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夏刚

作品数:27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人文学部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文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8篇学政
  • 7篇谭嗣同
  • 7篇维新
  • 5篇晚清
  • 4篇清代
  • 3篇东北史
  • 3篇劝学
  • 3篇维新运动
  • 3篇金毓黻
  • 3篇北史
  • 2篇档案
  • 2篇学术
  • 2篇院试
  • 2篇战时
  • 2篇教育
  • 2篇抗战
  • 2篇抗战时期
  • 2篇科举
  • 2篇科举制
  • 2篇科举制度

机构

  • 23篇大连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25篇王夏刚
  • 2篇黄婧
  • 1篇张国敏

传媒

  • 6篇大连大学学报
  • 2篇船山学刊
  • 2篇平顶山学院学...
  • 2篇大连近代史研...
  • 1篇晋阳学刊
  • 1篇史学月刊
  • 1篇求索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山西档案
  • 1篇天水师范学院...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教育科学文摘
  • 1篇教育与考试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谭嗣同与科举制度
2007年
谭嗣同曾参加过多次科举考试,均落榜。这种经历对他的人生经历和维新思想均有重要影响。谭嗣同与科举制度的关系,可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他的科举经历,二是他对八股文的认识和变革科举制度的想法,三是科举经历对谭嗣同人生经历的影响。
王夏刚
关键词:谭嗣同科举制度维新思想
抗战时期金毓黼东北史研究述论被引量:3
2009年
近代中国充满内忧外患。一些国家的学者及政客出于各种目的,对中国历史进行了角度各异的诠释,一些研究论著带有明显的实用性,为侵略者的入侵及掠夺提供了所谓的论据和借鉴。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中国东北籍的学者,金毓黼先生对东北史的研究予以密切关注,他除了指出一些研究者的别有用心之侵略意图外,并探幽发微,广征史料,发表多种论著,为中国东北史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王夏刚曹德良
关键词:东北史白鸟库吉稻叶岩吉
论抗战时期的中国东北史研究
2005年
抗战时期,傅斯年、金毓黻、冯家升等人掀起了对中国东北史研究的热潮,他们的论著均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本文以近代日本史家的东北史研究作为学术背景,重点探讨抗战时期中国学者研究东北史的动机、研究成果、研究的重点内容,勾勒抗战时期思想文化史中被忽略的一个侧面。
王夏刚
关键词:东北史金毓黻傅斯年
“谭嗣同八月初三夜独访袁世凯”说质疑
2002年
王夏刚
关键词:谭嗣同袁世凯维新运动军事政变
金毓黻离职东北大学缘由考
2023年
金毓黻在东北大学的任职与离职,以个案的形式,反映了民国时期大学教授与高校之间,教授和教授之间,教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他初到三台东北大学任教,原任教的中央大学不允,只能在中央大学和东北大学之间轮流授课。经过两年多的斡旋,终于辞去中央大学教职,专任东北大学教职。但在东北大学任职不到两年,他便愤然求去。此次从提出辞职到正式辞职,又历时将近一年,导致金毓黻离职的直接原因是1944年的学潮。此次学潮开始时,金毓黻尽力调节学生和学校之间的矛盾,但遭受少数学生的言辞攻击,此次受辱使他坚定了离开东北大学的想法。此外他与教授萧一山、高亨、丁山等人之间的嫌隙,东北大学学生成分的复杂化和学风的衰落,以及部分教师对金毓黻所倡东北大学使命的不认同,对其主办学术刊物未能积极响应,均是导致其在1945年正式辞职离开东北大学的原因。
王夏刚任暖昕
关键词:金毓黻高等教育
《戊戌军机四章京合谱》补
<正>拙著《戊戌军机四章京合谱》于2009年6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后,在阅读过程中,发现不完善的地方尚多,尤其是《谱主生平事迹索引》,没有标注页码,给读者的阅读和利用带来不便,这部分在校对书稿时,就已经做好,也邮寄...
王夏刚
文献传递
清代学政与科举制度研究论纲
2008年
作为管理地方学务的专职官员.清代学政由朝廷钦定,任期三年。主要负责主持岁考、科考和院试.以岁考决定生员等级黜陟.以科考决定生员是否具有乡试资格,而以院试决定童生能否进学作生员,就是说握有选拔去取地方下层士绅的权力。
王夏刚黄婧
关键词:清代科举地方学生员院试
金毓黻著《东北通史》的学术批评及回应
2021年
《东北通史》出版后,有批评者提出15个问题指出该书史料运用不严谨,对重要地名的考证失之模糊,对重要事件的记载存在遗漏,尤其缺少记述东北社会经济文化演进真相,以及东北与全国铸为一体的内容。金毓黻先生撰文予以回击。他指出学术批评的态度应是抱持善意,备列优点之后再举其不足,在方法上应观其大。《东北通史》解决了数十个东北史地纠结难解的问题,将会成为研究东北史的参考书。这场学术争论涉及东北史研究的史料甄别、材料取舍、东北史的写作方法以及学术批评的态度等问题,对于我们研究东北史学学术史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王夏刚张克勤
关键词:金毓黻东北史学术批评
晚清福建学政沈源深《劝学浅语》刍议
2023年
福建学政沈源深在任职期间,曾经撰写《劝学浅语》,拟用以训导士子。该书主要包括做人准则、读书法则、作文应试方法等三部分内容,是对士子的全面告诫。该书反映了传统教育资源的近代转变,但其劝学特点迂缓,在近代社会隐而不显。
王夏刚赵聪聪
关键词:读书法
晚清童试考官考生研究
2023年
在县、府试录送政策方面,清初曾一度建立与学额相对应的制度,但自乾隆朝后迄至晚清,取消了定额录送制度。院试定额录取的制度下,考官和考生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考官方面,知县、知府需要举办多场考试,甄别考生能力,确定案首及府、县试前列人选。学政在录取入学时,以学额为标准,参考府、县试的排名,优先录取案首及府县试前列。不录取案首,或案首录取名次靠后,会被视为对地方官的冒犯。考生方面,为减少考试费用,不少考生选择仅参加县试正场,不参加覆试,或者不参加府试,临期补考。为提高录取机会,考生会采取重名冒考的形式,多次参加考试。部分考生及其家族通过贿买手段,争取成为案首或位居前列,以达到入学的目的。
王夏刚
关键词:定额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