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决定系数R2=0.927;利用建立的径流量预报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预报平凉水文站年径流量变化,预报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温珍珠李旺军王应祥胡广录王德金
- 关键词:SPSS软件
- 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表层土壤颗粒的空间异质性被引量:9
- 2013年
- 以河西走廊荒漠-绿洲过渡带为研究区域,采用土壤分析筛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对研究区典型样地斑块植被表层土壤颗粒的组成特征及其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粒径范围的土壤颗粒质量含量不同,其中细砂(0.25~0.075mm)占总土粒质量的75.135 9%,中砂(0.5~0.25mm)占13.273 0%,而粗砂(d>0.5mm)和粉砂(d<0.075mm)的含量相对较少,分别只占5.189 5%和6.401 6%;2)不同粒径范围的土壤颗粒空间异质性不同,其中粒径1mm≥d>0.1mm的土壤颗粒空间异质性的99.6%~88.8%是由空间自相关因素引起的,随机因素起的作用较小,其它粒径范围的土壤颗粒空间异质性的95.1%~100%是由随机因素引起的,而空间自相关因素的作用很小;3)粒径1mm≥d>0.1mm的土壤颗粒含量的最优拟合理论模型为曲线模型,空间异质性尺度在24~36.3m之间,其它粒径范围的土壤颗粒含量的最优拟合模型为线状模型或块金模型,空间异质性尺度较大,均为146.36m.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探讨荒漠-绿洲过渡带土壤空间异质性与植被空间格局的关系提供依据.
- 胡广录樊立娟王德金廖亚鑫
- 关键词:空间异质性地统计学
- 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状植被区积沙量的空间异质性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基于2012-2013年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状植被区的野外观测资料,并结合临泽内陆河流域综合野外气象观测站资料,利用空间异质性方法对积沙量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2012年和2013年各月积沙量均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异质性,2012年各月(除8月外)的积沙量变异主要为随机变异(83.00%-93.04%),起沙风速、起沙风频率的增加或RDP/DP的减小,有利于积沙量的增加,而降雨及降雨过程对积沙量具有消减作用;2012年8月2013年各月的积沙量变异为结构性变异(88.38%-94.85%),变异主要受到表层土壤干湿状况,植被分布和走向、微地形变化的影响。2)2012年和2013年积沙量分布各有特点,2012年积沙量空间分布呈片状分布,从西北向东南递减;而2013年各月积沙量呈带状分布,临近样地中央的两条样带积沙量较高,与植被和微地形走向较为一致。3)积沙量的变异类型与模型类型具有一致性,2012年各月(除8月外)变异类型为随机变异,变异模型为Linear型;2012年8月2013年各月变异类型为结构性变异,变异模型为Exponential型。这种一致性与积沙过程相关,尤其与风蚀积沙的积累效应(经数月的风沙物质积累,在春季得到放大)有关。
- 王德金胡广录廖亚鑫樊立娟张宏伟
- 关键词:空间异质性
- 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区土壤水分与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被引量:8
- 2016年
- 以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两者相关性进行研究,并对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变异函数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20~4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性最为强烈,C_V=1.780;而40~6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变异性最为强烈,C_V=0.561。(2)0~12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函数理论模型均为指数模型;0~6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变异函数理论模型为纯块金模型;而60~12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质含量空间变异函数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和球状模型。(3)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相应的增加,且二者之间呈显著对数相关关系,R^2=0.9597。
- 张宏伟胡广录刘桂民廖亚鑫王德金
- 关键词:土壤水分土壤有机质
