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德朝

作品数:4 被引量:90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吉隆盆地
  • 2篇盆地
  • 2篇盆地构造
  • 2篇青藏高原
  • 2篇青藏高原隆升
  • 2篇隆升
  • 2篇环境演化
  • 2篇高原隆升
  • 2篇藏南
  • 2篇藏南拆离系
  • 2篇拆离
  • 1篇地质
  • 1篇地质年代
  • 1篇地质学
  • 1篇定年
  • 1篇新生代
  • 1篇期次
  • 1篇青藏
  • 1篇渠道
  • 1篇锆石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

作者

  • 4篇王德朝
  • 3篇杨雄英
  • 3篇戚国伟
  • 3篇张进江
  • 1篇李鹏远
  • 1篇郭磊
  • 1篇刘江

传媒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岩石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吉隆盆地构造、环境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被引量:10
2009年
位于喜马拉雅北麓的晚新生代吉隆断陷盆地,在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沉积了总厚约300 m的河湖相地层。根据沉积学、碳氧同位素及控盆构造分析,结合已有的古生物学孢粉学资料,恢复了晚新生代盆地构造控制、沉积环境、气候变动及其演变过程;探讨了构造演化和气候变动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指出盆地由早期半封闭型断陷湖盆,中期开放型湖盆,向后期封闭型湖盆的演化。
王德朝张进江杨雄英戚国伟
关键词:晚新生代吉隆盆地青藏高原隆升
马拉山穹窿的活动时限及其在藏南拆离系-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窿形成机制的应用被引量:59
2011年
本文报道吉隆北喜马拉雅地区马拉山穹窿核部浅色花岗岩的锆石SHRIMPU-Pb和白云母激光40Ar/39Ar年代学研究。花岗岩U-Pb年龄显示,穹窿核部浅色花岗岩岩浆活动(深熔及侵位)发生于~30Ma至~17Ma,其中最年轻的U-Pb年龄(17Ma)以及花岗岩白云母40Ar/39Ar年龄(17~15Ma)指示了马拉山穹窿的最后岩浆侵位时间及可能的穹窿冷却事件。已有研究表明,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窿带(NHGD)与藏南拆离系(STDS)中浅色花岗岩具有相似的最早侵位年龄,即~35Ma,而STDS下盘U-Pb年龄老于35Ma的浅色花岗岩为增厚地壳重熔成因,表明北喜马拉雅在~35Ma地壳构造体制由挤压转为伸展,并暗示在始新世-渐新世转换期可能存在一更广泛意义的地质事件。~35Ma以前增厚导致中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中下地壳渠道流,渠道流活动触发增厚造山楔的垮塌,形成STDS。STDS的伸展减薄引发更大规模浅色花岗岩侵位,花岗岩底辟作用形成了NHGD,本文最年轻U-Pb年龄及40Ar/39Ar年龄(17~15Ma)即代表马拉山的底辟与穹窿作用,之后的构造体制由东西向伸展所取代(始于~13Ma)。
张进江杨雄英戚国伟王德朝
关键词:地质年代
吉隆盆地构造、环境演化与青藏高原隆升
吉隆盆地位于希夏邦马峰西北坡,为一南北向断陷盆地。吉隆盆地系统主要由吉隆坳陷、吉隆沃马间坳陷、沃马坳陷及沃马南坳陷共同组成。盆地的发育主要受藏南拆离系和南北向断层共同控制,盆地基底为特提斯喜马拉雅岩系侏罗纪灰岩板岩所组成...
王德朝
关键词:构造地质学吉隆盆地青藏高原
文献传递
吉隆盆地周缘构造变形特征及藏南拆离系启动年龄被引量:25
2009年
藏南吉隆盆地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内部,是藏南拆离系(STDS)和南北向裂谷交汇地区.该区自南而北可划分为5个构造-岩石单元:(1)高喜马拉雅岩系;(2)STDS大型剪切带;(3)特提斯喜马拉雅岩系;(4)晚新生带盆地,如吉隆、沃马盆地等;(5)马拉山穹隆构造期次可以划分为4期:(a)特提斯喜马拉雅和高喜马拉雅中均有残留的早期向南的逆冲构造;(b)STDS自南向北的伸展滑脱,与该运动相关的正断层形成新生代盆地的早期控制构造,盆地间断块掀斜方式指示北向滑脱运动;(c)东西向伸展作用形成南北向正断层,控制盆地东部边界;(d)晚期垮塌作用.来自STDS同构造花岗岩SHRIMPU-Pb年龄显示STDS主期活动时代约为26Ma,而其启动年龄可能早于36Ma.
杨雄英张进江戚国伟王德朝郭磊李鹏远刘江
关键词:藏南拆离系构造期次锆石SHRIMPU-PB定年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