- 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区起沙风对风蚀积沙量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以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区的风蚀积沙观测资料为基础,结合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的风况资料,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对2012—2013年风蚀季(3—8月)的风蚀积沙过程进行分类,并分析起沙风对风蚀积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2—2013年风蚀季风蚀积沙量的空间变异过程分为随机性变异过程(2012年4—7月)和结构性变异过程(2012年8月及2013年3—7月)。(2)在随机性变异过程中,风蚀积沙量与起沙风的风速、风向、风频率依次相关;在结构性变异过程中,风蚀积沙量与起沙风的风向、风速、风频率依次相关。3输沙势(DP)与风蚀积沙量的相关性大小为随机性变异过程>结构性变异过程;在随机性变异过程中,合成输沙势(RDP)与风蚀积沙量无明显相关关系(R2=0.0745);而在结构性变异过程中,合成输沙势(RDP)与风蚀积沙量的相关系数较高(R2=0.9343)。4在随机性变异过程中,各月风蚀积沙量呈不规则的片状分布;在结构性变异过程中,各月积沙量呈明显的带状分布。
- 胡广录王德金廖亚鑫张宏伟
- 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固沙植被土壤水分的分布特征被引量:13
- 2017年
- 土壤水分是干旱区固沙植被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子,了解其时空分布特征对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于2015年雨季前、雨季后对甘肃临泽县荒漠-绿洲过渡带的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3种典型固沙植被0~120cm深度剖面的土壤水分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雨季前和雨季后,泡泡刺、沙拐枣和梭梭灌丛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基本呈上升趋势,土壤含水量均是表层低、深层高,雨季对泡泡刺、沙拐枣和梭梭灌丛土壤水分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水分活跃层;2)雨季前,3种灌丛在不同水平距离处(0、1、2m与5m)土壤含水量的大小规律是泡刺灌丛>沙拐枣灌丛>梭梭灌丛;雨季后,3种灌丛在不同水平距离处土壤含水量无明显规律;3)雨季前和雨季后,泡泡刺灌丛和沙拐枣灌丛土壤含水量空间特征表现为灌丛边缘大于灌丛内部,梭梭灌丛表现为灌丛内部大于灌丛边缘。
- 陈宏祥胡广录赵晨宇张宏伟王德金
- 关键词:固沙植被土壤水分
- 气象因子对黑河中游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区风沙活动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气候变化对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区的风沙活动影响巨大,对该区植被的演化趋势有着重要作用。利用2012—2013年的气象资料,结合植被区255个样点的风蚀积沙量野外观测资料,分析了甘肃临泽县荒漠-绿洲过渡带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地表风沙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2年和2013年平均气温、积温(≥10℃)变化均呈单峰型,平均温度影响近地面空气对流运动,积温(≥10℃)影响植被的生长,两者间接地影响风沙运动;(2)2012年和2013年降水差异显著,空气相对湿度呈双谷型变化,降水和空气湿度对地表下垫面的影响十分复杂,对风沙活动的影响较为复杂;(3)2012年和2013年起沙风频率变化呈三峰型,全年输沙势分别为412.21VU、375.41VU,分别属于高风能环境、中风能环境,方向变率指数0.31~0.78,以中变率为主;(4)2012年和2013年输沙率同输沙势或合成输沙势均呈非线性相关且强弱不同,2012年在小变率条件下输沙率受输沙势的影响较大,受合成输沙势的影响较小;2013年在中变率条件下输沙率受合成输沙势的影响较小,受输沙势的影响较大。
- 胡广录王德金廖亚鑫樊立娟张宏伟
- 关键词:气象因子风沙运动输沙率
- 河西走廊斑块植被区表层土壤粒径及其分形维数的空间变异特征被引量:17
- 2015年
- 结合描述性统计和地统计学的方法,对河西走廊典型斑块植被区表层土壤粒径及其分形维数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该样地表层土壤粒径(d)主要以细砂(0.25 mm≥d〉0.075 mm)和中砂(0.5 mm≥d〉0.25 mm)为主,两者占土壤颗粒组成的88.33%,分形维数为1.09-2.12;②分形维数与粗砂(d〉0.5 mm)、中砂、细砂的质量含量分别成负相关关系,且相关系数都较小,而与粉砂(d≤0.075 mm)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4,P〈0.01);③粗砂含量和细砂含量变异函数的最佳理论拟合模型均为指数模型,且空间自相关性较强,空间自相关分别为29.4 m和37.5 m;分形维数、中砂含量和粉砂含量变异函数的最佳理论拟合模型均为线状模型,空间自相关性较弱,且自相关为167.24 m,由随机因素引起的变异占总变异的比例较大;④土壤颗粒组成的普通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粗砂含量和中砂含量在样地东北方位分布的比重较大,与细砂含量和粉砂含量的分布成相反的分布状态。
- 樊立娟胡广录廖亚鑫王德金张东国王嘉勇
- 关键词:土壤粒径分形维数河西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